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17-03-09 14:28潘丽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卓越全科

李 新,潘丽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李 新,潘丽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存在分科培养与全科教师要求的对立、被迫从教与终身从教的对立、间断性实习与积累丰厚实践教学经验的对立等普遍问题,其应对策略是加强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两手联合以及创新培养模式、谋求多方合作等,如此方能适应新形势下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需要。

卓越教师;免费师范生;挑战;应对

从2006年地方师范院校启动培养免费师范生以来,先后出现了初中起点五年制、高中起点四年制、初中起点六年制等多种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当前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热潮似乎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加入到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队伍中来。然而由于免费师范生教育发展有其独特性,与以往中师培养模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卓越教师培养的大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教育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有必要正视当前出现的新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之道。

一、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分科培养与全科教师要求的对立

近年来,美、法、英、澳等国家相继提出或准备施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此项计划包含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的要求。中国为紧追世界教育步伐,2012年也开始了“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工作,师范院校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制定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卓越小学教师即优秀的全科型小学教师”[1]。但由于历史遗留及现实原因,各大高校仍采用分科培养的模式,这与近年来兴起的全科教师培养的要求严重对立。由于分科培养模式导致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较低、院系培养使师范院校人力物力资源缺乏、过于强调知识学术使师范生教学技能不足[2],这些问题纷纷凸显出来,而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班级人数有限等种种现实都说明了培养全科型教师的迫切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要求免费师范生必须具备成为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各种现实资源条件都在呼唤着全科教师,但是大部分师范院校都或多或少还在沿用高师的分科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制约免费师范生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一大困境。

(二)被迫从教与终身从教的对立

免费师范生与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了就业合同,毕业后按协议下农村基层中小学任教。卓越教师培养也要求师范生发展终身从教的教师职业信念。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免费师范生愿意到基层从教,但愿意终身在农村中小学教书的学生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签订培养协议又是影响毕业生是否留在基层的最大因素[3]。这说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是迫于协议压力不得不选择教师职业,而并非自身树立了终身从教的职业发展信念。人民日报2011年2月针对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希望能够留在城市工作的人占95.6%,而选择在农村任教的是0”[4]。此外,还有许多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动机不纯,例如有些免费师范生自述道:“都说现在大学生就业挺难的,想着自己毕业后能够有一份比较有保障的工作。在报考免费师范生时,自己什么都不太清楚。因为免费师范生是提前批录取,所以就想碰碰运气。”[5]这种半推半就,勉勉强强成为免费师范生的情况不是个案。如果没有协议的强势规定,众多免费师范生不愿下基层就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按期履行协议而被迫从教与终身从教信念的对立,是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困境。

(三)间断性实习与积累丰厚实践教学经验的对立

免费师范生获取实践教学经验的途径主要有见习、实习等。而尤其以实习为主要获取职前教学经验的方式。我国的教育实习模式主要有顶岗、委托定点、大分散、混合编队等。当前免费师范生实习的普遍状况表现为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一般来说,本科免费师范生一般实习为8周,专科免费师范生为4-6周,这相对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多为15周的实习时间来说,显得太少,而且不利于师范生积累丰厚的实践教学经验[6]。我国众多的师范院校,都是利用2-3个月时间让学生实习,在4年中只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集中实习。这种实习是不连续的、间断性的实习。对比国外,如俄罗斯在国内的师范教育中倡导连续性的教育实习模式,这种模式甚至贯穿于俄罗斯师范生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的每一个学期,使实习学到的东西更系统、更具有衔接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他们积累丰厚的实践教学经验。反观我国,免费师范生大多只经历一次时间不一的大实习,让他们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实习完全分离开来,因此国内间断性的实习使得免费师范生获取丰厚实践教学经验困难重重,这与卓越教师培养要求免费师范生积蓄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对立。

二、免费师范生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乏力及师范院校资源不足使得培养全科教师困难重重

