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2017-03-09 08:13张海霞田翠时李永民
关键词:刺法针灸学腧穴

张 萌,张海霞,田翠时,李永民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针灸学》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张 萌,张海霞,田翠时,李永民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针灸学;理论;实践;临床;教学改革

针灸学是研究经络、腧穴和刺灸手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知识点丰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与临床结合性强。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由式学习能力、独立针灸处置能力及学习针灸热情,我们结合河北北方学院学生现状,探讨构建“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实现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的立体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培养满足教育目标的合格人才,为专业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1.1 第一阶段—《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

点穴是学生进行穴位定位实践操作的活动,通过在人体上进行准确点按腧穴并进行针刺简单操作,增强对穴位的实际感观认识,结合理论知识巩固对穴位的准确掌握[2],是《经络腧穴学》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主要步骤:①学生分组,在教师示教及指导下准确划定经络循行路径及腧穴定位取穴;②学生提前制作针垫并进行指力练习;③教师教授及示范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手法及要领;④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些易操作并较安全的四肢部腧穴如曲池、足三里、合谷穴等,进行进针、行针及出针的基本操作训练,在了解经络腧穴理论内容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腧穴立体结构的印象及体会[2-3]。

1.2 第二阶段—《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

此课程具有技能性强的特点,并与上阶段的《经络腧穴学》课程相衔接,因此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腧穴定位、归经及主治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动手实践,不断加强技术要领的规范训练[3]。教学方法主要步骤:①多媒体演示,教师分章节将规范化操作手法录制为视频及图片的格式,通过网络形式发放给学生,能让每个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指导教师刺灸操作时毫针的运动及针尾捻转的角度变化,并使学生熟悉正确及规范的操作要领;②学生分组操作,针刺操作训练包括进针、行针、得气及补泻手法、留针、出针的全过程。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一对一互为模特的模式,依照规范视频反复进行分解操作,在完成简单的单项毫针进针操作手法基础上,再结合艾灸法、三棱针法、拔罐法等其他分类综合训练;③学生将自己的操作手法录制为视频模式,与教师的规范化操作视频相对比,进行自我修正[4-6]。

1.3 第三阶段—临床教学见习(3个月)

这是“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教学的创新之处。学生在学习完《经络腧穴学》和《刺法灸法学》后,到医院针灸科见习,观摩临床医生对各种常见病的针刺操作取穴、步骤及手法,通过门诊见习将导师治疗取穴的方法与理论知识结合,深刻理解针灸学理论知识,提前预习《针灸治疗学》的内容,并与之前的实践训练衔接,再巩固、再提高。

1.4 第四阶段—《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操作性强,要求学生综合掌握经络腧穴、刺灸、中医内外儿妇等各科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建立正确诊疗思路,分析病因病机并正确辨证,制定针灸治疗方案。本科生虽然已学习过各科基础知识,但并未将其整合联系起来,给学生讲授病因病机,不如教会其分析病情、建立诊治思路的方法,在本科学习阶段中帮助学生建立诊疗思路是临床课教师的重要任务[5]。实践教学:临床情景模拟,选取部分代表性病种,以标准化病人为施术对象,分析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制定针灸治疗方案,结合前阶段《经络腧穴学》及《刺法灸法学》的技能训练,正确选取腧穴定位,并进行刺灸操作。

1.5 第五阶段—临床教学实习及强化训练

在学生进入医院进行实习之前,开放针灸实验室,采取带教导师制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综合训练再指导、再矫正、再评价、再提高。

2 实践教学中仿真教具的应用

2.1 《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

光电感应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能将十二经脉循环流注、表里络属对经关系、特定穴的分布清晰地显示出来,配合穴位立体解剖结构图谱,带教老师讲解腧穴及点穴操作,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人体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有利于理解穴位三维立体结构,提高实体体表划经与点穴的操作能力。

2.2 《刺法灸法学》实践教学

2.2.1 多媒体人体仿真针刺穴位练习仪

为了让初学者准确认穴刺穴,了解针刺的手法和力度,掌握头面部及腰背部等慎刺腧穴的针刺深度及角度等技巧,降低临床针刺时的风险,克服学生初次针刺时的恐惧心理,我们引进了多媒体人体仿真针刺穴位练习仪模拟成年男性上半身躯干,使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对定穴技能、针刺角度及安全深度等能熟练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针刺操作能力[7]。

2.2.2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

将专家或带教老师的针刺手法以波形及参数数值形式采集和存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与学生的操作进行实时对照分析,学生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可以在操作结束后将不足之处再进行加强练习,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8]。

3 培养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医教合一

医教合一是指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密切结合。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论上牢记穴位,课余时间还组织学生随教师一起参与“社区及养老院义诊”。并且要求教师一周必须有2天时间参与临床应诊,积累临床治疗经验。我们采取课堂教学结合临床教学的立体教学模式,增加针灸三年级学生3个月的临床实习及临床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课堂上教师结合PBL教学方法,以病案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讨论,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诊疗思路;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病人诊断方法、治疗思路和方法与学生讲解及探讨,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讲病症的全面治疗方案和临床上所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变能力[9-10]。

针灸学操作性及技能性强,在传统针灸理论和技术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训练及临床操作才能取得针灸临床疗效。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设计中突出了知识综合性、技术应用性、临床岗位实践性要求,形成“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综合性培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由式学习能力、针灸学习热情、独立针灸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1]董勤.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针灸,2008,28(4):309-312.

[2]董勤,甘君学,徐兰凤,等.针灸专业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C].北京:2011中国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70-75.

[3]陈梅,董勤,甘君学,等.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C].南京: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2013:581-584.

[4]胡蓉.《刺法灸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3):376-378.

[5]穆艳云,甘君学,程洁,等.《针灸治疗学》课程应用PBL教学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217-219.

[6]董勤.刺法灸法操作技能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J].中国针灸,2009,29(12):1013-1014.

[7]胡玲,蔡荣林,顾新建,等.人体特殊部位腧穴仿真针刺平台的建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5):81-82.

[8]刘堂义,杨华元,顾训杰,等.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研制,中国针灸,2003,23(11):668-670.

[9]林永青,何琪,郑明常,等.构建《针灸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方案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057-1058.

[10]王洪彬,崔建美,孙娜,等.“点穴-刺穴-选穴-验穴”一体化的针灸专业实训-见习-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71-1772.

[责任编辑:李蓟龙]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5GJJG142)

张萌(1987-),女,河北邢台人,讲师,硕士。

李永民(1970-),男,河北万全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R-4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6.021

来稿日期:2017-05-10

猜你喜欢
刺法针灸学腧穴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