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法治贵州建设新境界

2017-03-10 11:58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办案依法治国贵州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法学研究工作者,最近一直在认真关注和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法治方面的论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十九大报告一方面强调,“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对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精确概括。另一方面,指出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起点、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

一、十九大报告的法治新思想

一是“全面依法治国”。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后强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全新部署,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推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十九大报告又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

二是“坚持厉行法治”。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任务。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法治中国的内涵比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具时代特征: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三是“树立法治理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日益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等聚焦。我国不仅要推进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推进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习近平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尊法,是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法,是遵从法律,遵守法律。一字之差,立意立马不同!

四是“建设法治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律体系是法律的规范体系,而法治体系则是法律的运行体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体系,而且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环节,保证法律运行的保障监督机制和法治队伍建设,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要求,突出了法律的实施和实效。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五是“以良法促发展、保障善治”。“法者,治之端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途上,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柱石,是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与实施的保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所谓良法,就是反映人民意志、尊重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的法律,就是体现民意民智、符合客观规律、便于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良法善治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工具主义法治和形式主义法治的局限,是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法治建设新的飞跃。正因如此,我国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例如,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机制,设立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推进立法体制改革、执法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如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冤错案件发现受理、审查办理、监督纠正机制等。

二、法治贵州建设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坚持一手抓长远,一手谋长远,深入推进法治贵州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十九大精神,我认为应认真总结贵州近五年的实践经验,需要在以下方面再迈出新步伐。

一是在科学立法上续下功夫。近几年来,贵州省加大立法建设力度,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生态立法和大数据立法。立法探索是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近五年来,贵州共出台各类地方法规、条例79部,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贵州省义务植树条例》《贵州省矿产品资源监督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件》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已有30余件,生态保护责任清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使贵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成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使群众对生活环境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更有底气。2016年2月,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是全国首部大数据法规,2017年又出台了《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加之《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贵州省文明行为条例》《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的陆续出台施行,更是贵州立法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二是司法体制改革再迈新台阶。2014年贵州积极申报争取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以来,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按照“切口准、深度改、有特色”的思路,蹄疾步稳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全省司法人员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入额院领导办案实现全覆盖,法院检察院85%以上警力投入办案,法院99%的裁判文书已由主审法官签发,检察院90%以上的案件已由主任(独任)检察官决定和审批,司法办案质效明显提升,全省法院法官人均办案结案数同比上升105%,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检察院审查逮捕办案周期同比缩短8.3%,审查起诉办案周期同比缩短33.2%;全省涉法涉访信访逐年大幅下降;公安司法行政改革有序推进,三江强制戒毒所“科学戒管、长期联动”成为示范。

三是矛盾纠纷化解预防化解再现新突破。贵州省制定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创新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了6轮重大突出矛盾和信访问题“百日攻坚战”,深入开展征地拆迁、欠薪欠资、历史遗留、经济金融、民生扶贫等领域突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五个专项治理”,推广余庆县“六小活动”、福泉市“112模式”等经验,对重大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实行清单治理、点对点通报调度和包保督导,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四是社会治理能力再创新和再提升。贵州省抢抓我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以变应变、以新对新,坚持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突出大数据聚通用,依托云上贵州大力建设贵州政法平安云、法院云、检务云、多彩警务云、交通管理云数据铁笼等,法院研发智能审判辅助系统、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智能繁简分安系统、智能模拟判决系统,检察机关研发犯罪构成知识图谱、案件智能研判系统、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公安机关研发智能笔录云平台、电子换押系统等,有力助推司法公正与效力提升。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中心、安顺市运用大数据推动公安情指一体化、黔东南州探索构建智慧警务模式、六盘水市依托大数据打击伪基站、黔西南州“数据防控”等创新各具特色。创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设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对刑事案件分类制定统一的证据指引并嵌入大数据办案系统之中,对证据有无完整性进行智能审查,倒逼办案质量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司改现场会在贵州召开,表明了贵州的经验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好风凭借力,便遂青云志。在十九大报告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法治贵州建设必然创造新高度,迈向新境界。

猜你喜欢
办案依法治国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抢钱的破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