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的档案管理
——以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为例

2017-03-11 00:04王馨艺
兰台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数码照片数码

王馨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试析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的档案管理
——以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为例

王馨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读图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照片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应运而生的海量数码新闻照片也成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特点入手,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的生产、编辑、归档、利用环节。针对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笔者认为:完备的制度标准是高校新闻照片档案管理有效保障的基本前提,规范的业务操作是关键环节,高素质人才是有效保障,硬件设备是影响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数码新闻照片照片档案管理高校

G270.7

A

2017-07-03

一、前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态变得更加多元,视觉感官不断被强调,数码照片随处可见,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如米尔佐夫所说:“作为文本的世界已经被作为图像的世界所取代。”鸦片战争后,摄影术被引入到中国,新闻摄影便被宣传话语所吸纳[1]。对于高校来说,作为最为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新闻摄影不仅可以以影像的方式记录着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变迁,还可以彰显学校的思想理念、学风校风等多个层面的魅力,从而使得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更直观地跟踪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面向的动态。“读图时代”正悄然而至,新媒体也在不断发展,这都使得新闻照片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应运而生的海量数码新闻照片也成了当前高校新闻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为了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有效发挥精神动力、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十分重视新闻工作质量,拥有较高的新闻工作水平。201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给予业务指导。人大档案学和新闻学专业均排名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人才优势。因此,图片视频中心不仅数码新闻照片质量较高,而且有较强的归档意识,照片档案的开发利用相对较为成熟。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为个案,研究其数码新闻照片的特点,简述其对于数码新闻照片在生产、编辑、存档和再利用环节的现有管理方式,总结其可借鉴之处,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优化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二、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的定义和特点

1.相关定义和组成要素。照片档案的种类很多,从体裁可以分为新闻照片档案、科技照片档案和艺术照片档案。新闻照片档案是将已经选编并办理审批手续,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后的新闻照片,配以文字说明,经过分类整理集中保管起来的,并对今后具有联系宣传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的新闻照片材料[2]。

档案行业标准DA/T 50—2014《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指出,数码照片(digital photos)是一种利用数字成像设备拍摄获取的,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数码照片档案(digital photographic records),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数码照片[3]。

对于数码照片而言,EXIF信息(exchangeable image file information)和照片组(photos group)是两个重要组成要素。前者为数字成像设备在拍摄过程中采集并保存在数码照片内的一组参数(主要包括数字成像设备的制造厂商、型号、拍摄日期和时间、分辨率、光圈、快门、感光度等信息)。后者即指有密切联系的若干张数码照片的集合(如一次会议、一项活动、一个项目等反映同一问题或事由的若干张数码照片为一个照片组,全部存储到同一层级文件夹内)[3]。

2.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的特点。数码相机较传统相机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主要体现在数码相机是在机身内放置光电传感器等影像数字化设备,摄影时影像信息会转化为数字信息,并可被传至电脑上,编辑者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进行加工或编辑,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4]。可见,数码新闻照片有处理快、传输快、成像快、编辑快、查阅快、存档快等优势[5]。此外,数码新闻照片连接快、传输广,不用冲洗就能查看,免去了显影、定影所造成的污染;从照片的生产到编辑、存储,可以修改、删除,不用担心浪费胶卷、也不用担心照片退色、变形。

具体来说,数码新闻照片档案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赖机读。数码相机所生产的数码新闻照片,作为数字影像信息文件,存储在各种形式的存储器上。只有借助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现代化设备才能读取、编辑,方便档案人员的管理与利用。离开了现代化设备,人工无法识别读取,更无法编辑处理,管理活动无从谈起。

(2)节省空间,载体可分离。数量庞大的数码新闻照片通过现代化技术,存储在相关管理系统中,实现直接收集、集中管理,极大地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数码照片不需要传统照片所需的物理位置,它可以根据需要对储存空间进行拓展、缩小等改变。这也表明着其将与载体分离,不再具有物理概念上的实体形态。

(3)易于复制、备份。影像信息以数字化的存储形式保存在相关管理系统中,只要该系统内存足够,几乎能无限复制与备份。然而,不少照片编辑软件能够更改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新闻照片档案的真实性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加大了防伪安全工作的任务量。

