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协调推进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7-03-09 20:12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文明环境

张 锡 李 惠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河北省协调推进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

张 锡 李 惠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最佳路径。河北省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承接方式,协调推进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河北省;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河北省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对自身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倘若对这些消极影响视而不见,唯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盲目地承接产业转移,就会使河北省不仅在产业对接过程中发挥不出最大成效,而且还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如何找准协调推进河北省产业对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科学且和谐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河北省产业承接带来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资本的逐利性显著

资本总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利润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企业的短视与趋利性便会暴露出来,往往选择的是利润而不是生态保护。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承接地的资源与环境一般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会施加相应的压力。由于产业转移普遍都是以梯度推进的形式所进行,而有些行业本身对承接地的资源与环境具有较大影响。为了减少设备资金浪费和技术淘汰,有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盲目追求GDP增长以及利润最大化,并且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和宽松环境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河北,因此就难以避免会对河北这些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是相当程度的破坏。

(二)公众生态意识淡漠

河北省在产业承接以及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素养,但是目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的却大有人在。河北省现在仍存在着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不佳,同时承接的多是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企业。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大多数人想要获得经济短期的高速增长,生态意识淡漠,利欲熏心,认为保护环境跟自己关系不大,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用狭隘的功利态度和行为去对待自然,却看不明白环境的支撑与经济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

(三)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同步

目前,发达地区淘汰的大多是已经缺乏相对优势且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的产业,而河北省现在仍以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为主导,承接方式的短视也已为当地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定的代价。因此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使得自己本就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深层次的影响与破坏,加剧了本地的生态恶化,造成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相同步的局面。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与其他发达省份之间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使得双方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发达地区的投入资金到位,其可以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引进或自行进行科技创新,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升级配置,以此建立发展新兴产业。于是在日后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就会向河北省转移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且低附加值的产业。对河北省来说,现在由于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科技创新不足,再加上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低碳技术水平跟不上,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处于不利地位,只能被迫接受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污染产业。

(五)产业转移三性质的叠加影响

产业转移具有三个性质,即规律性、选择性和趋利性,对于承接地的资源与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会施加相应的压力。对于规律性,由于产业转移普遍都是以梯度推进的形式所进行,有些行业本身对承接地的资源与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因而当发达地区的外迁产业向河北省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转移时,就难以避免会对这些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是相当程度的破坏。就选择性来说,转移产业不但对承接地的人文环境与政策有一定的要求,对承接地区的能源资源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因此对承接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就会对生态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就产业转移的趋利性而言,盲目追求GDP增长以及利润最大化而选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漠视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

二、协调推进河北省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态环保观念

思想观念往往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导作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公众环保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高。因此,要增强公众环境保护观念,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了解自己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对应的职责,培养自身绿色的消费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多媒体,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意义,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对相关立法及政策的学习。还要认真监督相关企业,将责任意识落到实处。使生态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使公众自觉养成一种爱环境、护环境的好习惯,真正明白金山银山也不换我们的绿水青山的真谛。

(二)建立严格准入机制

对于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政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合理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政府要适当调整现行的产业政策,制定更为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环保规制,并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与此同时,要设置生态屏障,提高承接产业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品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河北省,这就为河北省科学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相关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自身在产业转移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及生态职责,为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发展双向转移特色产业

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往往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着种种弊端。河北省想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将自身劣势化为优势,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环境承受力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围绕培育具有河北省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在承接产业的同时,掌握自身所需要的技术。在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产品的输出和高新技术的掌握,建立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形成具有创新开发能力的产业链,为产业转移提供生态技术支撑,获得双赢。

(四)构建生态工业园

河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因此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就需要有重点的发展一些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河北省要协调推进产业转移与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生态工业园,使其作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以此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主导,发挥园区内的优质资源及其带动效应,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结论

现今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缓慢,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属不易。河北省要协调推进产业承接与生态文明建设,就要以生态文明为本位,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反省自身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决不能再走从前发展经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破坏生态文明的老路子。在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积极配合,公众要自觉维护。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学、理性的观点思考今后的发展,彻底摒弃狭隘的功利主义和行为,有效而和谐地处理发展与生存的问题。

河北省想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走一条生态可循环的承接之路,就要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把好关,同时企业和政府共同负起责任,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力度,走出一条有选择的、符合生态文明的好路子,与自然环境做好朋友,真正做到互利共赢、和谐共生。

[1]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周柯,郭晓梦,高洁.协调推进产业转移与生态文明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

[3]邹晓涓.产业转移和承接中的环境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1)

[4]何明珠.生态文明视阈下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路径研究——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杨红.承接产业转移与政府的生态选择[J].桂海论丛,2008,(2)

[责任编校:张勇]

F269.272.2

A

1009-5462(2017)02-0018-02

2017-06-08

张锡,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河北省文明环境
请文明演绎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河北省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