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017-03-10 01:36
关键词:公民政治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绵阳621000)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王娥娥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绵阳621000)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网络平台介入到政治生活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决策和相关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为实现公民规范化网络政治参与,应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网络技术建设,提高公民网络知识水平,推进网络政务公开。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政治一方面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开辟了广泛的前景,另一方面又给现实政治生活领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但是网络作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判断和导向功能,所以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应从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各方面现实条件进行改进,使得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特征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参”、“与”都有“参加”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参”、“与”与当今意义上的“参与”具有重大区别,古代是指君臣一起为政治决策的出台而出谋划策,现代的政治参与最早是西方学者对选举过程和行为的研究。后来与行为主义一起,政治参与也有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现人民民主的途径、普通民众的参与权以及无产阶级实现民主的标志这三个方面来理解政治参与。因此,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合法有序地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整个政治体系的行为,它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

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或个人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主要形式有在线竞选、在线选举、在线民意调查、被选举人和选举人的电子交流、在线立法、在线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等等。”[1]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网络政治参与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就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另外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形式显得更加直接化和技术化,使得政治参与更多地是依赖自己、依靠网络行使民主权利,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一是参与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传统政治参与来讲,网络这一政治参与渠道具有直接性、及时性等特征,手机、电脑等上网工具可以让人们及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及时了解自己关注的信息。这种政治参与成本很低,首先,在家休闲时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表达自己的意见,出门在外手机成了必备用品,不论是通过流量还是无线网都可以及时便捷地参与其中;其次,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人们一般都是在休闲时刻关注这些;最后,最让公民省事的就是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去相关部门了解有关信息,节省了更多的体力和精力。

二是参与效率相对较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参与变得更容易,交际圈变得更宽广。在网络时代,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相关国家机关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使得人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中与国家机关进行直接的交流。有关民生大计或公共政策的消息,会立即传到全国各个地方,有关国家利益等问题也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例如此次萨德事件,一天之内举国上下抵制韩货。

三是参与手段与途径的多样化。网络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形式,如:各种网络传媒、丰富多样的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等。互联网作为崭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普通大众正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尤其作为青年朋友,他们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接受能力强,政治参与热情高涨,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网络参与也呈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特点。因此,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手段和途径。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

(一)网络传媒

为了加强航海类学生的毕业实习保障,学校应该严格审核学生实习企业的资质,选择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员工福利待遇高的航海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权益教育培训,可以邀请航运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劳动保护知识,或者通过宣传橱窗、印刷宣传册等,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丰富学生的权益保护知识,同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心态,使学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网络传媒,就是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将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其公开性和共享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公开性是指在其内容方面可以容纳任何信息,在其来源方面,社会中的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成为它的信息来源。因此网络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他们的吸引力,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来,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最切实际的看法和观点,使国家公共政策出台后更具有执行力度。

(二)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或网络政治论坛是公民在网上进行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渠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我国最早的政治论坛是“强国论坛”和“统一论坛”,这些平台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网上讨论国家政事的平台。网络论坛可以以个人观点为中心,针对这一主题不同参与者进行讨论和沟通,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政府对政策的制定,同时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政策的实施。

(三)微博

微博英文名为Webolg,是个人通过在网络上开通个人主页的形式,发布每日更新、日志等信息的活动。与网络论坛相比较,微博更像是自己私人活动空间,论坛是征集所有人的意见和看法,而微博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交流的互动形式,博客的申请注册简单方便,与现在人手一个微信号、QQ号一样。因此以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为特征,被广大网友接纳,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形式。

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正负效应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

首先,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网络参与丰富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传统政治参与大多都是人与人直接性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政治生活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交通不便、精力不够、时间不充足导致很多政治意见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相关机构,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不论是从技术层面来讲、还是操作层面来说都是对以往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宽,网络作为最新的第四代媒体,为方便、快捷、准确地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更加成熟的网络平台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次,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监督。拓宽了政治监督的渠道,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监督的途径,相比较传统监督而言,人们进行监督更直接、更便捷。以往的监督层层传递,而这个信息在这过程中有一种损耗效应,就是说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的或人为的因素而丧失原有的真实性,这样一来人们的辨别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情况就会被蒙蔽。而网络虽然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但是信息提供者为了营造好自己的信誉,大多数情况会提供准确的信息,政治参与者也会直接接触或面对被监督者,这样就会提高监督质量。

