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新传统与辛夷坞小说的文学资源

2017-03-11 20:06文/郁
网络文学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言情辛夷琼瑶

文/郁 勤

一、网络原创文学中的言情小说

20世纪初始,五四新文化运动赋予白话新文学创作以“启蒙”和“救亡”的重担,而同时以言情、武侠、侦探等为主要书写内容的通俗文学也空前繁荣,它们和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等一道构成了滋润此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的多元化文学资源。言情小说作为通俗文学中一种重要类型,它的生产与传播尤受社会各界关注。截至2017年11月1日,在百度搜索引擎上,以“言情小说”为关键词可获得15,700,000个网页。可见,言情小说已成为当代众多网站吸引网友海量点击率、与影视戏剧和动漫游戏联姻的重要板块。网络文学对通俗小说传统在传承中蕴含革新,从而造就了一种数码技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的奇观。大批网络作家凭借网络言情小说,获得了与影视戏剧、动漫游戏成功牵手的机会,形成了时下一股由网络文学而生发的言情文学热潮,这些作家主要有安妮宝贝、顾漫、桐华、蓝莲花、饶雪漫、皎皎、步非烟、古灵、九把刀、流潋紫、匪我思存、辛夷坞等。这些网络作家的言情小说或为宫廷穿越型,或为校园青春型,或为江湖武侠型,或为都市言情型等。

当代著名言情作家、被誉为“新感动天后”的辛夷坞①就崛起于网络言情文学的热潮之中。辛夷坞起步于网络文学,其作品随后衍生在纸媒出版、影视改编等多元复合传媒中。她自2007年至今创作了大量为网友和影视改编、热捧的新都市言情小说,如《我在回忆里等你》《山月不知心底事》《致我们终奖逝去的青春》《蚀心者》《原来你还在这里》《许我向你看》《浮世浮城》《不离不弃》等。中外古今作家们的创作大都会受到前时代作家作品的滋养。当代作家余华被问及自己读过或喜欢的前辈作家作品有哪些,他推荐了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等西方经典大师。而辛夷坞是这样的:“在辛夷坞看来,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基本都是看琼瑶的小说、席慕容的诗歌长大的,即使很多人现在不看了,也不能否定那些作品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辛夷坞读过许多文学作品,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时代看到的网络作家蓝莲花的作品”。[1]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辛夷坞日后的创作自然倾向了自己从小就浸染其中的通俗趣味。辛夷坞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青少年时期正逢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进入80 年代以后, 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和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 对大陆地区形成巨大的冲击波, 很快促进通俗小说的恢复起步和再度繁荣”。[2]较之于60后、70后的读者和作家们,辛夷坞与她的同代人们在选择和接受前代作家作品时有了更多元化、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所以辛夷坞坦言自己最爱读、影响最大的并非“高大上”的经典名著,反而是那些通俗小说如琼瑶、蓝莲花等的作品给予了她更多的文学资源。于辛夷坞的言情小说中可以发现其受琼瑶和蓝莲花作品的影响极深,在对这两者选择性地继承中发展出了自己“暖伤青春”的新都市言情风格。

二、辛夷坞新都市言情的文学资源

(一)琼瑶式的港台言情

20世纪60年代,琼瑶在杂志上刊登长篇小说《窗外》后开始登上台湾文坛,迄今统计共有50多部作品,且其众多作品还纷纷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于观众,如《六个梦》、《庭院深深》、《还珠格格》系列、《梅花三弄》系列等。迄今为止,琼瑶式的港台言情作品依然深受许多读者欢迎,对当代中国的言情小说有着深远影响。纵观辛夷坞和琼瑶的作品,会发现辛夷坞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琼瑶前期作品创作极为相似,如重叙述话语和场景描写等。此外,辛夷坞在人物形象与女性意识方面更有所继承与发展。

