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学思考

2017-03-10 17:18于德江
环球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于德江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学思考

于德江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全球经济改革持续深化,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的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借鉴新的教育思想指导当今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才能突破英语人才培养的尴尬局面。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学,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大学英语;通识化

1、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学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由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发展而来。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思想发韧于19世纪。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将“General Education”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早在1829年,他就指出,通识教育要综合古典、文学和科学,为专业学习做准备。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那些有着较强英语背景作为支撑的经管系、新闻系等其他专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以其专业的优势抢占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这样过于专业化的英语专业该如何界定本专业就成了继续发展将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学界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思索与研究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胡文仲在其论文中提到,通识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完全的人,而且其应当是非职业的,该教育主要构成是文史哲之类科目。在通识教育里,学生们必须阅读大量经典名著作为积淀。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需要竭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判断与开创能力。因此,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扭转以往高等学院英语专业过于专业化、将学生们培养成为某个行业从业工具的问题,还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回到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上来。

2、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化教学措施

2.1 拓展教学内容

推行兴趣主导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摒弃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个体差异。目前,国内高校的英语课程缺乏实用性,过分注重“读写”,忽略了“听说”,从而促使部分擅长英语听说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适当削弱语法、词汇以及篇章分析内容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网络教学设备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已经非常普及。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研究数据显示,个体间存在着智力差异与理解能力差异,网络教学设备的出现能够使得那些理解能力稍强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互联网促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与人们进行英语交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显著提升其英语口语能力。网络英语学习能够实现难度梯度的合理设置,从而促使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提升自信心、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此能够促使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仅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灌输,灌输式的教育不仅不能充分的关注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对英语学习的探索。例如,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实施英语的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听力任务,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另外注重课堂的具体构建,例如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视频的播放上注意紧密贴合所学内容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用时注意课堂教师与同学间的互动。另外,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经常性的通过一些测试或者问答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且及时修改教学计划。

2.3 在教学手段上注意灵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当前的英语教育上,现代教育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新途径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就是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对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他们实施不同难易程度内容的网络教学。同时,在教学的手段上注意药活泼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可以经常性以辩论赛,演讲或者表演节目等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同时教师注意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学做朋友,在愉快民主的氛围内展开英语学习。

2.4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注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近年来,新式网络教学设备的出现为高校考核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设备与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大学英语课堂轻听说、重读写的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听说训练,如此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注重促使学生形成发散式思维习惯。现阶段,高校英语试卷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内容较少,题目类型主要倾向于翻译、写作等,而上述题型过于死板,覆盖面相对狭窄,无法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与语言的组织能力。因此,应当在试卷中增加主观型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与个人生活而言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改革不仅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更与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1]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郭朝阳.论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56-57.

[3]项娟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反思意识的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