国家缺乏免费师范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便进行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综合模式、大文大理模式、分学科方向培养等皆有实验。从内涵上说,大文大理、分方向培养模式都类属于分科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卓越教师培养的兴起,我国卓越小学教师计划也纷纷推进,最近提出的小学全科教师,除了在《意见》中明确规定卓越小学教师的主要目的之外,再没有颁布其他有效性的指导文件,由此导致众多高校仍然在采用分科培养的模式培养免费师范人才,即使有全科教师培养的也只在少数(比如重庆师范大学等正在探索全科教师培养),但是国家在政策上缺乏对全科师范人才培养的规定,使得师范院校不积极推进全科教师的培养进程,继而免费师范生在积蓄成为全科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时困难重重。

此外,师范院校资源匮乏阻碍全科教师的成长。目前大部分国内师范院校仅设有教育系或是二级教育学院,并且师范学院里的教师多是教育学硕士、心理学硕士出身,缺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专业的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对这些具体学科不是很精通,这样的大学教师结构十分不利于多才多艺、全面精通的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而全科教师需要能担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语数外精通,音体美全扛”便是对全科教师的一种描述,虽然这种描述可能有失偏颇,但是至少表达了一种人们对全科教师的祈求。全科教师尤其是小学全科教师,在我国十分缺乏,这与师范院校的教师资源不足,且没有有效纳入其他教师层级教师资源进入培养系统有重要关联。

(二)入学动机、薪资和毕业分配问题造成终身从教信念难以维系

部分免费师范生的入学动机不纯,且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度低也是重要原因。入学动机关系着免费师范生在学校的努力程度,关系着他们未来在教师行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不纯,他们报考免费师范专业大多是立足于家庭经济困难、未来生活有基本保障等原因,许多原本并不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了免费师范专业,国家“两免一补包分配”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免费师范专业,也是入学动机不纯的一大体现。假如他们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真正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他们必定会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可能努力向卓越全科小学教师迈进,然而大多数人没有发展起来对教师职业的真切热爱。所以,问题还是出在入学动机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动机问题是产生坚定终身从教信念困境的重要原因。

另外,教师薪资低、毕业后不公平分配使免费师范生从业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增多,终身从教信念被迫搁浅。免费师范生经历多年学校教育后,部分学生能逐步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可是,在经历工作分配后,还能坚持终身从教吗?有调查表明“免费师范生会在农村工作的可能性较低,在众多被调查者中,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只占6.7%。并且他们提到薪资问题、就业分配问题是他们履行协议时最担心的问题”[7]。由此可见,师范生入学动机是影响终身从教信念形成发展的条件,而毕业后薪资问题、分配公平问题则是终身从教信念维系的推动力。

(三)政府、高校、中小学校联系的割裂致使实践教学经验增长有限

实践教学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免费师范生的实习,多是间断性的实习。以湖南免费师范生为例,他们一般是分配到原籍的中小学,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这种情况要求政府、高校、中小学校联系紧密,而见习、实习单位对免费师范生采取消极态度,农村中小学等见习、实习单位不合作的现实状况不利于免费师范生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一方面,见习单位对免费师范生见习的消极态度明显,例如有的见习学校只能听到准备的公开课,见习生是进不了这些学校的常规课课堂的。这种消极的心态,使得免费师范生在见习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价值很低的实践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面对教育主管部门分派的实习生,他们多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采取消极抵抗政策。此类不合作的行为,挫伤了免费师范生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极性,不利于免费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促进免费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全科教师培养需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

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从根源上革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越发重视卓越教师培养,特别是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各大师范院校相继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师范高校都在探索中更新培养方案,为加快国内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促进小学全科教师形成,国家应尽快颁布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在“卓越教师培养”的文件中详细阐述在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方面师范院校应该怎么确立、更新适合人才市场需求、适合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了培养模式,才能减少分科培养模式对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限制。另一方面,打破单一院系界线,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目前国内的师范院校,一般都设有“教育系”或者二级“教育学院”,校内各系都自成管理机构,院系之间缺乏沟通,单一院系间界线阻隔异常明显。但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要求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师范生受到全科训练,不仅要学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等,还必须对小学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较为了解,因此为了全科教师培养,高校应该打破单一院系界线,使得各级学院教师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教授免费师范生各类课程的教师都在某种知识方面具备独特的见解,更有利于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全面知识的获得。由此可见,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师范高校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必须打破院系界线,实现校内各类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适合卓越教师要求的全科教师。

