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动手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7-03-11 19:22杨玲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动手小学生儿童

杨玲玲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小学,浙江湖州 313002)

数学学科,并没有太多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而着重探究的是如何开启人的智慧大门,发展人在数学领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根据教育研究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内,发展儿童的动手操作智能,促进思维的提升十分重要,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引导动手操作教学,启发儿童智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了粗浅的论述,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1 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激发儿童的游戏操作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在任何一个领域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偏向于某项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比如有的孩子就在动手操作领域悟性很强,只要我们教师启发得当,就一定会发挥出儿童动手操作的潜能。其实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喜欢跟着周围的人,比如老师、同学、父母等进行各种尝试和学习,而最初的过程就是来自观察,通过观察知晓过程,进而模仿、创新,这便是获得自主认知的整个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在激发小学生的游戏操作热情前,我们可以尝试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入手,提升课堂动手操作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优化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整体质量。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我们的可以尝试利用数学教材中附带的“七巧板”教学用具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动手游戏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七巧板”向儿童展示如何拼接出小马、小房子、大树等图形,另外,七巧板自身还是带有斑斓色彩的,这样一来便可以在视觉上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上我们教师细致的讲解,可想而知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如何。

2 从生活的实践中,找寻动手操作游戏教学的立足点

记得国内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当学生已经意识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那么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意味着你的教育过程已经失败了!”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不应当是十分刻意地去要求学生做何种事情,而是思考和探索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数学游戏动手操作热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告诉我们,可以结合一定的生活情境,创设游戏动手操作教学的课堂,从而让游戏教学有地立足,更实现数学知识教学的延伸。

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问问儿童:“同学们,你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有没有一起买过桔子或者苹果?”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一定会十分兴奋并且肯定地回答:“有”。如此,我们便可以继续顺延:“那么,你们一定看到过商场的导购的叔叔阿姨都是怎么称重的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电子秤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且向小学生演示电子秤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就是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同学们,你们有谁想要体验一下动手称量的过程吗?”这样从生活中寻找动手游戏操作教学的立足点,更加便于我们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儿童也懂得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重要性,让知识学以致用,保证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将这一教学的过程插入到教学“米、厘米、毫米”“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游戏小组比拼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自由结合为学习小组,有的负责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或者操场的面积,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计算相应的数据等等,让数学教学的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思维拓展,智力的提升,因为动手能力的增强足以带动手脑的协同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质量。

3 以动手操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前人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的大脑中存在某种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最活跃的区域,通过结合恰当的教学引导方法,就可以促使人将抽象的思考过程和精细而灵巧的双手结合起来,从而开发人的思维,诞生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灵感。一些科学家、研究家和发明家他们正是由于在某种条件下受到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刺激,都极大地唤醒了大脑中这些沉睡的皮层,从而为人类造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引导中,也应当着重从动手游戏操作情境的创设入手,活跃儿童的大脑感知和创造区域,比如,笔者在教学“欣赏与设计”一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先引导孩子们赏析教材中出现的四幅插图,让儿童真实的感受到图案的美,体验图片在变化中产生的美感,之后,笔者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动手操作: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将原本单一、枯燥的图形,在这种变化方法的结合下,形成具有创作图案的作品,在儿童明白这种变化的手法后,笔者继续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从他们的创作图案来看,有的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在这些动手画、剪、贴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更对美产生了进一步的感知和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获得创作图案的经验和体验。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名言警句,一直对于我们教育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深刻的教学含义,充分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涵,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更多的孩子在数学领域获得自主、全面发展的机会,另外,对于培养儿童科研精神也是具有极大帮助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领路人,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技能,革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尊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丰富的动手操作游戏教学情境,点燃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帮助儿童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境,以动手操作教学游戏,发散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拓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李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7(16):138-139.

[2]於小丽,魏俊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与评析[J].教育视界,2017(12):57-59.

[3]吕振伟.实践,学习数学的一条“蹊径”——浅析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J].中华少年,2017(19):145-146.

猜你喜欢
动手小学生儿童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