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院推出“奖孝金”:看望老人次数“达标”发抵用券

2017-03-10 09:1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孝心子女公益

据媒体2016年12月4日报道,苏州一家民营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可获得2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20次,可获得1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10次,可获得50元“奖孝金”。“奖孝金”的外形类似于景区门票,工作人员统计数据后,会在上面填写相应住院老人的姓名和床号,并发放给其子女。子女在后期缴费时,可以用它抵扣相應费用。据介绍,“奖孝金”制度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以来,许多子女到护理院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

此事一出,在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非议。有人认为,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子女尽孝,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无奈和讽刺,其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也有人认为,实行“奖孝金”制度后,老人受关注程度明显提升,但这种改变更多应归因于护理院这种创新性的提醒和呼吁方式,与物质激励本身的关系不大,并不是花钱买亲情。

“奖孝金”是在唤醒孝心

有网友表示,法律没有激活“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个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孝道,一两百元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这是有失公平的。实际上,“常回家看看”入法以来,至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身上,其常回家看看的意识是肯定有所增强的。我们不能因为不常回家看看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否定这个法律文本的意义、否定天下所有做儿女者的孝心。同理,我们也不能因为苏州这家护理院的一个激励孝心的方式产生了效果,就把所有的效果都归功于金钱奖励的杠杆作用。

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不缺这点钱,但“奖孝金”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以前缺少了尽最大努力去关爱老人——这个本应不该缺失的觉悟。这不是他们不怕法律或者贪图一两百元钱,而是在法律文本落地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去激活儿女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孝心与爱意。而如何真正找到更令人喜闻乐见的、激活儿女孝道的方法,才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用心去思考的一个命题。“奖孝金”的启示意义在于,整个社会的孝心光靠一纸法律文本去维系,作用是有限的。让严肃的法律文本与活泼的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各种社会元素都参与进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孝心和爱心。

“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在道德建设上,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谴责,对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常常表现出激烈的谴责。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某些事表现出谴责总好过沉默不语。但也有必要看到,道德不仅是谴责出来的,同时也是激励出来的。就道德建设而言,我们要在道德想象的基础上,产生道德自信和道德自觉。所谓“道德自信”,就是对当前的道德现实充满信心;所谓“道德自觉”,就是始终“求诸己”,始终想到自己能为道德建设做什么。在这里,不仅是“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还表现为乐于鼓励道德正能量,勇于做一个“在路旁鼓掌的人”。

从广义上讲,孝也是一种道德。如何实现孝道?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激励的力量让孝风常在。“奖孝金”的真正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种激励的艺术,它以提醒的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它以鼓励的形式,促使更多人加入到尽孝行动中来。在道德激励上,不仅需要政府参与,也需要社会参与,而“奖孝金”的设立就是一种社会参与。近期民间公益发展得风生水起,如果民间公益组织也能把道德建设纳入关注视野,比如通过道德公益基金的设立,来激励那些诚信、友善、敬业、孝亲的人,就很有可能发挥出“蝴蝶效应”,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猜你喜欢
孝心子女公益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公益
公益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公益
排毒孝心汤
公益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