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2017-03-09 13:08陈碧妹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办学

陈碧妹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陈碧妹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面对当前地方院校转型的发展趋势,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从思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师资建设到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位、教学保障机制到位等方面进行转型发展,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由专科学校独立升格或由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合并后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79-81其地理位置多处地、市、州,担负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转型发展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对地方性、应用型转型发展方向不明确,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规律、特点、路径不甚了解,信心不坚定,导致缺乏转型发展的紧迫感。要想突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凝聚共识,把“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全面提升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所赋予的使命,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思想认识到位

当前,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对“传统大学与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与高校地位的关系”等方面认识不清,不知道怎样办应用型大学,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发展战略,开展应用型办学的探索,通过内涵建设实现学校自身的发展,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学校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转型发展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校校院(系)两级领导在思想上要准确把握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学校的转型发展,将转型发展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明晰办学定位和顶层设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开展全校性的应用型办学专题讨论,参加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组团外出考察学习一些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先进经验,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传授应用型办学理念等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凝聚转型共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

(二)教师要树立转型发展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研究和处理学术与应用的关系、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等问题,将教学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真正将教学中心理念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之中,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适应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强化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社会中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走应用型本科之路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基本共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转型发展的意识

本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教学的关键,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学校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强化各职能机构、后勤系统和教辅单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形成主动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2]112-117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现有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摸清家底,优化资源配置,打通各个学院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壁垒。在确保学校教学平稳运行的同时,还要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深入基层,勤于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对转型发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及科研服务;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继续在改良教风、学风等方面研究举措,改进方法,创新途径,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强学校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行政部门形象,形成全校教职工支持教学、主动服务教学中心的良好局面,为推动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经费投入到位

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其教学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而学费收入偏低,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造成办学经费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经费是教学运行的物质保证,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统筹经费方面就要积极作为,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条件,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一)多方筹措办学经费

新建本科院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想方设法增加整个学校的经济来源,增加教学经费总量投入。一是扎实落实办学主体责任,优化整合各类办学资源,以教学重点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力争经常性教育事业拨款逐年增加,解决学校建设资金短缺困难。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及企业参与办学、投资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办学、社会捐款、校友捐赠、企业赞助、银行贷款等方式,设立各类形式的奖助学金、科研基金等形式,争取校外资金投入,支持教育事业。三是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依共进”的发展模式,学校应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集中的优势,发挥专业教育的潜能,为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班等,积极筹措教育资金,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的投入

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规模扩大的同时,要统筹规划、勤俭办学,优先保障教学经费需求,调整经费投入结构,重点向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设备更新、特色学科专业等方面倾斜,确保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学生创新创业等其他相关教学专项经费逐年增加,确保教学需要。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应该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对教学经费从预算、拨付、使用、检查、监督等环节设置合理的管理程序,把有限的办学经费管理好、支配好、使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教学效益与经费使用效益的共同提高。

(三)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在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过程中,应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不断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投入,加强实验室、运动场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步伐,推进校园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生均占有量,统筹调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到位

建设合格本科大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支撑。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团队为重点,推进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一)重视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问题,还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甚至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有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严把“入口关”,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和严格的选聘程来选拔教师,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将教师的职称评定、聘任、评价、考核奖惩等方面与教师的师德修养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增强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监督管理,采取公开师德举报电话或设立师德举报箱等方式,建立学校、同事、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提高教师的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抓住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积极营造事业召人、激励感人、待遇暖人的良好环境,为教师安居乐教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一,加大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永久型”和“候鸟型”高层次人才,引进紧缺专业或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比重,优化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第二,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及学科、学术、教学等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强化教师培养培训,特别是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采用业务提升、集中培训、研讨、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上课人人听课过关、微课教学比赛、课件比赛、教案评比、说课比赛等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鼓励并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深造。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留学访问或学术交流,拓宽出国留学渠道,不断提高留学专业覆盖面和出国回归率,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学科研能力。第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工程,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支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到基层、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加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管理队伍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新建本科院校要从思想和能力上全面提升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政治素质良好、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选拔到各个管理岗位。建立完善管理人员的培养制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培养,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管理人员能够在现有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业绩纳入选拔任用、评奖评优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推进管理队伍向专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创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到位

