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供应链中第三方平台的融资风险管理

2017-03-09 17:12方圆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4期

方圆 等

内容摘要:电子供应链融资这种创新金融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本文结合E路融的融资风险管理经验,重点分析电子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风险的传导机制、由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引发的信用问题以及风险管理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供应链融资 融资风险传导 融资风险管理

引言

在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由于第三方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中小企业的担保者角色,银行向这些企业的放贷风险得到了有效缓释,因此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例如,浙江医药在线有限公司旗下的电子供应链融资平台E路融,它是由珍诚医药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发,将“医药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与工商银行贷款系统进行对接的电子供应链融资系统平台。自2011年11月上线以来,仅第一个月平台单笔最大融资额就达到800万元。截至2014年6月末,珍诚医药累计为23家供应商客户的105笔融资业务提供数据信息服务,通过该项业务使客户通过工商银行渠道取得融资38203.40万元。

与一般的第三方融资平台主要通过众筹来融得资金不同,在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主要通过银行授信获得资金额度,即银行向某个具有良好信誉、并且处在电子供应链核心位置上的第三方平台提供授信额度、外包贷款服务,由第三方平台向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放贷并且承担主要的放贷风险。在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中,由于第三方平台是连接某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专业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整条供应链中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融合起来,可以通过大数据相对有效地识别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因此这种模式如果运行得当,可以实现银行、第三方平台,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三方共赢。

文献述评

互联网的日新月异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然而,国内外针对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相对较少。Cronin(1997)总结了电子商务金融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Kaplan(2000)提出了电子中心的概念,指出电子中心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融资服务。Heng(2001)认为电子商务与金融系统存在着互动关系潜力影响,强调了线上融资的可能性。李明锐(2007)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通过第三方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张强(2007)提出了融合电子商务和仓单质押的新型电子商务中介型B2B模式。吴樯(2011)通过分析B2B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服务难点问题,总结现有条件下所需的网商融资的综合配套机制。李卫姣、马汉武(2011)具体分析基于B2B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对具体的电子订单融资和电子仓单融资展开分析。何娟、沈迎红(2012)提出“云仓”模式,借助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提供供应链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将“云市场”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等所有节点在“云平台”直接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现有文献对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多集中于模式探索,但对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所遇到的融资风险来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相对缺乏。而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向电子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时,第三方平台能否很好地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与管理。本文将从第三方平台的融资风险入手,结合E路融的成功经验,就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的融资风险识别与管理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电子供应链融资中融资风险的传导机制

(一)融资风险主要的传导途径

在电子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融资风险,主要的风险传递途径归咎于信用问题。本文将向企业发放贷款的信用风险定义为:由于融资企业未履行合约义务,而导致放贷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融资企业既可能是由于财务困难而无法履行合约义务,也可能是由于其它原因而不愿乃至故意逃废合约义务。而这种违约情况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上下游企业为获得资金支持而将虚假的财务信息告知第三方企业,第三方企业由于无法确切验证其真实性,而将资金贷款于上下游企业,之后由于企业破产等原因,导致资金无法收回(见图1)。

(二)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传统供应链中,中小企业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融资,根本原因在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中通常存在着经营历史短、内部管理不规范、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可靠资信材料少等现象。因此,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往往面临着信贷风险高而不愿意放贷的情况;另外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还需要投入与向大型企业贷款几乎相同的贷前审核成本,但贷款收益却远不如大型企业,这是银行较少向中小企业扩大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汇总起来,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降低第三方平台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也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整个电子供应链所处的核心地位以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然而由于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融资这种金融模式仍处在初创阶段,并且利用大数据来判断单个企业的融资风险依然处在摸索阶段,因此从总体上讲,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依然是第三方平台在向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融资时主要的风险来源。

