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对扶贫重点村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研究

2017-03-10 12:39李群峰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摘要:本文选取多个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駐扶贫重点村帮扶精准扶贫的典型实例,尝试探讨“第一书记”作为外部嵌入型重要帮扶力量介入村庄精准扶贫实践的外部支持机制和工作方式,进而研究该制度对精准扶贫绩效提升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绩效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驻村‘第一书记对扶贫重点村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B2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4.014

1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由来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治理贫困新思路之后,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扶贫攻坚战,力图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为此,201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和57688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开展驻村精准扶贫。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5月提出在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扶贫重点村担任 “第一书记”,重点负责精准扶贫和配套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2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精准扶贫实施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外部嵌入型重要帮扶力量,在扶贫重点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将会通过对村庄层面扶贫项目实施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广泛参与,有效提升精准扶贫绩效。为了分析河南省精准扶贫攻坚中这一新动态,本文选取多个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驻扶贫重点村帮扶精准扶贫的典型实例,尝试探讨“第一书记”作为外部嵌入型重要帮扶力量介入村庄精准扶贫实践的外部支持机制和工作方式,进而研究该制度对精准扶贫绩效提升的影响。

与以往干部下乡不同的是,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并不直接对扶贫政策目标负责,而是“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负责完成政策目标,并且提供帮扶扶贫配套资金。同时,按照河南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精准扶贫与各行业职能部门目标责任挂钩。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精准扶贫吸收之前是“干部下乡”、“单位包村”与“行业扶贫”的优缺点,是新时期在农村开展群众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探索。

从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如辉县市吴村镇柳湾村、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上蔡县邵庄镇郭屯村和睢县蓼堤镇大岗村等多个“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精准扶贫案例运行现状来看,各派出机构在选拔“第一书记”时主要依据以下三条:一是具有较强的党性原则,肯担当,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热爱基层工作,思路活跃,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强;三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或者具有行政职务,社会活动能力强,便于在基层扶贫过程中争取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从工作职责来看,“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完善治理结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村庄实现靠“外部输血帮扶”到“自身造血脱贫致富”的转变,将“第一书记”的外来帮扶力量转化为村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3“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外部支持机制

从“第一书记”依托本身所拥有的各种经济和政治资源帮扶扶贫重点村摆脱贫困陷阱的具体作用机理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利用政治资源获取上级政府支持和外部经济支持两种途径。

3.1利用政治资源获取上级政府支持

首先,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第一书记”驻村之初就频繁视察指导,省、市、县驻村办给予了及时和有力的督促、指导措施,为“第一书记”获取上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一书记”来自不同的部门,各自拥有的政治资源也不同,各自的村情也不同,对于如何帮扶村子发展,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各显神通。例如省档案局驻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干部朱亚玲,争取扶贫办、农委和林业局各项资金,拿到了河南省财政厅300万、巩义市配套75万,为授予韵沟村最美乡村竞争项目拿到了共375万的资金。省民政厅驻柘城县双庙村“第一书记”郑志伟,积极争取省民政厅福彩项目资金,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贫困家庭的重病患者免费治疗。

3.2利用社会资源获取外部经济支持

在实践中,各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结合自身优势,帮助村庄建设一些符合村情的、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就成为“第一书记”在选择扶贫项目时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例如,省农机局驻夏邑县火店镇田集村“第一书记”王永亮利用行业资源联系农机企业,联合村里的几个农机户,在村里成立农机合作社,引导当地村加入,全面涵盖收、种、防等农机服务,提高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服务田集村,还能对周边村进行服务。河南省政府办公厅驻洛阳市栾川县合峪镇孤山“第一书记”刘建民,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整修堰坝、种香菇、栽大樱桃、养殖土鸡和野猪,实现群众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人均增收1200余元。河南省扶贫办驻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利用原生态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扶贫,打通28公里旅游战线,开设2家“农家乐”、1家农特产品展示中心,让游客“有看、有玩、有吃、有住”。西王楼村农民每年的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5100元增至2016年的8000多元。

4 完善“第一书记”驻村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第一书记”制度这一干部下乡新模式对于新时期农村精准扶贫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第一书记”在帮扶贫困村经济上脱贫的同时如何健全村庄治理结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帮助村庄完善从“外部输血帮扶”到“自身造血脱贫致富”转变的制度保障,如何将“第一书记”的外来帮扶力量转化为村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问题需要在对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鑫,李俊杰. 精准扶贫:内涵、挑战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武陵山片区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74-77.

[2]吴雄周,丁建军. 精准扶贫: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嬗变——兼析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调查[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162-166.

[3]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 湖南社会科学,2015(04):156-159.

[4]莫光辉.绿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扶贫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二[J].现代经济探讨,2016,(11).

[5]刘小珉.农户满意度视角的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2014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6,(02).

[6]方黎明,张秀兰.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7,(12).

作者简介:李群峰,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