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中耕读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7-03-11 14:23沈龙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家训曾国藩

沈龙辉

(江西工程学院,江西樟树 338029)

曾国藩家训中耕读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沈龙辉

(江西工程学院,江西樟树 338029)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耕读文化以孝悌信义、知书达理、克勤克俭、自强不息等为内涵,在实践中育人,德行并重;反观现代教育,这正是现在所缺失的。曾国藩家训中半耕半读的思想其实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结果。因此,认识和研究曾国藩的耕读文化无疑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耕读文化;现代教育

1 耕读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渊源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学习儒家文化能够知书达礼,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因此,古人常说的“耕读传家”,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也要掌握谋生的技能。即所谓劳力与劳心结合,既要熟读圣贤之书,也要劳其筋骨参与农业生产。在每天的生产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封建文化。第二,耕读同样指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积极地影响他人,在实践中达到文化与文明的统一。在日常劳作之余,涉猎些儒家经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接受了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学习做人处事之道,移风易俗。此外,耕读还可以是仕子或文人的一种思想境界或“隐者”情怀。封建时代就有不少有才学却不愿出仕为官的,比如东晋的陶渊明,诗歌中“心远地自偏”“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无不体现诗人陶醉自然,远离尘世喧嚣、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这就是一种道家隐士思想与耕读文化的融合,也是古代文人骚客潜心修养、与世无争中庸处事之道和生存之道。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农业文明,统治者是最重视农业生产的,“仕农工商”,做官是封建知识分子的最佳人生道路选择。周易《乾卦-初六》“潜龙,勿用”。当潜勿之时,读书人都去做什么,难道就是钻到山洞里,什么都不做,只靠别人供养来读书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显然,对于这种思想,古人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三国时期诸葛亮耕读南阳,折射出古代下层读书人很正常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不索求于他人,自力更生来养家糊口,不以耕读为耻,反以耕读为荣;北宋的大才子苏东坡被贬谪后,靠的就是这种内心信仰耕读于黄州。所以说,耕读不是小人之事,是圣贤之事。明代理学家吴与弼带着弟子们耕田读书,可以看作是清朝儒家耕读之风的先躯。清初,不少有名的大儒,不愿为朝廷效命,不肯拿朝廷俸禄,只愿自己耕读来养家糊口,类似的还有像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李刚主等鸿儒,都大力倡导耕读之风,并且躬行为天下率。曾国藩更提出了“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治家八字诀,不但提倡耕读,还提倡养猪种菜,可以说是把耕读文化与家族祖训深深地融合在一起。

2 曾国藩家训中耕读文化的内涵

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在其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并且又能够立足国情,有选择地接受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追本溯源,其实曾国藩的耕读文化思想就是中国儒家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观念相互影响的结果。早年曾国藩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农民家庭。受到祖辈“半耕半读”的家风影响,曾国藩逐渐养成了既专心求学又能躬耕力行的品质。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迭,曾家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家风,名人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都得益于曾国藩务实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既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又包含西方先进的家教理念。其中,他根据祖训家规进行整合,总结出曾家家训的八字箴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是曾家祖训,就是不论何地何时,家族子孙们都要保持早起的习惯;“扫”即强调家族成员要勤扫书房屋舍,保持干净齐整有序;“考”,古有“先考”,就是子孙们要祭祀过世的父亲。这里是要求子弟们不要数典忘祖,忘记根本。“宝”则指对待亲族邻里真诚友善,客人来了要恭敬接待,倘若别人有紧急之事必定尽力为之周转。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书”便是读书写字,诗文书画;要求子弟们发愤读书,知书达礼,有朝一日造福一方。“蔬、鱼、猪”就是要求女子们要种菜、养鱼、养猪,不脱离劳动生产。这八字箴言既是曾国藩家庭教育内容的概括也是其主旨的凝练,被后人总结概括成曾氏家训“八宝饭”。

家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训则是古代社会一个家族家庭教育思想的高度凝练,有了家训,就有了法宝,这是一笔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2.1 以农为本,半耕半读