近几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了以德育为先行,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素质为目标等“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思路。

(一)构建应用型的专业体系

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应用型本科发展战略中,不能一味模仿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之路,必须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为自身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近年来,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当地的优势地方资源和产业,合理设置和建设专业,提高应用性,打造特色性,形成特色较为鲜明的应用性专业建设体系。[3]44-48一方面是坚持地方性办学定位,突出学科专业建设的地方特色。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围绕地方产业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学科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上加强与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或其他高校的紧密合作、深度合作;积极整合各类教学、科研和实践平台资源,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以学科专业互补、凸现整体优势为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增强学科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学科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支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是培育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注重特色发展。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继续发挥原先专科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继续办好师范专业,发挥传统师范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地方培养了优良的基础教育师资。同时,还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校级、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利用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为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扩大学科专业品牌知名度和学校的影响力,得到广泛赞誉。

(二)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为契机,推进教学网络课程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学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平台建设,向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根据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整合课程资源,细化质量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关系,调整传统本科基础理论课程和学科专业性课程之间的比例,适当增加应用性知识和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课程比例,将应用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紧密对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通过课程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竞赛活动等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三)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骨干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共建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共享平台,逐步建成一批省级或国家级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定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和评价考核方式,加大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掘和利用包括校内外基地在内的各种现有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探索课内外、校内外联动,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模式。此外,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调研、政策宣讲、支教支农、扶贫助困等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企业技改、科技发明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保障机制到位

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重视反馈和改进机制建设,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教学组织管理系统

为保证学校对教学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必要的教学管理机构。[4]82-83对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理顺体制,明确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及分工协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的宏观决策权集中在学校层面上,校级层面的教务处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学行为,对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院(系)是具体教学组织单位,在学校统一领导和教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使院(系)在其职权范围内,具体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教研室主要担负起落实教学任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检查、日常教学档案建设,参与专业建设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相关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深化内部治理改革,推进管理重心向二级学院下移,进一步明确校、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办学主体积极性。

(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机制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进修、教学检查与听课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内容涵盖教学管理全过程,细化操作流程,明确教务管理各岗位人员职责范围,加强制度约束,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教学运行,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实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深化对教学管理地位的认识,完善教学岗位设置,注重选用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教学管理队伍,注重专业、职称层次的合理搭配,改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管理培训与研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供经常性、发展性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创造机会;特别是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能够熟练使用教务系统的学籍管理、排课与选课等相关功能,可以将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对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由组织指挥、质量生成、检查与评估、信息采集、反馈与调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二级学院(部)为实施主体,教研室为基础,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5]45-47对此,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选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和退休教师为教学督导成员,组建质量监控队伍,加强对质量监控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对各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与评价,有效保障了教学正常运行;建立健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评教、评管、评学、督导检查、反馈整改提高于一体的质量监控和自我评估制度,加强教学各环节及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和整改验收,并在各类教学检查中注重发现、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提炼经验,确保校园教育、教学管理有序进行。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要抢抓机遇,主动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及责任主体,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等,将各项转型发展措施落到实处,构建一套适合自己、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培育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保证学校转型发展顺利推进,推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1]果雪晴,吕述娟.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 中国行政管理,2007(11).

[2]高克新. 对新升本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以铜仁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J]. 铜仁学院学报,2013(6).

[3]夏明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二次转型发展的探索[J]. 决策咨询,2014(2).

[4]杨西玲. 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 高等建筑教育,2002(4).

[5]张磊,马微微. 安顺学院房产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J]. 安顺学院学报,2016(4).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Reflection on Comprehensive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ly Constructed Universities

CHEN Bi-mei

(College of Marxism,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China)

While confronting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ly constructe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s a great opportunity, and implement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namely, the perfection in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funds inpu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teaching supporting mechanism. Furthermore, newly constructe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firmly establish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eaching in school work, comprehensively intensify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ultivate the pattern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actical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facilitate their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newly constructed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G40-011.8

A

1673-2030(2017)03-0104-05

2017-07-01

陈碧妹(1981—),女,福建漳州人,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办学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