(4)高速传输,范围广。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数码新闻照片得以高速传输。一般FTP服务器传输文件的速度平均可达4M每秒,这意味着上百张千万像素的照片在几分钟内就得以传输到指定服务器。除了能够在本地服务器传输,还可以通过网盘进行云端传输,任何人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只要获得档案文件提取链接和密码,就能获得相关档案。

(5)检索效率高。数码新闻照片在经过一系列的整理、编码等程序后,可存储在计算机、远程服务器或者网盘中。通过检索拍摄时间、拍摄内容、拍摄者等条件进行筛选、匹配,可迅速检索到查询的照片。

(6)存档快。传统的新闻照片档案需要手工整理立卷、编目等冗杂的程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工作人员能够随时将文字说明、影像资料和新闻照片等输入计算机进行存储管理,也便于其随时查阅、补充、利用和调整新闻照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等,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6]43。

三、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的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情况

1.图片视频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国人民大学照片视频中心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给予业务指导。图片视频中心用高品质的照片和视频,记录学校重大新闻事件、师生风貌、学术成就及校园景致等,致力于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全面提升大学形象建设水平。基本情况如下。

(1)人才稀而贵。图片视频中心除有事业编管理人员1名外,共有6位外聘劳务派遣,其中日常负责照片的工作人员共有2名。百分之百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百分之百从事数码相机新闻拍摄5年以上。具有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强、专业工龄长的优势,能够流畅完成对新闻照片的拍摄、编辑、归档和存储。此外,图片视频中心配备具有网络、编程等数字技术人才,拥有很强的人才优势。

(2)设备专业、设施先进。图片视频中心配有专业单反数码相机5台、镜头11个、室内闪光灯1组(4个)、室外闪光灯1组(4个)、引闪器2个。配置适用于大量照片编辑的计算机主机与高分辨率显示屏4组,安装与新闻报道相适应的照片编辑软件。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技术中心购置FTP服务器,可供图片视频中心高速传输10T数码新闻照片档案。

(3)平台开阔有权威。图片视频中心负责学校网站首页、学校新闻网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等供图,是人大官方宣传照片的唯一提供者。摄影师能够高质量完成图片视频中心各类照片项目的拍摄、制作及中心指派的其他工作,获得学校领导、各部门的认可与好评。此外,在高水准完成学校工作的基础上,中心通过凝聚各方力量、机制创新,能够为校内外机构提供高品质的照片视频拍摄和制作服务。图片视频中心的平台拥有充足的人脉和照片资源,这必将助力于新闻照片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助力于发挥新闻照片独有的传播和宣传功能,助力于照片档案这一社会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7]42。

2.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过程。

(1)数码新闻照片的生产。图片视频中心新闻照片拍摄者,除了图片视频中心的两位摄影师外,图片视频中心下属学生社团影创社偶尔会参与拍摄。在学校重大活动时,会聘请校外摄影师协助完成拍摄工作。图片视频中心通过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聘定摄影师时签署相关产权合同,避免产权纠纷。要求摄影师在任职期间,执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指派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图片视频中心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知识产权成果为职业成果。其所有权依法均属于学校所有。摄影师为其职业成果负有保密义务,不能私自将其公开。摄影师因职务上的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有学校信息的文件、资料、照片视频等均归学校所有,无论这些信息有无商业上的价值。除非为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规定的任务、职责及责任并在此限度内,否则摄影师不得为任何其他目的使用上述信息。摄影师对上述信息的任何泄露或未经授权的任何使用均将被认为是严重错误,除非事先从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获得明确书面许可。违反上述规定的,学校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的拍摄内容,主要由学校委宣传部指派,拍摄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高校真实情况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数码照片,凡是校级领导参加的活动,图片视频中心都指派摄影师进行拍摄。

