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分析

2017-03-09 17:20何兰芳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现代化

何兰芳

内容摘要:我国商贸流通业从整体上而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的商贸流通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所揭示的商贸流通差异,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即促进各区域间的交流,实现商贸流通业和其它产业均衡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其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立完善统一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工作生产效率。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异 商贸流通业 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及市场规模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商贸流通业依然不太成熟,其表现在东西部商贸流通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的商贸流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区域之间商贸流通的差异所在,然后根据所揭示的商贸流通差异,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实现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商贸流通集中度及发展水平的提升。

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分析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全国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述。在2011-2014年这段时期,华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6226亿元增长至37572.5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73%;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965.27亿元增长至24953.1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72%;华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6703.05亿元增长至98304.8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80%;华中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4613.49亿元增长至37177.6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74%;华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4965.28亿元增长至35468.4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42%;西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503.08亿元增长至26037.88亿元,年平均增長率为16.42%;西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942.32亿元增长至12381.55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2.42%。

因而可以得出:

2011-2014年全国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率,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

2014年全国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优势明显。

2014年全国各区域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值,14043.55亿元(华东地区)>12392.56亿元(华中地区)>11822.83亿元(华南地区)>8313.73亿元(东北地区)>7514.52亿元(华北地区)>5207.58亿元(西南地区)>2476.31亿元(西北地区)。

2.全国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及最低省份,详见表1。

(二)批发及零售商品市场成交额

1.全国各区域商品市场成交额总述。在2011-2014年这个阶段,华北地区商品市场成交额由10758.02亿元增长至11565.15亿元,年平均增幅为2.44%;东北地区由4852.79亿元增长至6209.07亿元,年平均增幅为2.32%;华东地区由46369.09亿元增长至57383.83亿元,年平均增幅为7.36%;华中地区由5977.92亿元增长至8423.95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2.11%;华南地区由6194.81亿元增长至6857.38亿元,年平均增幅为3.45%;西南地区由5608.32亿元增长至7527.88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0.31%;西北地区由1732.46亿元增长至2792.04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7.24%。

在2014年,我国各区域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平均增幅,西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我国各区域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分别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成交量颇具优势。

我国各区域各省份亿元以上商品市场平均值分别为:8197.69亿元(华东地区)>2807.98亿元(华中地区)>2313.03亿元(华北地区)>2285.79亿元(华南地区>1919.89亿元(东北地区)>1881.97亿元(西南地区)>856.41亿元(西北地区)。

2.全国各区域商品市场成交额最高及最低省份,详见表2。

(三)连锁餐饮业营业额分析

1.全国各区域餐饮营业额总述。在2011-2014年这个阶段,华北地区连锁餐饮企业营业额由275亿元上升至327.73亿元,年平均增幅为6.02%;东北地区则由55.4亿元上升至64.32亿元,年均增幅为5.10%;华东地区由378.65亿元上升至441.19亿元,年平均增幅为5.23%;华中地区由67.78亿元上升至103.57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5.18%;华南地区由162.37亿元上升至230.39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2.37%;西南地区由165.46亿元上升至202.26亿元,年平均增幅为6.92%;西北地区由15.75亿元上升至21.26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1.03%。

在2014年,我国各区域连锁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幅分别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

在2014年,我国各区域连锁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在2014年,我国各区域连锁餐饮业营业额平均值分别为:华东地区(110.30亿元)>华南地区(76.80亿元)>华北地区>(65.55亿元)>西南地区(50.57亿元)>华中地区(34.52亿元)>东北地区(32.16亿元)>西北地区(5.39亿元)。

2.全国各区域餐饮营业额最高及最低省份,详见表3。

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业特点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之中,可知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商贸流通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从各个区域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商品市场成交额以及连锁餐饮业经营总额,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年均增幅最大的区域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商品市场成交额增幅最大的区域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连锁餐饮业经营总额增幅最大的区域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北地区。通过以上商贸流通情况可知,近些年国家政府越来越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商贸发展。

第二,无论是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还是商品市场成交额,或者是连锁餐饮业经营总额,都是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占绝对优势。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一致。在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区域中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及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而在此基础之上自然带动了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等商贸市场的繁荣。

第三,对于商贸流通发展平均值而言,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及华南地区优势明显;商品市场成交额中,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及华北地区优势明显;连锁餐饮业经营总额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及华北地区优势明显。而连锁经营业态发展水平高低,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倾斜幅度、区域人口基数及发展基础等,因而由于多种原因,就导致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劣势明显。

第四,从2014年三项商贸流通指标之中可以看出,各个区域内的各省份及直辖市差距较大,区域内商贸流通不平衡也是制约商贸流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如华南区域中广东省与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为80.27:1;如西南区域中重庆市与西藏商品市场成交额之比为30.09:1;如华北地区中北京市与河北省连锁餐饮业营业额为219.24:1,东北地区中辽宁省与吉林省连锁餐饮业营业额之比为64.23:1。由此可知,在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省与直辖市之间商贸流通水平差距较大。

从区域发展视角分析商贸流通业差异影响因素

从前文中可知,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造成我国区域之间商贸流通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开放政策及自贸区政策。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华东区域及华南区域其商贸流通水平及市场化程度,远高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如在2014年,华东地区商品市场交易额为西南地区的4.35倍,为西北地区的14.68倍;华东地区连锁餐饮业营业额是华中地区的3.19倍,是东北地区的3.43倍,是西北地区的3.19倍。产生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发首先惠及东部沿海地区,致使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原始积累速度较快、商贸市场开放程度高、商贸市场发较为完善。此外,由于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使得这几个区域商贸流通成熟度得以增强,进而拉大了与同区域省份之间的差距;如就商品市场成交额而言,天津市是山西省的2.93倍、是内蒙古自治区的3.09倍;上海市是安徽省的3.31倍。较之沿海地区及自贸区,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则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其商贸流通水平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及自贸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其商贸各项产值及商贸市场的开放程度均远低于东部地区,因而我国商贸流通区域不均现象十分明显。