(三)信息不对称引发融资风险的机理

在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作为中介机构,而上下游企業在融资过程中处于信息优势方,为达到融资目的可能会掩盖其经营管理、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的真实性,由于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影响第三方平台对中小企业融资与否的决策,导致这种金融模式的效率降低,无法实现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一些第三方融资平台中,上下游企业有自己的物流渠道,商品不经过第三方平台,申请贷款时企业仅需要在平台提交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理证、法人身份证的复印件即完成注册。订单在平台中以分合同的形式表现,一条订单对应一份分合同,企业只需在平台上点击“签名”按钮进入合同详情页面,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名即表示成功。由于融资以发票作为参考,企业还需要在平台上录入发票,经过第三方平台审核后即可发放贷款。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由于信息全部由求贷企业录入,其真实性很难完全核实。同时在贷款的回收过程中,第三方平台无法掌握上下游企业交易的真实性,企业可能把贷款挪用到了其它方面,这增加了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贷款期间,如果第三方平台无法得到企业运营状况的准确信息,企业可能开出虚假发票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到期时贷款无法收回。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与第三方平台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在信贷市场上,企业取得贷款前清楚自己的贷款动机、用款计划和风险状况,相比之下,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上只是被动地相信他们的贷款申请。第二是企业取得贷款后,资金去向及其使用信息不透明,这又将中小企业与第三方平台置于信息不对称地位。

(四)道德风险引发融资风险的机理

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交易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在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电子供应链融资中,如果上下游企业或第三方平台的渠道可选择性较少,某些企业对其它企业的依赖性较高,那么这类被依赖的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对其它企业或第三方平台的渠道影响力就较强。在电子供应链融资中,第三方平台作为融资企业的担保人,如果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这类被依赖企业控制,那么这些被依赖企业在与第三方平台博弈时,可能会倾向于认为第三方平台因他们的自私行为而造成违约时,不会对他们施以严厉惩罚,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

电子供应链中的企业一般均會与第三方平台有联系,如果第三方平台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深入了解上下游企业的产品信息,会使平台融资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根基。在电子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达成协议后,在供应商品的过程中,上游企业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实施相应的行为并有选择性地提供信息,而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行为和信息,对供应链中下游企业来说是不可全面观察或者说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这也决定了供应链上游企业由于信息优势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电子供应链融资中融资风险的管理

(一)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发展,将大大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但是,由于融资风险传导过程的复杂性,供应链中由于受信用风险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混乱。相比较传统供应链而言,原本由银行承担的融资风险转移给了第三方平台,于是这种金融模式能否成功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融资过程中第三方平台能否对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管理。而第三方平台要控制融资风险,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管理好融资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快创新供应链模式的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各个主体、行业都能够得到实惠。

(二)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式

图2为针对电子供应链融资风险原因的管理模式。

1.融资风险的识别。针对融资风险识别问题,需要对整个电子供应链过程进行分点识别,并选用客观的、科学的、全面的指标来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有效管理融资风险。E路融的经验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根据现阶段平台与上游企业未实现联网的实际情况,仍旧采用传统银行较为严格的现场勘查措施。不仅凭借中小医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进行评级,而且每笔贷款都经过实地调研,严格审核报表及各种资料,查看企业厂房、存货等资产。通过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交流来判断融资风险,同时要求融资企业提供抵质押或担保等,抵质押物包括房屋、应收账款、存货等。一旦下游企业药品销售出现问题,上游企业无款支付,E路融就转向担保方追索货款,或拍卖抵质押物。

此外,由于E路融依托的是“医药在线”这个B2B电子商务平台,E路融运营经理把“医药在线”原先实业与融资职能不分的情况进行改革,借助“医药在线”业务部的企业销售管理系统,把一些上游企业的融资风险识别工作交由业务部完成。包括企业身份的真实性、企业经营销售状况、企业销售药品的价格区间等,防止上游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套取银行资金。

2.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在电子供应链融资中,与第三方平台联系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财务数据的不规范现象突出,这就需要通过一种制度设计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这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和评估,不仅需要关注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而且需要关注企业所处行业情况、供应链实力,还需要关注企业的业务往来、关联企业等各种信息。利用这种制度设计第三方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了解企业的信用历史,有效避免放贷给信用不良的企业。对于贷款后的资金去向,可建立一个“企业信用档案”为第三方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奠定基础。由于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会决定这些企业其后能否从第三方平台融资,这就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努力维护自身信用,从而降低第三方平台的融资风险。

