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杠的是什么

2017-03-10 18:41狄青
小品文选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臣子崇祯万历

狄青

明朝是个有意思的朝代,做臣子的与做皇帝的皆个性十足。先说做臣子的。从方孝孺以“夷十族”代价拒绝为明成祖朱棣撰写即位诏书开始,明朝一代代的臣子便与皇帝老儿杠上了,感觉一个个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里,随时准备掏出来上交。个人与小规模的死谏与抗上就不说了,单是大规模的组团与皇帝掰手腕儿就有好几回,每回都有一批官员被罢免、遭流徙乃至被杀头。依我们惯常逻辑,那些顶替他们空缺乃至死缺的官员该是从此小心听命才是,可这些新提拔的翰林待诏一上来就不依不饶,接过前任未竟议题,前赴后继。“待诏”这一角色汉代便出现,不单饱读诗书,许多还是掌握各种技艺之人,留在翰林院里,等待招用。待诏要想“转正”基本上需自然递补,机会千载难逢,就我目力所及,似乎没有谁因了想上位,便处心积虑将哪个当朝的拉下马。有明一朝,好像大臣们都不把做官当回事儿,尤体现在万历朝的“国本”之争。

公元1587年,原本瞧着四海升平的大明暗流涌动。万历皇帝的大儿子叫朱常洛,也是无争议的太子,可万历皇帝喜欢他另一个儿子朱常洵,打算换太子,结果朝臣反弹强烈,有撞墙的,有上吊的,有哭昏过去的,最后以内阁总辞职作为回应。这次国本之争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有七位阁老被撤职,一百多位大臣被降职。但补缺提拔上来的“待诏”们却并没给皇帝面子,依旧不依不饶地劝谏,别说降职流放,砍头也在所不惜,上演了一部惨烈的悲情大剧。

再说皇帝。我原先对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不祭祀、不理公务感觉匪夷所思,到后来却体会到他的某种无奈,他虽贵为皇帝,却并不强势,更无秦始皇汉武帝那种当机立断,他选择“非暴力不合作”来对抗臣子们不给他面子。崇祯皇帝崇尚简朴,可王宫大臣不听话,他就自己穿旧龙袍起模范带头作用,有人为迎合他,上朝时把补丁挂在衣裳外面以蒙混过关。崇祯也不是不知道,可他不揭穿———不揭穿在于,大臣作假,等于给了他面子,他的目的似乎也就达到了。这让人想起1728年,有个叫曾静的书生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造反,结果东窗事发。满朝文武皆言可杀,雍正最初也倾向杀,可他一看朝臣众口一词,便要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说曾静属“迂妄之辈”,错在上学时没学好,系“教不严,师之惰”,于是将曾静已死几十年的老师吕留良开棺鞭尸,大臣没一个敢顶嘴的。感觉明朝的皇帝多自欺欺人,甭管是万历还是崇祯,哪有人家雍正这两下子啊!

再说说明嘉靖著名的死谏礼仪吧。起因系嘉靖皇帝乃正德皇帝的堂兄,也就是说他是皇帝,他爹却不是皇帝。于是嘉靖皇帝就想给他爹名号前加个“皇”字,此举前朝有先例,加上也好,去掉也罢,本无关国家存亡,不涉国计民生;然而,几百个大臣都像疯了一样,不断上谏劝止,不管是嘉靖流泪也好,求情也罢,一概没用。结果二百多大臣遭廷杖之刑,有年龄大的被活活打死,还是不服软。

各地送上的奏折成千上万无人過问,国家社稷诸业停摆没人理会,这事儿却拿出来较真,并且被社会舆论广为赞颂,罢官者和打死的官员皆成正义的化身……

选自《今晚报》

猜你喜欢
臣子崇祯万历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夜空幻想
亡明罪魁祸首辨:崇祯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