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物农药对高海拔茶区茶饼病的防效试验初报

2017-03-09 00:59李向阳齐普应王庆森
茶叶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饼茶区湄潭

李向阳,齐普应,陈 凯,王庆森

(1.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5)

茶饼病病原菌(ExobasidiumvexansMassee)是一种担子菌亚门、外担菌属真菌。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担孢子肾形,长椭圆形[1]。茶饼病是一种为害茶树嫩梢叶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1],在西南高海拔、多云雾和寡日照山区茶园发病最严重,发病茶园不但造成茶叶减产,而且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质量明显下降[2-5],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化学农药防治茶叶病害[6-9],对出口欧盟的茶叶有潜在风险。为寻找可替代的生物源和矿物源药剂,本试验选择贵州湄潭和德江高海拔茶区,开展了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10-11]、申嗪霉素[12]、多抗霉素[13]和矿物油[14]4种药剂及氨基寡糖素与多抗霉素混配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效试验,以其筛选出适宜防治茶饼病的高效安全替代药剂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5%氨基寡糖素AS(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申嗪霉素SC(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0%多抗霉素WP(山东福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99%矿物油EC(韩油能源有限公司产品);化学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SC(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产品)。

1.1.2 供试器械 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由太仓市金港植保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3JWB-16A)。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5~6月在贵州省湄潭县抄乐镇高原春雪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海拔高度980 m左右)和贵州省德江县合兴镇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海拔高度1300 m左右)进行。试验共设7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处理小区面积约70 m2。每个基地分别施药2次,湄潭第1次和第2次施药时间分别为5月2日(茶饼病发病初期)和5月10日,德江第1次和第2次施药时间分别为5月11日(茶饼病发病初期)和5月20日。两个试验地茶树品种均为福鼎大白茶。各小区除了防治药剂外,茶树品种、栽培管理等其他条件基本一致。

表 1 试验处理

1.3 调查方法

第2次施药后3天,各小区随机取5点,分别调查茶饼病发病情况。每点取100片嫩叶(芽梢下第二、三叶),调查嫩叶发病程度,并进行病害程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1/4以下,2级病斑占叶面1/4~2/4,3级病斑占叶面2/4~3/4,4级病斑占叶面3/4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4)]×100

防效(%)=[(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药剂处理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结果表明,在贵州湄潭高海拔茶区,供试的4种生物药剂第2次施药后第3天对茶饼病的防效以处理3的防效最高为62.43±5.84%,其它3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在50%以下。经过混配后,处理5对茶饼病防效达67.3±2.19%,与对照药剂处理6相比,防效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湄潭有机茶园和欧盟标准茶园,可以使用10%多抗霉素WP,或10%多抗霉素WP与5%氨基寡糖素AS混配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饼病。

表2 湄潭茶区几种生物药剂处理防治茶饼病的田间防效(第2次药后3d)

注:同一列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由表3结果表明,在贵州德江高海拔茶区,供试的4种生物药剂第2次施药后第3天对茶饼病的防效也以处理3的防效最高为58.17±2.93%,其次为处理4的防效为51.5±7.01%,另外2种药剂的防效均在50%以下。经过混配后,处理5对茶饼病防效为72.77±2.93 %,与对照药剂处理6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德江生态茶区,可以使用10%多抗霉素WP,或10%多抗霉素WP与5%氨基寡糖素AS混配来替代化学农药25%吡唑醚菌酯防治茶饼病。

表3 德江茶区几种生物药剂处理防治茶饼病的田间防效(第2次药后3d)

2.2 安全性分析与田间效果评价

与清水对照区相比,本试验各供试药剂处理区茶树均未发现异常现象,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茶树上使用安全性好,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不会产生药害。试验结果表明,在茶饼病发病初期(5月上旬)喷施10%多抗霉素WP,或配合5%氨基寡糖素AS使用效果更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茶饼病的为害。

3 讨论

茶饼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在贵州高海拔茶区一般始发于5或6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份,严重影响了春茶和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虽然市场上的化学农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化学农药减量、天敌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替代是不久将来的发展方向。本试验筛选出的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选择性强,对环境友好,防治茶饼病效果良好,适宜在贵州高海拔茶区大面积应用。

[1]江楚平,杜仲福,曾庆明.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2):255-260.

[2]詹金碧,刘霞,李六朋,等.湄潭县茶饼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1(2):14-15.

[3]王蓉,肖卫平,郑松,等.都匀市茶饼病发生调查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6):581-582.

[4]韦思梅,彭丽娟.抑制茶饼病菌放线菌及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73-80.

[5]王庆森.福建茶饼病的发生与防治初报[J].福建茶叶,1994(1):20-24.

[6]赵晓珍.茶叶斑点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技术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7:1.

[7]金丽华,陈长军,王建新,等.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06-2213.

[8]张舒亚.嘧菌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及抗药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

[9]李东.吡唑醚菌酯与多抗霉素对番茄晚疫病复配增效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0]杨普云,李萍,王战鄂,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应用效果与前景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3):20-21.

[11] 张胡焕,陈坚,杨瑞教,等.5%氨基寡糖素水剂减化药对番茄叶霉病抗病增效作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79-81.

[12] 方运玲,孙爽,申阅,等.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的研制与应用[J].农药学学报,2014,16(4):387-393.

[13] 胡淑霞,何炜,陈小峰.多抗霉素对四种茶树病害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福建茶叶,2004(3):2-3.

[14] 莫海源,邹贵宏,尹红.SK矿物油(绿颖)在广西防治果树病虫害药效及使用技术[J].南方园艺,2012,23(3):30-32.

猜你喜欢
茶饼茶区湄潭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泡茶品茗
湄潭茶园
鉴赏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