在这方面,E路融的经验是采用U盾、评分卡及第三方担保或反担保等措施管理融资风险。通过和各合作银行贷款系统无缝对接,贷款企业和平台都申请相应的网上银行U盾。另外E路融采用有别于传统银行信贷评分卡的客户风控授信打分模型(见表1),为其是否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额度提供决策依据。利用这个客户风控授信打分模型来获取所需要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其它相关资料,E路融可以获取有效时期内上下游企业在其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利用已有的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及交易数据,控制与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

在具体方法的设计上,由于网络融资的特殊性,E路融客户风控授信打分模型主要包括六大风险指标和一个参考项,六大风险指标具体为财务风险指标、经营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担保风险指标和法律风险指标。E路融通过这六大风险指标分别对客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问题、担保方式问题和企业所涉及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价。不同风险指标所对应的分值不同,代表着E路融对企业的衡量侧重点不同。而参考项相当于一个附加分值,衡量向该企业融资能够形成的对E路融的效益贡献。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可能不健全,在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里没有详细信用资料可作借鉴,因此与传统的银行信贷评分卡不同,E路融信贷评分卡压缩了财务指标的比重,仅保留资产负债率和销售增长率两个指标,其它指标基本依靠风控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依据实地调查进行打分。

3.针对道德风险的管理模式。而电子供应链融资中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某些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强第三方平台的地位有助于缓解这种道德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强化第三方平台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使企业对第三方平台有所“依赖”,以尽量减少企业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E路融的经验是通过建立一站式平台——药联五万家(联接全国五万家医药销售商店的电子平台),来进一步密切上下游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及电子供应链的联系。现在通过珍诚医药在线的这个平台,E路融可以实时监控上下游企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转及流向情况。这样,融资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E路融对可能发生坏账的企业也采取了一定預防措施,除了必要的法律程序外,E路融可以利用平台对该企业进行网上查封,而一旦被查封,就意味着该企业以后再也不可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融资,这就有效抑制了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在供应链融资中,要减少道德风险,第三方平台还需要制定激励企业还款的必要制度。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应该具有提高企业违约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自我约束的作用。在这方面,E路融的经验是采用信用打分模型对企业进行评级,对贷款数量大、信用良好的公司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同时对还款速度快的企业给予优惠。同时,企业和融资平台另外签订一份贷款未能如期偿还的处理协议书,以合同方式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来制约贷款企业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此责任还与企业负责人的信用挂钩。如此一来,贷款企业及负责人对能否如期偿还贷款的问题就会更加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故意违约的道德风险。

结论与研究展望

综上,为了识别融资风险,需要第三方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本身平台的数据优势,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汇总、分析,来达到识别该融资企业融资风险的目的。第三方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在该方面可以借鉴E路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具体联系该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情况、企业信用问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等,来综合判断和计算企业融资风险。

而在管理融资风险时,控制融资风险主要通过融资前风险调查、融资中风险监控和融资后风险分析来使第三方平台的风险最小化。融资前的调查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和运用企业信用档案等方法,使得第三方平台可以较为便捷和准确地判断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间接地达到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若某企业未纳入上述征信制度和信用档案,则也可使用企业风控授信打分模型,通过比对具体的若干项条件来给企业打分,从而判断该企业是否属于融资允许范围之内。而在融资时,要实时监控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真实性问题,运用互联网来掌握融资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资金运转情况。在融资结束后,第三方平台也应对该次融资企业的具体问题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待下一次融资时第三方平台更加便捷地做出融资判断,节约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第三方平台要着重建立和健全企业的信用档案,并制定一系列与激励企业还款相关的制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E路融的客户风控授信打分模型、药联五万家等解决方案,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风险控制,使得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达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高红玉.医药流通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15(9)

2.何娟,沈迎红.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云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3.雷蕾,史金召.供应链金融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4(6)

4.屠建平,杨雪.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6.吴义爽.关联博弈、机会主义治理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