1.走向立体的人性

纵观琼瑶作品,其笔下主人公无论是外貌、性格还是家庭背景等方面呈现了理想化、浪漫化、唯美化的趋势,尤其强化了人性的简单、纯净。“作者往往用人性的单纯性代替了人性的复杂性,突出强调人物性格中的美好成分,有意遮掩人性中丑陋乃至卑劣的一面”。[3]琼瑶坚信人间有真情、人性有光辉的一面以及人性之美可以将丑陋的人性进行感化,故作品中的主人公塑造有 “真善美”化身的倾向。如在《还珠格格》中,民间小燕子与龙裔紫薇因“意外”调换身份,在宫中上演真假格格,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在皇宫中,小燕子不断闯祸,而紫薇、五阿哥等人不断替她解决问题,展现各种人性美;在宫外,仗义勇为的小燕子,遇到不公平之事,会拔刀相助,体现出美的人性。即便是处处为难小燕子与紫薇的皇后,最后也在她们营造美的人性环境中被感化。作者一直宣扬着人性之美,作品中极少有恶贯满盈的人或具有立体化人性的人物出现,这样的作品确实有指引人向善的作用,可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却显得幼稚、单薄。

辛夷坞汲取了琼瑶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足的教训,在结合时代社会、读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出了新的人物性格。在其作品中将人物呈现出立体化人性,塑造出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复合型人物。以《蚀心者》为例,方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帮助爱人傅镜殊,最后却不仅没有得到他的爱还成为植物人。小说有写到从小失去母亲的方灯,在看到孤儿苏光照被恶霸傅至时欺负时,会伸出援手,体现她人性美的一面。可作者笔下的方灯并没有一直以天使般形象出现,而是呈现立体化人性。她为了爱人傅镜殊的身份不被揭露,不仅错手杀死自己父亲,还利用美色成为傅家代理律师陆宁海的养女,最后为了毁灭亲子鉴定资料,导致陆宁海车祸而死。为了帮助傅镜殊成为企业继承人,她步步为营,失去了单纯的本性,呈现出人性之丑陋。而从小受尽冷落的傅镜殊,他为了权力与势力,一直利用方灯来实现他各种贪欲,并且为了利益与富家女签订合约婚姻。在辛夷坞的笔下,无论是因爱而变得奸诈、邪恶的方灯,还是被环境改造得冷酷、无情的傅镜殊,他们都被欲望、金钱、权力所束缚,贪婪地吮吸着周围的一切,结果不仅失去单纯本性,还失去了幸福。除此之外,辛夷坞在作品中还塑造了其他充满丑陋与复杂人性的立体人物,如因欲望而走向了死亡的陆宁海、趋炎附势的傅至时一家、见风使舵的小商店老板老杜等等,辛夷坞这种全方位呈现人性立体化的描写,不仅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且能呈现出更真实的世界,更好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独立的女性意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予女性的歧视和性别成见比比皆是,认为“男人是理性的、强大的、是积极进取、有优势、有权威的第一性,是女人的主宰者,而女人是感性、柔弱、无所作为、惟命是从的第二性,是附属于男人的弱者”。[4]对此,琼瑶与辛夷坞都注重凸显女性的独立意识、书写颠覆这种性别成见观点,展示出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但是其两者也有所不同。

琼瑶在其言情小说中呈现出独立的女性形象,且强调女性独立前提是必须拥有自己的事业以及在经济上独立,这样才能不依附于男人,从而赢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独立。如《庭院深深》中,章含烟为摆脱婆婆的压迫而远赴美国,十年后才归来。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女子,而是拥有自己事业并且在经济上独立,且能够带给柏家父女希望的女人。作者通过对含烟蜕变的历程描写,宣扬女性应该拥有独立女性意识,而不应该一味地服从于别人,这样才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