(二)终身从教信念的塑造需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两手联合

政府、师范院校需要联手帮助学生端正入学动机。入学动机,事关师范生到学校求学期间的努力程度,事关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是否自愿到乡村小学教书的问题。可以说,免费师范生能否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入学动机是一项很大的影响因素。为端正入学动机,政府可从两环节突破:一方面,优化招生程序。政府和师范院校联手,自主招生时,在面试环节考察考生有关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并考察其入校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入校后,再进行二次培训选拔,调查免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职业诉求,并根据情况进行有关调整,有效打通进入和退出免费师范专业的通道。另一方面,开展励志教育,使免费师范生无形中爱上教师这个职业。良好的、纯粹的入学动机,关系到师范生是否自愿终身投入教育事业,可以坚定师范生终身从教的信念。这样可以从根源上预防免费师范生终身从教观念淡薄的情况。

此外,教育部门应调整教师工资、保证公平分配,促进终身从教信念的维持。在校期间免费师范生具有终身从教的信念,并不代表他们一生就会真心尽力地投入基层教育事业。因此,形成终身从教信念后,还要学会保持和发展它。免费师范生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将直接影响他们终身从教信念的维持。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合理调整教师工资,以免伤害免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同时也要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的分配“潜规则”,建立有关免费师范生毕业分配的监督机构,确保哪儿缺教师分到哪儿去,而不是依据关系网的复杂程度分配工作单位。

(三)获取丰富实践经验需创新培养模式、谋求多方合作

首先,培养学校应该创新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机会。一般人才培养方案都会规定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江西师范大学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案例中,在提出了“3+0.5+0.3”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本科教育阶段,该校师范生用三年在学校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课程,半年在校内校外进行技能训练、还有半年则为实习[8]。重庆师范大学正在探索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新模式,这些模式都可以根据各自学校和地区的特点加以借鉴,通过各自学校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立足点在增加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机会,使师范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其次,各方应建立沟通机制,谋求共赢合作。针对实习单位不配合的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必须调整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派给实习学校任务的做法,而应该让实习单位深切感受到与高校的合作共赢,因为只有政府、师范院校、实习单位开展有效的、共赢的合作,才能有效增强免费师范生的实践经验。最后,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践监督机制,扩宽实践途径。为了加深师范院校、各教育部门和见习、实习学校的联系,高校也有必要建立协调三方关系的调和机构,此机构还可以监督学生见习、实习情况,保证免费师范生能获取更多有效的实践经验,以此进一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4(10):31-34.

[2]刘宝超.培养本科层次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现实难题与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4(8):14-18.

[3]李新.湖南免费师范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4-127.

[4]田豆豆.首届免费师范生上岗进行时[N].人民日报, 2011-09-29.

[5]刘里里.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徐敏.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2):25-30.

[7]李新.湖南免费师范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4-127.

[8]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大开展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卓越教师[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 lfiles/moe/s3087/201212/145616.htm l

Challenges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under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d Countermeasures

LIXin,Pan Li-li

(Schoolof EducationalScience,Hunan 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ion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ree normal students,such as the over-all subjectand specific subject teacher training,being forced to be a teacher and a life-long vocation,discontinued educationalpractice and accumul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etc.Through the analysisof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suggestionswere give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re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guide of policy,increasing the input,the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alauthoritiesand colleges,creating themode of cultivation,pursuingmulti-party cooperation,etc.

excellent teacher;free normalstudent;challenge;countermeasure

G 651

A

1674-831X(2017)01-0045-04

[责任编辑:罗 昂]

2016-12-12

湖南省教科规划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XJK015BJSF001);湖南省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湖南省免费师范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XYJ2015GB14);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免费师范生教育类课程教学中融入乡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016(903)]

李新(1984-),男,回族,湖南汉寿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潘丽丽(1994-),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卓越全科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卓越之梦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