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长出牌子来

2017-03-11 20:08常钦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牟中牟县李峰

常钦

老家在河南郑州,小时候就知道河南中牟的西瓜、大蒜很有名。可最近几次路过中牟,草莓竟然成了一道风景:车来车往采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一走访才知道不光采摘火爆,春节期间菜市场、社区超市里不少鲜草莓竟都是从中牟进货的。

小草莓是怎么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今年过年,笔者到中牟一探究竟。

百棵草莓苗,闯出致富门路

中牟县地处郑汴之间,距郑州、开封各30公里。由于区位优势,都市型现代农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是郑州都市区的“菜篮子”。

“说起中牟草莓,不得不提春峰牌。”怎么,这草莓还有牌子?一个超市老板的介绍引起了笔者的兴趣。2012年,春峰牌草莓通过绿色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认证,也是河南省首家拿到草莓绿色食品证书的品牌。

春峰草莓起源的中牟县姚家镇西春岗村以前名不见经传,现在因种植优质反季节草莓闻名。如今村子里家家建大棚,户户种草莓,已经成为中牟县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

“你绝对想不到100棵草莓苗会长出一个产业来。”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峰说,1999年,他从浙江省农科院以3.5元/棵的价格引进草莓苗100棵,经过繁育,育成4000棵苗,种了4分地,亩均纯效益达6000元,是种植小麦的10倍还多,十分可观。

草莓易种好管,李峰积极向村民推广,他主动拿出自己的生产用苗无偿提供给村民;村民不懂技术,他手把手传授。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子里的草莓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也跟草莓绑在了一起。

创品牌,农户抱团闯市场

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乡亲们的收入大幅提高。可李峰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种植户一多,销路成了问题。“当时种植户挎篮到县城及附近城市沿街叫卖,有时候当天卖不完的草莓,不得不倒进河沟。”

2005年,李峰牵头发起成立了草莓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春峰”牌商标,开始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联合经营之路: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统一种植品种、生产标准,统一商标进行销售。

合作社成立之初,问题可是不少。“不少农民只会种地,不懂技术,更不懂品牌。”为提升村民技术素质,李峰先后聘请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河南农校相关专家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160场次,受训人数达1.5万余人次。2015年,社员草莓亩均产量达4500斤,较合作社成立之初亩均增产580余斤。

如今,挎篮叫卖的少多了,经过标准化种植,大部分农民都开始订单生产,不出村就能把草莓给卖了,并且还能卖个好价钱。除了把采摘好的草莓卖出去,合作社还积极与周围城市旅行社、驴友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采摘活动。

“以前农民单枪匹马找市场,有了合作社,农户抱团闯市场。”李峰说,要能用统一品牌、统一包装,草莓就不愁卖。他请人设计了包装,并开设销售网站,开拓网络市场。现在,郑州市各大超市预订草莓,需提前几个月。同时,春峰牌草莓已远銷北京、天津、香港等地。

标准化,小草莓也有大转型

基础打得好,还得再加油。在确保草莓稳定产出的前提下,合作社还根据生产需要,开发了四层棚膜覆盖、蜜蜂传粉等新技术,使每亩地平均收益提高到3万元。2010年~2014年,合作社新建了由政府补助的1787座钢构大棚、14座日光温室,提高了设施农业抗风险能力。

目前,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种植品种由当初1个到目前引进15个新品种,户均种植草莓4亩,亩均纯收入是合作社成立之初的2.5倍。同时带动姚家及韩寺、刁家、大孟等乡镇75个行政村新发展草莓1.5万余亩,使得草莓成为中牟农民增收的一项新产业,并成为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春峰牌草莓就是个例子。

据中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牟将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品牌创建保护体系,最大限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中牟中牟县李峰
高地上的千纸鹤
中牟县
静翕:李峰、张广慧、陈勇劲作品展
中牟县廊道建设发展现状及远景规划
中牟县
中牟 县域内医疗机构分工协作
李峰作品选
中牟:纠正“变形”的金字塔
“大运河”考古行记——河南中牟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