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效应

2017-03-09 17:16李慧锋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发展理念区域经济

李慧锋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流通产业在我国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凸显。并且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从供需两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流通产业对我国商贸业、农副业、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都具有极其明显的推动作用,流通产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流通产业对农业化、内需化、城市化和经济大省的影响,提出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发挥好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要立足当下惠及长远,切实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流通产业 发展效应 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 发展理念

引言

流通是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的过程,“互联网+流通”就是要给商品流通插上腾飞的翅膀,使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这既能提升流通产业对经济各领域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作用,又可以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双创”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增强。因此,加快推动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流通发展效应,必将对我国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流通产业的范围

流通是商品经过生产者、销售者到达消费者的过程。我国一般将流通产业划分为广义上的流通和狭义上的流通。广义流通产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总和,其中主要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等行业。而狭义流通只是指批发、零售、物流以及餐饮这四个行业。

针对流通产业的范围定义,国内外划分标准不一,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将流通产业概括为批发行业和零售行业,其界定范围比较宽泛,其中,批发行业是指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商品流通,而零售行业是指零售商或者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流通。但在我国是基于三大产业划分范围来定义的,一般是将流通产业划分在第三产业中,其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流通产业,如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第二种是间接流通产业,是指流通产业所带来的服务行业,比如物流运输业、储存业、包装业等。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效应

(一)我国流通产业的产出效应

一般以为,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消费,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产业,更是实现商品生产与交换的重要环节,因此,流通产业对于商品生产与消费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具有强大的产出效应。

首先,流通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隶属于我国第三产业范畴,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有着直接带动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并从供需两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是流通产业的直接产出效应。

其次,流通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和连带作用,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间接推动各产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这是流通产业的间接产出效应。

最后,流通产业能够涉及我国经济大省中各行业的大部分产品,是社会化大分工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流通产业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二)我国流通产业的就业效应

我国流通产业在扩大消费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有效促进我国的创业和就业。

首先,我国流通产业涉及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以及运输业等,其本身就已具备多种多样的就业效应,比如有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因此,流通产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附效应,随着我国流通产业的不断壮大,其就业容量也正在持续扩大。

其次,我国流通产业可为更多下岗再就业和再创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比如,流通产业中的餐饮、住宿等行业,其本身对就业人员的学历、经验与技能方面要求都不高,所以能够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最后,我国流通产业通过带动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间接增加较多的社会就业岗位。

(三)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

流通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不断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三产业而言,可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首先,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可直接对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起到明显带动效应,从而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其次,流通产业是生产与消费间的重要“桥梁”,因此对相关产业具有显著的关联带动效应,尤其是对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而言,可促进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融合,有效协调产业间的各类关系,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流通产业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流通产品也包括农产品、工业用品以及进出口产品等,因此,能够对涉及产业结构中的产品起到有效优化,并且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業的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三个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三个产业结构内部的合理优化。

我国流通产业对农业化的发展效应

(一)流通产业对农业化流通的发展效应

我国流通产业对农业化流通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存在既有同向影响因素又有反向影响因素的双重发展效应。

首先,从同向影响因素的发展效应来看,在提高流通效率的同时就可使成本降低,反之流通效率低下则会增加成本。现阶段,我国农业化的大部分参与主体,主要包含个体经营着、批发商、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等,绝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的零散经营模式,市场较为分散且流动性大,其主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很难有效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更何况大多都是处于无组织状态,很难实现管制。总的来看,从同向影响因素的发展效应来看,制约我国农业化流通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流通设施水平较低,但我国农产品对流通设施却有较高要求,一些农产品还需要冷藏以保证质量,才能通过流通进入市场。所以,受我国流通速度慢、保鲜技术差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容易变质,从而极大降低农产品流通效率。其二是流通环节过多。我国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要经过众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装货、卸货和运输,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再加上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卫生部门等众多部门在每个环节对农产品的重复监督管理,不仅使农产品管理成本猛增,而且降低了流通效率。其三是流通信息化程度低。“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重点就是要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是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造成流通主体在信息沟通上耗费较长时间,而且还有信息量不够而导致信息失真等问题出现,不但影响流通主体的行为,而且降低了流通效率。

其次,从反向影响因素的发展效应来看,当提高流通效率的同时就会增加流通成本,反之降低流通效率则会降低成本。当选择的流通方式不同时,其运输价格也不一样,流通成本更加不同。比如:我国农产品一般选择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较低,但流通效率也较低,因此,虽然流通成本降低了但其流通效率也不高。而航空运输虽然最适合农产品运输,能够大大地提高运输效率,但流通运输费用也极高,会使流通成本剧增。

(二)提升农产品流通发展效应的对策

通过流通产业对农业化流通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同向影响因素和反向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应该从三个方面提升农产品流通发展效应:

首先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化平台。我国关于“互联网+流通”的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因为农产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变化必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既可以保障农产品销售价格,又可以减少流通成本,确保农民和城市居民双受益。当然,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平台难点在于必须要满足各主体的诉求,这需要在工作中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是整合交易主体,完善交易市场。我国关于“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主体结构复杂,处于无组织状态中,不易于管理。所以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对其进行主体整合。通过建立一种间接式组织即中介服务组织,为零散的交易主体提供各种技术和设备,改善个体资金短缺、技术水平有限、设备不足等问题。进而建立完善的交易市场,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当然,交易市场的完善不能只是简单的在村镇间建立一个交易场所,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以及农产品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交易服务机构,从而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支持。