第二,国家相关投资力度的差异。在2014年国家用于交通运输上的投资金额为42984.5亿元,其中各区域占比为华东地区占比23.4%、华北地区占比22.1%、华南地区占比19.3%、华中地区占比14.4%、西北地区占比8.7%、东北地区占比7.3%、西南地区占比4.8%。从这组数据中可知,在交通运输上,国家投资比较倾向于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及华南地区。而交通运输投资金额的高低,关系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及先进水平;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各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由于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域,其都是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而在交通运输方面投资有限的华中地区、西北地區、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则商贸发展水平及市场成熟度也相对较低。

第三,市场经济成熟度。由于地理优势及政策优势,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及华南地区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结构较为健全,进而使得其商贸流通水平程度较高;由于地理位置局限、政府扶持性政策缺失、金融保障制度不健全、地方垄断行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导致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市场经济环境及市场经济结构不完善,导致其商贸流通效率低下。因而市场经济完善程度,对商贸流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商贸流通发展在区域之间趋于平衡,就需要政府颁布一些政策扶持制度以提升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市场经济成熟度,进而推动其商贸流通良性发展。

基于区域发展视角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

实现商贸流通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而这需要国家政府及地方企业的通力协作,从交通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方式及企业信息化经营方面加以改善。

(一)促进各区域间的交流,实现商贸流通业和其它产业均衡发展

促进各区域间的交流协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发挥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优势商贸产业;实现设备及技术输送策略,增强中西部商贸设施完善性及商贸技术优越性。

第一,发挥优势产业,奠定商贸流通基础。为实现商贸平衡,必须发挥现阶段商贸流通水平处于劣势的相关区域的优势产业。如东北地区,其所拥有的第二产业占很大比重,且其所拥有的优势主要为自然资源优势及重工业优势,因而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医药产业、电器电子设备等优势产业;如西部地区,应着力发展其食品加工业、绿色农业资源、矿产石油开采产业等优势产业;如华中地区,应大力发展水产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产业,并与东部重要商贸企业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其商贸流通效率及促进其商贸流通水平。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及商会作用,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紧密交流。区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于实现区域商贸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为使各个区域之间交流紧密,应在各级政府、商贸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协助之下,建立起有助于区域之间商贸流通的综合型平台(包括投融资平台、技术平台、合作平台、产业沟通交流平台等)、构建起完善的区域交流协作机制,从而为商贸流通深度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商贸流通跨省合作。这样一来,商贸流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设备及技术将会向商贸流通水平较低的区域实现有效流通,从而缩短区域之间商贸流通水平差异。如现阶段华东地区的化工产业、纺织产业、信息产业、轻工产业等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而产业实现转移则是实现区域商贸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其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提升中西部商贸流通水平、缩短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差距,为在全国区域内实现均衡且协调的商贸流通奠定基础。

第一,加大交通运输体系投资额,提升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性。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交通运输投资额上,国家政府比较偏向于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及华南地区,而对西北、西南、东北,乃至华中区域的交通运输投资额则比较少。而在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性,对商贸流通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为降低国家商贸流通差异,应逐步提升西北、西南、东北以及华中区域的交通运输投资力度。如提高固定资产拨款额度、加大金融扶持制度、提升交通运输规划及指导力度等,以为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创造条件。

第二,着力发展中西部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运输体系。西部地区交通不顺畅、导致商贸流通业水平低下、外来投资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对西部地区进行完善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中部地区,其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性,在沟通中西、贯穿南北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对其交通体系进行合理布局及科学规划,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商贸流通空间十分必要,而这就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体系以支持商贸流通发展。

(三)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立完善统一的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方式现代化是建立完善统一的商贸流通体系的基础,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发展区域差异,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以中部地区为枢纽,加快现代化物流建设力度。物流水平的高低是商贸流通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而“中部地区”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应加快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完善,保障其交通运输体系布局合理化、信息化、开放化等,从而使周边所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挥作用,为商贸流通资源共享及技术共用创造条件,从而使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降低区域商贸流通成本。

第二,深化发展连锁经营业态,推进连锁经营信息化,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前文以餐饮业为对象,分析了我国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现状,从中得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连锁经营业态极不成熟,因而各地区应加强连锁经营业态的现代化程度,如提升连锁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规范连锁经营服务理念及发展模式,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及丰富连锁经营形式,提升连锁经营业态品牌影响力,将电子商务全面应用于连锁经营之中,以提升企業的经营效益等。

(四)加快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工作生产效率

信息化时代下的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应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如运用HFM报表工具,利用其数据自动合成的功能,从而使数据查询便捷且准确,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运用BI经营系统,对企业相关经营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便使企业做出更为准确的业务决策,使企业经营变得更为精细化;运用EBS财务分销系统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及分销业务统计系统,从而实现企业管理者对库存、采购、销售、成本、收款等环节的完全掌控,进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财务业务及分销业务一体化运作;运用WMS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仓储管理、收发货管理、换货管理、物流跟踪的准确性,提升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从而为提升从业人员工作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2.王锦良.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

3.范建伟,李超.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外资,2011(20)

4.俞彤晖,郭守亭.中国流通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5)

5.崔艳红.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