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谐音艺术的语用功能

2017-03-11 13:06武建秀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含蓄谐音汉语

武建秀(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语言与文化】

论汉语谐音艺术的语用功能

武建秀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汉语将谐音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谐音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心理积淀,与汉民族生活息息相关,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生活中。汉民族讲究含蓄委婉、趋吉避凶、和谐对称及安慰消愁,这样的心理状态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使语言具有了不同的语用功能。在言语表达过程中使用谐音艺术,可使话语生动、含蓄、幽默、新颖。

谐音艺术;语用功能;趋吉;婉曲;安慰

汉语谐音艺术是利用汉语字词的语音条件,在一定语音情景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效果。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汉语谐音逐步演变成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学术界对谐音的修辞、谐音与汉文化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研究。例如李晋荃、王希杰的《谐音:从修辞到文化》,张永绵的《谐音文化的若干探析》,研究谐音与修辞格及汉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对谐音文化做了大量研究,但没有全面系统地阐述谐音作为一种艺术具有的语用功能及在生活中具体的应用。本文主要探析谐音艺术的应用。

一、汉语谐音艺术的应用

在汉民族语言文化长河中,谐音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汉语谐音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汉语谐音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的对话、名称、生活用品价格等方面随处可见,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们的某种心理。

谐音在交际对话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相同的音,引出另一个同音异义的事物,产生联想,提高交际水平。例如“三九天穿裙儿,美丽又动人”,表面上赞美,实则讽刺,但谐音巧妙地避开了尴尬,使对方心里不产生埋怨,既讽刺了别人穿着的不时宜,又使语言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

在我国,许多人都喜欢8这个数字,因为它与“发”同音,蕴含着发财、吉利的意思,所以,8字联排的车牌号或手机号的价格都额外昂贵。另外,商家在出售东西时,价格后面总带“8”,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相反,4与“死”谐音,因此,人们通常会回避带4的商品,尤其在购买重要物品时,人们图吉祥,都回避“4”的数字。

(二)汉语谐音艺术在商业广告语中的应用

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信息时代,商业竞争异常激烈,谐音可以为广告增添色彩,用谐音为广告语赋予新奇、巧妙和丰富意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产品的销售量。[1]

谐音在广告语中的作用,最典型的是突出商品的品牌名称,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例如“拥有成工定能成功”—成工牌装载广告,利用“成工”与“成功”谐音;“美力西服增加男人的魅力”—美力牌西服广告,利用“美力”与“美丽”谐音;还有首屈一“纸”—纸张广告;百“衣”百顺—服装广告;天“尝”地“酒”—酒业广告;无“屑”可击—洗发水广告。这些都是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增加广告的创意,增强广告的幽默感,使消费者过目难忘。

(三)汉语谐音艺术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应用

谐音应用在文学创作中拓宽了汉语表达空间,让语言表达异常灵动。谐音喻义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利用汉语同音构成的谐音双关,缘物喻义,从而明确但又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感情。文学创作中,可利用词语语音相谐形成众多的辞格,例如双关、对偶等。恰到好处地运用谐音,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汉民族的诗词歌赋、戏剧小说、民歌大都采用了谐音的创作元素。

谐音应用在文学中,可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意蕴更深长。例如矛盾《风雨华家岭》中的“西兰公路在一九三八年还是有名的稀烂公路”,西兰公路本指西宁到兰州公路的简称,“稀烂”与“西兰”谐音,以暗示其在1938年路况十分糟糕,行车难,运用谐音巧妙地揭示出了社会的风雨变化。《红楼梦》中有许多人名也都利用谐音巧妙地暗示出人物性格的命运。秦钟,谐音“情种”,秦可卿,谐音“情可亲”或“情可轻”。小说描写了秦钟与宝玉的同性之爱及他与智能儿的异性之淫。《红楼梦》第十五回描写秦钟在秦可卿的送殡途中,尚与智能儿云雨,被贾宝玉当场捉住。他纵情淫逸最终一病不起,命丧于斯。谐音命名鬼斧神工,匠心独运,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四)汉语谐音艺术在传统习俗中的应用

汉语谐音在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中随处可见,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人们故意把红“福”字倒挂在大门上,表示“福到了”,“倒”与“到”同音而构成谐音;在春节中要备全鱼,因“鱼”谐“余”,寓意“年年有余”。春节的这种祝愿,体现了我们对富裕生活的追求,这是受传统农业社会性质的影响。农业社会,人们的衣食无保障,只能靠天吃饭,久而久之便相信只要心诚,就能感动上天,来年就能风调雨顺。谐音艺术同时也体现了民间对语言的魔力崇拜。

