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我的语文教学

2017-03-09 16:09张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作业

张静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新理念。怎样在网络的环境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想和大家来分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1. 微课资源——翻转我的课堂。现下,翻转课堂在教育圈掀起了一股热潮。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我给学生推荐了“中国微课期刊网”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版本、年级和课程,进行选择性地微课学习。同桌们自己可以通过视频讲授,对文本或知识点提前自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進行课堂学习,这样,学习变得更为深入,更有意义了。同时,在微课期刊网的视频中,还配有《补充习题》做题方法的讲解,学生遇到难题时,在家就可以直接向微课“请教”,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2. 平台资源——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但是,这里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里,我使用了“先锋作文网”的“读书圈”。在“读书圈”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优秀课外读物推荐,并配有微视频导读。学生不知道要看什么书,或是不确定某本书值不值得阅读时,可以根据上面的推荐进行选择。上面的导读微视频制作精美,设计巧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网络环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创设情境。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图、文、声于一体,可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比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一次口语交际课《小小辩论会》时,鉴于学生对于辩论会并不是特别了解,我就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学生映示一场辩论会的视频,那唇枪舌剑、激烈辩论的场面,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这么一来,不用老师多说,一场像模像样的辩论会便开始了。“小主持”的公正威严,双方辩手的自信大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的网络运用,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创设了人人有话说,人人争说话的气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 互联网即时通讯手段——落实课后作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即时通讯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微信”和QQ为代表的社会通讯软件,是当今社交的重要手段。通过组建群,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因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带来的不便,也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当学生做课后作业时,总会遇到一些不会做的题目,这时应该怎么办?此时,只有向家长请教,有的家长能解决问题,可有些题目家长也许无法解决,或者只是把答案直接地告诉给孩子,而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家长也说不清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也让家长焦虑心烦,叫苦连连。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如帮助学生创建一个网络聊天群,在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共同讨论课后作业的内容。比如,在我班的一次课后作业中,桑××同学学习了《三亚落日》这篇课文后,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中“感染”一词不太明白,于是,他采用语音聊天的方式,把这个问题发到了班级QQ群。班上同学就在群里热烈地讨论开来,我也参与进去。成××同学说:“‘感染一词表示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海天变成一片金红,突出了夕阳的光艳。”李××同学接着补充:“同时,这种奇异景象也感染了作者,使其浑身充满了力量。”……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展开讨论,使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引导提问者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问题轻而易举解决了,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创建网络硬盘——落实口头训练作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为学生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还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口头训练的作业。比如,我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其中有一项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的口头作业很难检查落实。有了网络硬盘,学生可以将自己朗读的语音保存至网络硬盘中,教师可以及时检查,记录下学生朗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二次备课,在课堂上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与此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倾听,第二天在课上进行相互评价,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质量。再比如,复述故事这一项作业,课堂上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做到逐个复述,但利用网络硬盘,这项作业的落实和检查就变得轻而易举。

研究和实践,让我感觉到“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可以超越教师的视野和想象,直接地、生动地、全方位地去接触语文资源,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南京市四方小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微课作业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