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7-03-10 16:01霍艳峰孙云鹏李连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溶血性白细胞计数

霍艳峰,孙云鹏,李连友

(内蒙古赤峰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霍艳峰,孙云鹏,李连友

(内蒙古赤峰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例2016年1月~12月期间赤峰市医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未滤除白细胞输血,观察白细胞滤除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滤除前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发生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效果,值得推广。

滤除;输血技术;白细胞;输血反应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输血治疗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但输血很容易出现各种输血反应,如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等,其中以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可高达15%-37%[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与白细胞有关,白细胞抗原不合导致受血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因此,滤除白细胞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其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35.7±4.1)岁。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12~69岁,平均(35.9±4.3)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P>0.05,可用于临床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未滤除白细胞输血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滤除白细胞输血治疗,使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处理,使血液进入滤除输血器,将白细胞滤除后给予患者输血。

1.3 观察指标

对滤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数量进行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例数,并对其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白细胞滤除效果分析

滤除前的白细胞计数为(6.89±1.39)×109/L,血小板计数为(171.3±34.2)×109/L,血红蛋白为(159.7±19.5)g/L;滤除后的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10±0.08)×109/L和(32.8±12.5)×109/L,血红蛋白为(128.9±14.8)g/L。滤除前后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治疗后,只有1例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发生率为4.17%;而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发生率为25.0%,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可以起到产生抗体、吞噬异物和保护机体的作用,但是在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很容易导致输血患者出现各种输血不良反应,若患者在输血后体温升高1℃及以上或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即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主要与白细胞相关,患者在输血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抗体,若再次输血存在白细胞抗原不合的情况,会导致受血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研究证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与人体中输入的白细胞数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4],因此,在输血时滤除白细胞是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滤除白细胞输血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滤除率是衡量白细胞滤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滤除前白细胞计数为(6.89±1.39)×109/L,滤除后的白细胞计数为(0.10±0.08)×109/L,滤除后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白细胞滤除器能够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另外,研究组患者在输血后只有1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对照组有6例,两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反应发生,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有助于减少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减轻对患者的损害,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1] 陈 雪,袁 强,成 岚,等.输注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Meta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5(2):97-100.

[2] 袁 强,陈 雪,成 岚,等.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4):412-420.

[3] 余兴南,潘水莉.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66.

[4] 杨 勇.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1-12.

本文编辑:李 豆

R55

B

ISSN.2095-8242.2017.05.868.01

猜你喜欢
溶血性白细胞计数
古人计数
白细胞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