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

2017-03-10 16:01孙师钢范秀琳张丽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辅具四区脑瘫

孙师钢,范秀琳,王 旭,张丽莹

(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探讨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

孙师钢,范秀琳,王 旭,张丽莹

(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脑瘫的患儿62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辅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三、四区GMFM得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一区、二区、五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辅具运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康复辅具;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一组先天性、非进行性、非感染性的大脑损伤或出现发育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患儿存在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多种感官以及智力等多种障碍。本文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脑瘫的患儿62例,并对其中的31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辅具治疗,发现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4.7±1.1)岁。实验组3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4.9±1.2)岁。各组患儿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予以患儿神经节苷脂、巴氯芬、脑复康、脑活素等药品,静脉滴注。1个疗程时间为15天,患儿共治疗5个疗程。实验组患儿行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辅具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患儿,康复辅具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予以患儿应用康复辅具,并利用辅具开展锻炼,2次/d,早晚各一次,1 h/次[2]。②结合患儿的实际临床表现选择适合患儿康复训练的辅具,包括游戏辅具、防护辅具、训练辅具、矫形辅具、姿势纠正辅具、移动辅具等六种。③所用器具具体包括步态纠正设备、儿童专用滚筒、圆柱球、液压型的儿童康复踏步器、站立架、专用梯椅[3]。

1.3 观察指标

利用Gesell表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若评定的分数涨幅>15分,则治疗效果为显效;若评定分数涨幅>10分但涨幅≤15分,则治疗效果为有效;若分数涨幅≤10分,则治疗效果为无效。

利用GMFM量表对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实际评定,功能区分为五个:一区:涉及17项内容,主要有翻身、卧位等;二区:涉及20项内容,主要有坐位等;三区:涉及14项内容,主要有跪位、爬行等;四区:涉及13项内容,主要有站立位等;五区:涉及24项内容,主要有行走、跑跳等。患儿的得分与患儿实际恢复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6例(51.61%),有效8例(25.81%),无效7例(22.58%),治疗有效率为77.42%。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9例(61.29%),有效10例(32.26%),无效2例(6.45%),治疗有效率为93.55%。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儿:一区得分(73.3±21.3)分,二区(55.4±34.5)分,三区(41.6±38.4)分,四区(30.9±34.7)分,五区(19.4±21.9)分。实验组患儿:一区得分(87.6±13.1)分,二区(77.6±21.7)分,三区(53.4±37.5)分,四区(41.8±31.7)分,五区(33.7±21.7)分。经过比较发现,两组三、四区得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一区、二区、五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小儿脑瘫属于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疾病,病变位置主要在脑部且累及四肢。患儿常伴有智力缺陷、感官、语言障碍等,对儿童的身心发育都造成不良影响[4]。脑瘫的病程较长,且治愈难度较大,治疗成本也会造成患儿家庭承受严重的经济压力,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康复科室常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神经发育疗法、感觉运动疗法、感觉整合法、引导式教育、模式治疗法、康复辅具、肌内效贴布、悬吊训练等等。康复辅具的介入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疗效较好的矫正、补偿、替代疗法[5]。通过对康复辅具的科学使用,不仅可以使得患儿得到康复训练、翻身训练以及站立位训练,还能使得患儿的运动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恢复,提升患儿的机体功能恢复质量。因而康复辅具质量运用于小儿脑瘫治疗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 吴 涛,张 霞.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6,03:193-195.

本文编辑:吴 卫

R72

B

ISSN.2095-8242.2017.05.833.01

猜你喜欢
辅具四区脑瘫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中心四区人气代表:中海学仕里——广钢板块少见小户型多房产品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全力打造“四区”,建设美丽幸福新崇义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安徽省辅助器具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