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均采用专业单反相机拍摄,拍摄设备主要为佳能EOS 5DS,拥有约5060万有效像素的高精细画质。摄影师在照片编辑环节将照片裁剪、再构图后,依旧能有很高的像素,能满足照片需求方的要求,也能满足照片存档的要求。此外,产生的数码照片能保证真实,景象清晰、色彩鲜明;能够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主要人物与活动气氛;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能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因此,避免了使用非专业设备所造成的数码新闻照片档案来源广泛、拍摄机器多样、照片质量不佳等问题。

(2)数码新闻照片的编辑。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在照片编辑环节,主要以Adobe公司的产品Lightroom为主要工作平台,以图像数据库和图像处理引擎为核心进行照片整理、分类、检索、优化、输出;以Adobe公司的产品Photoshop为外部编辑器解决Lightroom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完备的数字暗房系统。

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拍摄数码新闻照片的格式由拍摄环境决定:当光线明亮、色温合适时,采用JPG格式拍摄;当光线昏暗或不稳定时,采用RAW格式拍摄。在照片编辑环节,摄影师会出于照片内容和审美的考虑对图像优化,基本上不对数码照片的内容和EXIF信息进行修改和处理。但偶尔出现特殊情况,如拍摄时没有抓拍到整体新闻需求的照片,但出于校方宣传的需要,会运用Adobe公司的产品Photoshop对照片内容进行修改,此时EXIF信息就被改变了。

(3)数码新闻照片的归档。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除了负责数码新闻照片的拍摄、编辑,还负责所有数码新闻照片素材的整理、归档、存储和检索利用。

在照片编辑环节,摄影师先打开Lightroom将本次拍摄照片导入指定修图文件夹,如“2017年图库”,此时软件会在指定文件夹中自动新建一个以照相机设置的日期命名的子文件夹,图片视频中心统一要求将此文件夹重命名为“年月日+拍摄活动名称+参会的重要领导(校内副校级及以上,校外正部级及以上)+摄影师姓名”。图片视频中心数码照片档案采用的是以层级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在计算机硬盘非系统分区建立“数码照片档案”总文件夹,在总文件夹下按照年度划分图库,如“2017年图库”,再在该文件夹下建立照片组文件夹,照片组的命名同样为“年月日+拍摄活动名称+参会的重要领导(校内副校级及以上,校外正部级及以上)+摄影师姓名”。

在完成照片编辑后,摄影师出于照片内容和审美的考虑,将优质的照片组导出在具体照片组文件夹下的“摄影师推荐”文件夹中,将其他的照片组也导出在具体照片组文件夹下的“其他照片”文件夹中。所有照片导出格式为JPEG,大小压缩为长边像素3600,每张照片1200万像素,特别关键的照片会被原大小保存。此时,就完成了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的第一次归档。

随后,摄影师将本次归档的照片档案再分别上传到百度云网盘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购置FTP服务器上,两者同样采用建立层级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照片,文件夹命名与计算机硬盘非系统区建立的档案各级文件夹名一致。

此外,学校档案馆会一年一次地再度归档(接收进馆),拷贝图片视频中心一年来的数码新闻照片档案。

(4)数码新闻照片的利用。在完成即时归档后,摄影师会将具体照片组档案的网盘链接或者FTP服务器链接发送给学校党委宣传部等照片需求方,由需求方相关负责人员再下载,再次“把关”挑选符合新闻报道或者校园宣传的照片,保证学校网站首页、学校新闻网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供图需要。

2017年,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购置FTP服务器,可供图片视频中心高速传输10T数码新闻照片档案。在此之前,图片视频中心除了计算机本地存档、学校档案馆存档之外,之所以再用百度云存档,就是为了方便照片档案的分享与传输,更好地利用档案。但是出于档案保管安全的考虑,学校购置了属于自己的服务器,也便于更安全、快速、及时的保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更好的查阅利用。

3.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现存问题。从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图片视频中心有较强的归档意识,照片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相对较为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不够。由于图片视频中心的数码新闻照片的拍摄者、编辑者、整理存档者是同一人,虽然使照片存档的环节更流畅,但减少了档案鉴定这一环节。归档的数码照片应是用数字照相机直接拍摄形成的原始图像文件,一般不能进行修改,为提高画面质量、增强画面效果的后期处理除外[8]。当拍摄时没有抓拍到整体新闻需求的照片,但出于校方宣传的需要,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会运用Adobe公司的产品Photoshop对照片内容进行修改;甚至有时会用其他照片来替代,此时存档的数码新闻照片档案就是虚假的。