曾国藩出身与农村家庭,自然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祖辈重视务农的家风深深地影响到曾国藩。他继承祖辈世代躬耕的传统,无论何时何地,仕途顺利还是坎坷崎岖,曾国藩都能以农为本,把农业视为立身之本、治国之道,这在二千多年的农业文明里可谓找到治家治国之根本。

2.2 恪守家训,友善他人

曾国藩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家,都能克己奉公、为民勤政;保持儒者风范,治家以家训为法则,并能一以贯之,不被世事浮沉所干扰中断。同时,曾家尤其讲究儒家思想中核心即“仁”,对亲朋好友甚至有过节的人都能宽于待人、慷慨解囊甚至以德报怨。在曾国藩为官期间,他总能家国不忘,尽心尽力为国事操劳之余,也不忘帮助一些穷困或需要帮助的亲戚。当然,他不会做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事。对待子女,则要求十分严格,时刻警醒他们要保持艰苦朴素、耕读与耕学的家风。

2.3 戒骄戒奢、克勤克俭

在曾氏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中,“早”和“扫”就要求子弟要保持早起的习惯;“扫”就是要求家族成员要勤扫书房屋舍,保持干净齐整有序;这些都反映了曾家保持农家子弟本色、勤劳简朴、不养闲人、自立自强的严谨家风。虽然后来曾国藩身居要职官运亨通,地位和财富随之即来,但他总能以身作则践行家训,从不浪费钱财奢侈消费,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实在难能可贵。他不仅自己严于利己,还尽力劝诫族人要戒骄戒奢。也许正是这种家风,延续五代曾氏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2.4 家庭教育系统化,关心子女成长

系统化教育可以称得上是曾国藩教育内容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除了强调学习儒家文化以外,曾国藩还十分注重子女的健康教育。他认为身体锻炼对于走好人生每一步非常重要,所以曾国藩很注重养生。他曾说:“起早亦养身之法,且系保家之道,从来起早之人,无不寿高者”。他还要求家中子弟勤洗脚,饭后走三千步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可以看出在当时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已经超越时代性,似乎和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很是类似。另外在曾国藩写给子弟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他教育子弟的内容涉及修身、为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身、军事等诸多方面。而且相关内容也是相互交叉融合,例如在修身方面,曾国藩提倡“寻自然、逐无欲、讲宽容”的修身方法。其中“寻自然、逐无欲”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讲宽容”则又是儒学“宽恕”的反映。可见,其全面教育具有融会贯通,吸收各家之所长的特点。

3 曾国藩家训中耕读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1 教育要重德修身

在当代,许多做父母的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考上好大学后就要升官发财,教育的功利心过于明显。“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家庭教育是子女最早接触也是最为重要的起点,曾国藩作为一个受到良好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非常注重对子女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他认为,官宦子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变得骄奢淫逸,因此家训中一直强调和训诫家族成员以“勤朴谨仁”为要义。官居要职的曾国藩虽然忙于案牍之事,但对于子女教育上,不管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悉心指导孩子,重德修身,力戒骄奢,身体力行。

3.2 治学之道在于恒专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尤其强调学习贵在有恒心。曾国藩将自己的生活阅历总结归纳传授给子女,勉励他们能够“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曾国藩能够针对儿女们各自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指导,这些治学教育之道对今人亦很有借鉴作用。

3.3 家庭教育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相结合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封建时代,但不管从育人实践和教育理论上,都被赋予了时代新内容。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脱节,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但没有哪一个家训是以考试分数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往往比较空洞,缺乏实践基础。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却能够弥补这一缺失,使得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习理念等注入了新的实际内容,往往更能收到了实效。所以,研究曾国藩家训中耕读思想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有很强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1]李良松.民以耕读为事士以气节相高[N].光明日报,2016-11-28.

[2]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解读曾国藩的耕读文化思想[J].转载自《蒙学书院》.

[3]毛瑞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J].世纪桥,2016(2):96-97.

[4]杨曼英.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其渊源探析[J].船山学刊,2009(7):110-112.

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G78

A

2096-4110(2017)03(a)-0083-03

沈龙辉(1982.8-),男,江西樟树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任教于江西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家训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