二、谐音艺术的语用功能

谐音是形成多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也可以形成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现象。谐音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在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使语言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具有多种艺术功能。谐音在语言运用中的艺术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婉曲功能

在众多表达方式中,谐音具有“言内意外”的婉曲功能,这与汉民族内敛的心理相传承。婉曲有时是为了避讳,但曲折暗示的婉曲不仅可以烘托出本意,还可以使语言内涵更加隽永,增强表现力,所以应用更加广泛。婉曲功能体现了汉文化色彩、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五千年文化的积淀。[2]

受中国封建伦理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某些场合或某些特定时代的语言要回避使用某些词,叫避讳。如果一个词的音与忌讳的事物或人名相同,为了避讳,这个词就必须换成别的说法。例如唐诗人李贺因父名晋肃,与“进”同音,故而终生不能考进士。中国赌桌上讳言“书”(怕输),船上讳言“陈”(怕沉),商场上讳“折”(怕折本)。民族文化是谐音大量存在的原因。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的文化,谐音含蓄和委婉的方式可表达某些不便说的话或不便于表达的感情,可以收获较好的表达效果。谐音用含蓄的话表达直露,用典雅之语取代粗俗之语,体现出了汉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文化。如对一些下基层的检查团、验收组的批评,不用“验收”,而用谐音“宴收”,既传神地展现了检查团的行为,又把批评之意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二)趋吉功能

每个民族都会向往美好的生活,形成了趋利避害的文化心理,进而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通过语言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愿。吉利话用谐音这种含蓄又充分、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色彩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使人心情更加愉悦。

在传统习俗中运用谐音是图个吉利。例如,春节期间打碎了东西要说“岁岁(碎碎)平安”、包饺子包到最后要说“包满了或包好了”,因为“完”有结束了、没有了等不吉利的意思。中华民族在听觉联想上用谐音扬其长、避其短的表达,较之其他民族更加敏锐,汉语在谐音趋吉方面比其他语言更加丰富。

(三)美学功能

语言作为审美价值的负载者,具有独特完整的形式。汉民族认为美就是追求对称、均衡与和谐。例如对联“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可谐音别解为“寻求棋子的行径”“见到面颜的真像”,一语双关,对称和谐。

谐音充分展现了汉语音节的魅力,元音可创造丰富的乐音,辅音和元音的使用可使语言富有节奏性,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则由平仄调配来实现。巧妙地使用汉语音节,可增强话语的美感和含蓄。李白诗:“春风知别苦,不谴杨柳青”中,用谐音暗示挽留之意,杨柳暗示惜别情怀。如此一来,含蓄隽永之意,跃然纸上。

(四)安慰功能

安慰语是指在某人遭遇逆境时,给予劝慰,使受话人走出逆境或使其心情舒畅的用语。例如,一团星火溅到婚礼新娘的衣服上时,衣服被烧破,新娘有些不快,如果用“幸(新)福(服)无边”来巧妙地表达新娘的衣服边烧没了,不仅可以小解新人的怨气,而且还隐含了对新人的良好祝愿,起到安慰新人情绪的作用。

安慰一些不顺心或遭遇不幸的人时,如果能恰当地使用谐音艺术,转换角度进行安慰,可起到良好的安慰效果。例如要安慰没如愿评上职称闹情绪的教师,可以用:“宁愿不要教授也要长寿,身体健康才是本钱,不要让情绪影响健康。”这种形式的安慰,可使被安慰者减轻或消除消极心理,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别人的劝慰。

三、结语

谐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汉语谐音的数量之多和应用之广是其他语言无法媲美的。汉语谐音艺术具有的婉曲、审美、趋吉、安慰功能都与汉民族的心理相关,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3]汉民族讲求含蓄内敛,则谐音具有婉曲的功能,言在此,而意在彼,婉转而曲折地表达出某种意思;汉民族相信神灵,期望神明保佑他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谐音便具有趋吉的功能。谐音艺术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维系和处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陈莎.广告中“谐音成语”文化透视[J].修辞学习,1996,(6):18-20.

[2]孙汝建.婉曲社会心理分析[J].修辞学习,1996,(5):17-18.

[3]周成兰.谐音现象蕴含的文化信息[J].社会科学,2005,(5):182-183.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4-12

武建秀(1977-),女,山西长治人,助教,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H13

A

1673-7725(2017)06-0180-03

猜你喜欢
含蓄谐音汉语
学汉语
勇闯长龙阵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谐音词里的民俗》
含蓄三义
谐音词的规则
追剧宅女教汉语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