(2)数码新闻照片存档完整性不足。在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的生产、编辑、归档、再利用四个环节,摄影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把关人”。“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于1947年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流动实际上是在一些包含“门区”的渠道里发生的,在这些渠道里,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强、专业工龄长,在照片编辑环节出于照片内容和经验审美,删除他们认为不好的照片,修改可改进的照片。为提高画面质量、增强画面效果,会对原始照片进行二次构图等编辑,对照片最终的效果“把关”。在完成照片编辑后,摄影师还会划分“摄影师推荐”和“其他照片”两个文件夹,或多或少地影响照片需求方的使用。这个过程,可能会存在有些重要照片由于“把关”被误删而未被存档的情况或者只存档了技术处理后的照片而未保存原始照片的情况。

此外,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拍摄者,除了图片视频中心的两位摄影师外,图片视频中心下属学生社团影创社偶尔会参与拍摄。在学校重大活动时,会聘请校外摄影师协助完成拍摄工作。这就可能存在学生由于操作失误,在未存档的情况下删除重要照片的情况,以及校外摄影师没有提供完整原始照片的情况。

(3)数码新闻照片档案再利用的产权保护不完备。虽然图片视频中心通过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聘定摄影师时签署相关产权合同,避免员工与本单位产权纠纷,但并没有与照片需求方签订保护摄影师产权的合同。照片需求方在接收数码新闻照片后,在照片无水印的情况下,经手不少负责人员,存在照片盗用等侵权可能。此外,也会出现照片需求方在利用照片时不署名的情况,侵犯图片视频中心摄影师署名权,毕竟照片的使用权无论在哪都可以要求标出作者的署名。可见,图片视频中心与照片需求方签订相关合同是非常必要的。

(4)长期可读性、可检索性有待检验。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存档数量较大:2013年存档294组照片、2014年存档341组照片、2015年存档557组照片、2016年存档525组照片,2017年至今共存档179组照片。在每组上百张照片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每张照片长期可读,保证从浩瀚的数码照片档案中能检索到特定需要的照片,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不断为之努力。图片视频中心数码新闻照片档案长期可读性、可检索性有待检验。

四、优化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对策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初的美国,档案文件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基于此,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将“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提了出来。“文件生命周期”实际上指一种整体运动的过程,涉及文件的产生,文件的销毁或者文件的永久保存。引入“周期”概念旨在强调一种时间跨度,展现出文件的一种整体运动过程。在今天,“文件生命周期”同样可以充当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的理论基础,其全过程管理思想以及前端控制思想对电子文件也同样是适用的,并且这两种思想能够在电子文件管理上和谐共存。因此,该理论可以运用到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中,实行“档案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来构筑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数码新闻照片而言,同样需要前端控制:一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可靠性须得到确保,二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的完整归档须得到确保,三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的安全利用须得到确保。因此,可以将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完整运动过程划分为数码新闻照片的生产环节、编辑环节、存档环节和再利用环节这四个阶段,建立适用于各阶段的项目立项、运行、档案验收和档案查阅利用的相关机制,与档案完整的运动过程有机联系,将匹配的相关规章制度贯穿于“档案生命周期”始终。

2.完备的制度标准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基本前提。高校数码新闻照片生产部门应当结合《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制定、完善适用于自身单位的档案管理机制,如《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新闻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负责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数码新闻照片的拍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和利用等各个工作程序,密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制定并完善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关管理办法,确保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该方面的管理力度,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6]44。

此外,应当注意数码照片的产权问题,避免在利用环节出现产权纠纷,让照片生产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码新闻照片的归档中来。

3.规范的业务操作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一位专业的档案人员是摄影部门所必需的,他将与摄影人协同工作。新闻照片档案工作的流程中也体现着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理念,拍摄、收集、分类、鉴定、归档、储存、检索、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理应规范操作、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只有摄影人和档案人在发挥出协同效应的时候,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被做好,新闻照片档案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才有希望被实现[7]43。