最后是丰富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我国关于“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还提出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因为我国政府对农业化的投入力度始终有限,因此必须通过其它途径来弥补农产品的资金问题。其实,农村有很多闲置资金,如能通过众筹等方式筹集资金,不仅可以解决个体户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为农村居民增添新的投资渠道。这种丰富的融资方式完全可以适用于小规模的农产品投资,能够有效化解融资主体分散、缺乏规范化组织化、不利于政府监管等问题。当然,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只依靠农村居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可通过建立农村融资机构,把投资与融资进行规范化整理,保障投资者权益,降低投资风险。

我国流通产业对内需化的发展效应

(一)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发展效应

首先,随着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的壮大,一方面增强了居民与流通产业的接触范围,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当各种各样的商业品牌和经营模式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时,充分带动了个性时尚、品牌多样的消费形式,刺激了消费增长。

其次,随着流通产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使流通效率快速提升,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形成了物美价廉的商品经营方式,刺激了潜在消费的形成。并且,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家更加重视商品包装,更加倾向于商品实用,更加关注产品使用价值,尤其注重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最后,随着流通产业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因為流通产业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消除消费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消费。而且还可使商家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将最新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迎合消费心理,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

(二)对居民消费流通发展效应的影响

通过流通产业对内需化的发展效应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产业主要可从五个方面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流通发展效应。

第一是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实现。因为商品本身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是必须要通过流通环节才能实现,如没有流通环节,商品无法实现所有权转移,更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只有不断优化流通产业结构、提升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才能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消费。

第二是流通产业既能反馈消费又能指导消费。流通产业能反映出商品消费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可从不同方面对消费进行指导。一方面,流通将新产品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消费者传递,改变消费者的传统观念,进而刺激消费购买动机。另一方面,流通将根据商品需求弹性来调节购买程度。比如:消费者在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较大,而其它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则要根据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心理等变化而产生变化。

第三是流通产业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种类、方式和成本。这是因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内容是由流通产品所决定的,只能通过流通才能实现资金和商品间的有效转化。

第四是流通产业发展程度和数量可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商品的丰富充足能不断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五是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正逐渐向绿色低碳模式发展,进而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低碳、节约的消费观。

我国流通产业对城市化的发展效应

我国流通产业对城市化的发展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消费水平、增加就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协调。

(一)流通产业提升消费水平的发展效应

依据马克思流通消费观可知,流通效率和流通渠道是消费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城镇的经济条件和资源要素较为集中,所以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添了新型消费种类,各种非本土产品不断被吸引到城市消费范围。同时城市居民不再只局限于本地消费和实体消费,更多倾向于异地消费和网络消费,不但丰富了消费方式,而且促进了经济由闭塞向开放的转变,打破了地区经济垄断,降低了消费成本,为区域消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二)流通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发展效应

在我国经济大省中,流通产业不仅是第三产业的支柱,更因为其包括了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多种行业,流通产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就业容量。同时,由于流通产业所需劳动者在学历、技能等方面不高,更为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岗位,不仅解决了流通产业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三)流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效应

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把城镇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领域,更具有时代特色。同时,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已使人们真实地体验到网络经济的便捷和优势,更给城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新型渠道。因此,建立与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流通设施,不但能够使城镇经济更加多元化,而且可以打通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隔阂,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更加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四)流通产业促进城乡协调的发展效应

我国城市和农村在流通产业的串联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农村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的技术和教育等先进理念也在不断向农村集结,有效地减少了城乡经济和收入等各方面的差距。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共同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才是流通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我国流通产业对经济大省的流通发展效应

(一)流通产业的社会分工发展效应

我国经济大省的社会分工使流通产业得以发展,而流通产业的规模壮大又推动了经济大省社会分工的进程,提高了经济大省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经济大省想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再发展,就必须形成有效的分工机制,从而加强流通产业对社会分工效应的有效激励作用。当社会分工越细时,社会生产商品就越单一、越专业,也就越来越依赖于流通产业的商流和信息流。所以,没有流通产业,就很难实现经济大省的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

(二)流通产业的成本降低发展效应

流通产业能实现集中式交易,通过交换职能,降低交易成本。因此,经济大省的集中式交易能有效减少交易次数,不仅可节省产品运输成本,还可降低交易风险。而且,经济大省中的流通产业,更是已经具备了其它产业所无可匹敌的优势,如技术、配套设施、交易渠道和经验等,这些都可降低经济大省在交易市场中的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三)流通产业的市场完善发展效应

流通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物流业都是市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价格是市场运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而产品价格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生产者关于商品的信息是由流通产业提供。因此,市场交易制度是根据流通产业的交易规则而形成,要实现流通产业的交換职能就必须通过严格的交易规范来约束双方行为,所以,只有把流通产业的规则严格化和规范化,才能形成经济大省完善的市场规则和制度,进而促进经济大省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

(四)流通产业的产业关联发展效应

流通产业的关联发展效应,就是流通产业本身所具有的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流通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大省三大产业的架构也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经济大省中的现代服务业,可在其产业结构中发挥巨大作用。

结论

我国流通产业具有产出效应、就业效应和优化效应,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总值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其具体作用重点体现在农业化、内需化、城市化和省域经济领域中,尤其是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改善商业发展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扩大潜在内需消费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大省发展中的战略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因此,不断挖掘流通产业的深度,拓宽广度,加强创新力度,不但是实施我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实现我国经济大省稳增长、扩消费、强优势、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的重要保障,更是切实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重要推手。

参考文献:

1.邓莎莎.流通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理论综述及其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24)

2.袁平红.全球流通发展新态势下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2014(2)

3.彭海红,王海波.农产品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24)

4.李葳葳.我国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统计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

5.郑勇军,肖亮,牛言瑜等.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6.雷萍.我国流通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与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22)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发展理念区域经济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