首先,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现象突出。网络信息的虚假性,也称为网络谣言,指的是“个人或集团为了实现特定政治需要,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传播媒介,在没有事实根据或虽事出有因但在传播过程中却严重失真的情况下, 对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进行有意诬陷、攻击和诽谤的政治传言。”[2]上面提到网络信息相对于传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正确性要高很多,但也不是完全可信,有部分不法分子赚取暴利,会传递虚假信息以搏人眼球,这样就会导致网络政治参与者被欺骗的现象产生。汶川地震的时候,人民群众正在众志成城抢险救灾时,一个网名叫“来生还比你快”的人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汶川地震是美国一手制造的,当地警方已经锁定嫌疑人,并于14日在山西运城抓获。像这种网络谣言,对人们政治参与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追逐利益,制造谣言、蛊惑人心,对网络环境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其次,“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网络政治参与的两极分化,对于熟练掌握电脑知识的人来说,的确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参与政治的渠道,但好多人由于不懂得使用电脑或者说缺乏相关知识,他们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更甚者连是否有网络政治参与这一说都还不清楚,所以这一巨大差异就摆在我们面前。归根结底,这是由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引起的。

四、实现公民规范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性思考

(一)完善相关法律

政府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提供者,在强化网络安全和规范网络秩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就要求政府要尽快创建适合网络运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3]要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公正首先就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的正常有效运转需要有关法律的保障,人民在网上的言论自由以及网络环境的净化也需要相关法律作支撑,我国在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又通过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秩序,但还要注意到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还少之又少,应该根据现有条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人民自由安全的表达意见保驾护航。

(二)加强网络技术建设

由于网络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任何信息都会传到网上供人们浏览阅读,不乏有部分有害信息也会流入网站。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相关的信息过滤或净化系统,在信息流入之前由这个系统进行删选过滤,目前常用的有路由器过滤,关键词过滤等方法,利用这些进行过滤是对电脑的配置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因此要针对网络信息复杂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包括加强防火墙的隔离筛选能力,将不良信息隔离屏蔽;引进先进的过滤筛选系统,提高系统对关键词的甄别能力,及时排除诈骗信息。

(三)提高公民网络知识水平

“数字鸿沟”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不均匀导致的,那么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广大网民,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尤其是熟练运用网络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政府为此也加快了基础信息建设的步伐,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助,最明显的就是各乡镇都设有信息服务站,让民众能够在家门口随时了解随时参与网络活动;另外要加强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意识,让广大参与者真正了解政治参与的便捷和优势,增强自身的责任感;部分地区接受信息能力差,对这些地区的人要进行相关的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网络知识普及,使网络知识大众化、普遍化。

(四)推进网络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制度是指政府主动或被动将其掌握的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予以公开的相关法律规定。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是民众化的重要标志,不仅有利于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民众进行监督,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4]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必须要了解真实的政策信息,西方国家政务公开制度完成的比较早,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信息公开制度。美国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就要求联邦政府将政务公开。因此我国在建设文明民主的国家时,政务公开制度应该也是必然要提上日程,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应该抓住机会让公共信息和公共权力放在阳光下,同时也拓展了人民的监督范围,符合我国性质,更有利于国家实现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 远 扬)

[1]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0.

[2] 张雷.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政治学研究,2007(2):22-24.

[3] 刘雅静.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发展研究[J].理论研究,2010 (12):50-53.

[4]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3):36-38.

D63

A

1671-5454(2017)02-0072-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2.018

2017-02-18

王娥娥(1991-),女,甘肃庆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公民政治信息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十二公民
展会信息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