针对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不够这一问题,当我们对照片进行技术性处理时,应该对原件和修改后的成品统一进行归档以及文字说明[9],而不应该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对于数码新闻照片存档完整性不足这一问题,应尽量避免“把关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将数字成像设备直接拍摄形成的原始图像文件与修改后的图像文件同时归档并作出相应的说明与解释。对于涉及同一内容的若干照片,专业档案人员应当选择其中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数码照片进行归档处理,被选中的照片应当能够勾勒出活动的全貌,展现出活动的主题,影像也应当清晰、完整。反映同一场景的数码照片一般只选择归档一张。

此外,还应当加强工作人员、学生社团影创社成员关于数码新闻照片整理、归档意识和能力的培训;针对校外摄影师,除了可以在临时聘用合同上强调对原始照片收集的要求外,图片视频中心应当考虑增添固定工作人员,缓解单位摄影师工作压力。

4.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有效保障。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核心。只有照片生产者具有照片归档、管理的自觉意识和责任理念,才能妥善地处理、归置好生产的每张照片;专业档案管理者懂得一定的新闻理论、摄影技术和虚拟环境的逻辑归档,才能因地制宜地设计符合学校的档案管理规定,才能做好档案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再利用等。实际上,新闻档案工作是一项集科学性、文化性、政治性、管理性以及服务性于一身的工作,档案人与摄影人理应偕同奋斗,具备坚定的责任理念,恪守本分,踏实工作,加强交叉业务培训,用心将新闻照片档案做好,从而服务于新闻工作,服务于校园的文化建设[7]43。

5.硬件设备是影响高校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影响数码照片质量的客观因素很多,包括数码相机机身的性能、像素、配备镜头的焦段、感光材料的面积、拍摄环境光线等。而影响档案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数码照片在生产、编辑、存档、再利用几个环节的硬件设备。一架6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质量远远好于千万像素的手机。对于存档的原始照片来说,当然越清晰、越明确越好。从中国人民大学图片视频中心的图片编辑经验来看,正是配置了适用于大量照片编辑的计算机主机与高分辨率显示屏,安装与新闻报道相适应的照片编辑软件,才能使图片编辑环节顺利而流畅,为高效的照片存档打好基础。图片视频中心善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几乎同步地将本地数码新闻照片档案上传至网盘和FTP服务器。尤其是后者,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FTP服务器传输文件的速度平均可达4M每秒,这意味着刚刚编辑好的上百张千万像素的照片在几分钟后就得以传输到指定服务器。

[1] 盛希贵,贺敬杰.宣传话语的视觉“祛魅”: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对政治类新闻图片的再解读[J]国际新闻界,2014(7):38-51.

[2] 王英玮,陈智为,刘越男.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14-319.

[3] DA/T50—2014,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S].

[4] 韩伟.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档案,2014(1):30-32.

[5] 尹买娣.数码新闻照片的档案管理及对策[J].新闻战线,2003(4):53-54

[6] 陈新.报业集团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4):43-44.

[7] 张彤.由摄影部门管理新闻照片档案的思考[J].新闻采编,2012(3):42-43.

[8] 王秋华.浅谈高校数字图片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14(S2):152-153.

[9] 唐团结.数码时代新闻单位照片档案的管理[J].档案与建设,2007(4):26-28.

[10] 陈伟.《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解读[J].北京档案,2011(1):14-16.

Analysis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Digital News Photos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Image&Video Center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ang Xinyi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the coming of“picture-reading”times,news photograph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propaganda work.Thus,huge numbers of digital news photos come into being and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digital news photo archives,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edition,filing and utilization of Image&Video center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In response to th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the author thinks that complete system standard i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as well as a basic premise of the news photo archives management,that standardized business operations is the key link,that high-quality talent is the effective guarantee,and that hardware equipment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digital photo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news photos;photo archives manage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王馨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学。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数码照片数码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关于数码照片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数码照片在档案管理中的探析
数码暗房
网络新闻照片特点及体裁浅析
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应把握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选相纸 打照片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