倾听儿童:我喜欢这样学语文(之四)

2017-03-09 16:08管晓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2期

管晓成

合作互动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互动。小学生活泼聪颖,思维具有发散性,又特别爱表现自己。因此,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需要师生合作互动。然而,一线语文课堂的互动究竟做得怎么样,让我们听听学生们的主要观点。

雍昊臻: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讲,虽经常会请同学发言,但还是活跃不了课堂的气氛。如果老师讲一段,请几个同学讲一段,加强师生互动,一定会提高我们的积极性。

朱天:我喜欢互动着学习,师生多一些互动让课堂变得有趣。老师和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学们积极发言,互相讨论,思维活跃,每个人都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王一诺:我希望老师和我们多一些共同学习的机会,互动地学语文。不要太呆板,不要一味地讲课文、记笔记。我希望老师多给我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活躍课堂气氛。

邢雨涵:小组讨论时,同学们可以交换意见、观点,并经过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变得更加完美,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既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的默契,也可以让我们之间不同的观点相互取长补短。大家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查找关键词,整理信息,四个人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学生们的观点中,不难看出,我们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还是太少。笔者在和学生的对话访谈中发现,学科的差异导致了课堂教学有别。英语课堂有大量的朗读、扮演等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由学习方法、练习反馈两大板块组成,这两门学科中的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再则,这两门学科的评价方式几乎一致:要么对、要么错。语文学科则不同,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个工程中有很大的一个难题是——选择什么教学内容。这个难题处理不好,课堂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就无法避免。于是,“宁可面面俱到,不可漏过一个”,是众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真实心理写照。这样一来,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学生渴望的师生互动以及组内互动就成了一种奢望。语文学习的评价在很多时候不是“要么对、要么错”,准确地说,除了涵盖了对与错,它还经常是这样的:“好像对”“可能错”“不太好”“不够准确”等中性评价。试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一般来说,语文老师们是愿意围绕一个问题选择在互动中慢慢理解、不断深入、最后解决,还是愿意选择不互动或简单互动后直奔标准答案呢?

当然,互动只是一种方式,同样,教师讲解也是课堂的一种方式,不能说要互动不要教师讲解。但同时,我们必须观照学生问卷中对课堂互动的呼唤,这些呼唤的背后指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指向标准答案的师语体系依然“霸占”着课堂。也就是说,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注重教学结果依然远远超过注重学习过程。笔者听过两节三年级作文课,教学内容相同,在某一个极其相似的环节中,两位年轻教师的处理大相径庭——

(场景一)

学生写:“我今天考砸了,妈妈非常生气。”

老师点评:“你写得不够具体,你应该这样写:‘我今天考砸了,妈妈非常生气。你瞧,她眼睛瞪得圆圆的,双手叉在腰间,质问我为什么考这么差,嗓门大得连隔壁邻居都听到了。”

不得不说,这位老师讲出了学生的问题,但是,他讲的妈妈生气的样子是老师杜撰的,不是这位同学妈妈生气的样子。试问把这样的“描写”强加给生活,学生能从中悟到什么,他的言语表达能得到多少提高呢?

(场景二)

学生写:“我今天偷偷看电视被妈妈发现了,她非常生气。”

老师:“你只是写妈妈生气,但我们不知道你妈妈生气时的样子呀,能讲讲吗?”

学生:“她一个接一个问我问题,先问我为什么看,又问我看了多久,还问我为什么就是不听她的话。反正,一个问题还没答完,她就连珠炮一样又问一个问题,而且嗓门很大。”

老师:“除了大声地问你很多问题,还有吗?比如,她的手在做什么,脸上是什么样的?”

学生:“她的手一会儿指指我,一会儿又指指电视,有时候还会指向别处,手指头伸得直直的。脸上嘛,我不敢看,但我能猜出她的眼睛肯定是瞪着我的。”

老师:“你讲出了妈妈生气的样子,把这些写下来,就具体多了。”

当然,第二个场景中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优化,但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通过言语实践习得了方法,发展了言语。

除了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所以,很多学生在问卷中表达希望跟同伴互动。同伴互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原理跟师生互动大同小异。需要教师所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整合同伴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能够不断往前再走一步。

语文课程是语言思维的艺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给予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一定得以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喜欢互动。作为教师,怎能不成全呢?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不断研究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放缓脚步,倾听一下学生的心声。他们稚嫩却真切的话语,往往不经意间就指出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果连学生问卷中流露出的这些看似简单寻常的内容、形式、方法、情感等等,我们都或漠然置之或无法给予。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基于学生问卷表达的心声,我们必须将“儿童需要的语文课堂”与“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同时捧在手心,掂量、观照、审思、前行。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