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贵州农村改革

2017-03-10 14:51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变供给贵州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思路,指明了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目标,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强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国的振兴。振兴乡村是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强国梦的重要内容。2016 年5 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十九大期间,习近平同志在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寄予殷切希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为此,迫切需要探索贵州特色乡村振兴路子。贵州乡村振兴,既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村开放型经济,也要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结合起来。

一、推动贵州乡村振兴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

产业兴,乡村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乡村产业兴为引领,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践表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贵州山地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体系、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重要路径,为此要直面问题:生态特色农产品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康体需求,与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生命质量的新期盼不适应;生态特色立体农业新产品、新品牌、新业态还不适应深化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适应农产品生态化、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趋势;贵州开放型农业经济发展很不充分,不适应乡村振兴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刻把握农业供给侧的内涵。农业供给侧的核心是农业产品供给,实质是农业产品生产要素供给,目的是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关键是农业要素的有效供给和配置,根本是高质量、高品质的农产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贵州乡村振兴,就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的需求变化,以提供质量效益好的供给和增加村民收入为导向、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有效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更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态增值率和农村经济效益、综合实力、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农业农村产品越来越适销对路,形成供给高效、产品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效更佳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好发展贵州开放型农业。

发展贵州开放型农业,既是深化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又是振兴贵州乡村的内在要求、重要途径,须提升农业资本自由流动程度,降低关税壁垒,使贵州农业经济发展要素、商品和服务能通畅地跨地域、跨国界流动,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全面提升贵州农产品有效供给力、竞争力、出口能力和市场份额。以农业绿色化、合作化、股权化、基地化、园区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打造贵州“绿色”农业体系, 创立多种“绿色”农产品品牌,形成贵州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系列品牌、多元化出口新局面。

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的大机遇,推进贵州农业国际合作发展方式转变,以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大扶贫为突破点,培育壮大贵州农业国际合作主体与产业,充分利用贵州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大数据优势,搭建特色鲜明的开放型农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培育发展生态特色农产品出口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外贸水果、干果、畜牧、中药材、农业旅游等产业化系列产品,支持各产业集聚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各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升级改造现有生产加工设施。认定一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园区,重点支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生产设施建设及技术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目标市场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等建设,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型农业载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业“走出去”,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种子疫苗农资企业等行业“走出去”,开拓农产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加国际展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窗口,开展产品推介、品牌宣传和企业对接等活动,加快完善贵州农产品出口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把贵州打造成为山地绿色农产品出口大省、开放型农业经济发展强省、开放式产业扶贫攻坚示范省。

二、推动贵州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紧密结合

改革是振兴乡村的根本举措。贵州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而 “补齐短板”的改革发展,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层政权,提升乡村经济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新探索,不但符合党和国家发展新理念,而且符合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攻坚战略。习近平同志2015 年11 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推动乡村振兴,深化“三变”改革,就要探索完善““农业资源、农村企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经济领域“ 股权化、合作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经营体系、经营机制,构建起以““股权化”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经营制度,实现“村民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企业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依据股份合作制经济、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的功能定位,建立起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连接机制。利益连接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机制、保障机制。完善村民、村集体按股比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制度机制,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土地经营权和资源资金资产“股权化”制度安排,通过股权利益连接机制,保障各方按“股比”持续获取收益。同时构建和完善务实管用的政策配套机制、持续发展机制、风险防控机制、乡村治理机制。

推动乡村振兴,深化“三变”改革,就要注重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三变”改革与统筹城乡的关系。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创新机制、融合发展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融资投入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开放引进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不断通过“三变”改革把农村经济融入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轨道,促进城乡改革、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一体化,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二是“三变”改革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着力通过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激活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主体、要素、市场”,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益,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市场竞争力。三是“三变”改革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着力建立完善以“股权化”为核心、“产业”为重点的长效发展机制、脱贫机制: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资金除救济类、应急类外,以贫困户为重点,精准量化为农户股金和村集体股金;将扶贫开发资金精准量化到贫困农户,通过股权利益连接机制,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取收益;通过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农村产业经营主体所获取的收益,精准量化分配到贫困户、村民和村集体;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他所得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按其股比共享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等等。四是“三变”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着力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加速形成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即“三资”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制度,实现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股份化、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股份化,就是通过集体资源资金资产入股和对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入股,明晰集体资源、资金、资产产权归属,建立集体资源资金资产与企业、农民之间“按股享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制度机制,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实体化,就是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企业、农民合作发展的经济运营新机制、新实体,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责任主体。市场化,就是通过建立农村农业资源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集体相应产权进入市场公开交易,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优化配置。效益化,就是使集体资源资金资产通过“股权化、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充分体现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五是“三变”改革与乡村经济社会治理的关系。着力构建“引领机制、治理机制、协商议事机制”,加速山区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山区农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引领机制上,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完善“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农户”“联村党委+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当代中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模式。在治理机制上,以“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为基本方式,对入股方式、股份比例、项目选择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构建起民主议事和做事制度机制,形成乡村社会“科学发展、规范有序、村民自治、充满活力”的治理体系。六是“三变”改革与强化农村基层工作的关系。着力以“产业兴村、发展富民、组织引领、人才强村”为导向,构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机制,把村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完善村居区域“产业联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共谋发展”的策略措施,切实把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第一举措,把开发使用乡村人才与人力资本作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开放引进作为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良策,把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经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第一保障。

三、推动贵州乡村振兴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紧密结合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顺应乡村现代化与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农村“三变”改革一道作为农村创新发展举措,写进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贵州作为“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和示范区,理应把深化“三变”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人才使用机制改革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贵州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人才是振兴的决定因素。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又要在实践中发现、使用、培养一支爱村庄、爱家乡、懂经营、会发展的乡土人才。要紧扣产业富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形式壮大乡村合作经济、村民经济、股权经济、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和村集体不断增收。要培育壮大乡村基层人才队伍,构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推动贵州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三变供给贵州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