可是由于社会时代等原因,琼瑶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立女性意识只是处于萌芽阶段,而作为网络作家辛夷坞,其笔下女性意识却有所不同。辛夷坞笔下所创作的女性不仅从传统家庭的枷锁中释放出来,而且还融入社会之中,人生视野更加广阔。她们拥有自己的男女朋友、事业和经济上的独立,且能够坚强地面对挫折与失败,总之辛夷坞笔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更加强烈。如《山月不知心底事》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坚强奋斗、有着自己事业、拥有独立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向远,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亲与弟弟就相继去世了,她与妹妹向遥靠着自己的努力,通过招待旅客、卖纪念品来维持生活。大学时期,向远做兼职、帮人写论文,甚至在宿舍做小生意来维持经济收入,她一直自立自强地生活着,不依附于任何人。后来,为了报恩,她辞职回到江源,善于利用人才、运用商业头脑将四面楚歌的江源扭转乾坤,逐渐走上轨道,成为G市知名企业之一。作品中向远从年少时独自撑起整个家到如今撑起整个企业,其一生都在奋斗着。无论是逆境还是在顺境中,她依然乐观地面对着这一切,积极地活着,她不依附于爱人,甚至可以为爱人撑起一片天。辛夷坞笔下的女性都拥有现代都市女性自立自强的独立女性意识,不依赖其他人,做到生活与精神上独立,能够独自掌握自己命运。同时其笔下女性形象仍富有女性的独特魅力,因为她知道“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非要求女性雄化,或放弃为妻为母的天职,而是要以自己的行动使社会不仅在舆论上,并且在实际上承认,这个世界是由女性和男性共同创造的,谁也不是谁的附庸”。[5]

(二)蓝莲花的网络武侠言情

蓝莲花是谁?当代主流文坛上见不到有关该位作家的任何讯息,在学术界无从寻觅些微有关她的批评。据百度搜索引擎上方知:蓝莲花,著名网络文学网站“晋江”上的专栏作家,其作品以武侠言情类为主。蓝莲花作品的最吸引读者之处在于其突出的语言才华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该作者在遣词造句、意境营造方面颇为考究,尤其善于环境描写与心理独白;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流动,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能从不同场景中多角度地讲述同一故事;擅写各个人物的多重复杂内心和隐秘意识,常使用电影《罗生门》式的叙事手段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同一故事,从而于故事与人物命运间的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中建构起一个迷离、神秘的武侠时空。蓝莲花是辛夷坞最喜欢的网络作家,从大学时代就一直沉迷于她的文字世界中,因此其创作在潜移默化中深受蓝莲花影响。在写作结构上,辛夷坞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系列作品中连续、交替、重复出现,这一写法与蓝莲花的作品极为相似。而在人物形象、爱情观方面,辛夷坞也是有所继承与发展。

1.英雄儿女与都市男女

蓝莲花笔下的人物都极具理想化色彩,以女性外貌为例,无论是为了家族利益,而远嫁他乡的慕容湄和慕容宁(《湄澜池》),还是武功了得的女捕头纪华容(《一树碧无情》),她们都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而其笔下男主角都高大威猛、聪颖过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背景,如《千帐灯》有着超凡军事头脑的王爷萧采,《湄澜池》中懂得设计“天衣无缝”机关的池家二少爷池枫等等。这些人物无论是外貌、地位上都完美无瑕,同样在情感上他们也是专一深情。这样的人物描写过分完美、无可挑剔,反而显得空洞,缺乏有血有肉的真实感,具有“童话式”特征。将蓝莲花和辛夷坞作品相比较,会发现两者主人公描写有所不同,辛夷坞摒弃了蓝莲花的浪漫描写,更倾向于现实描写,全方面多角度地展现80后都市男女形象,更适合当代读者的情感需求。辛夷坞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高富帅型”,如池澄、傅镜殊、姚起云等虽都是企业继承人,有着殷实家境、英俊外貌,可他们却并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们获得成功仍需通过后天努力而得来。而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另一类型:“矮挫穷”型,他们多为职业普通的市民,如吴江是医生、丁小野是服务生、郑微是秘书、赵旬旬是会计等等,他们过着朝九晚五的打工一族生活,这样的人物贴近读者生活,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和代入感。除了工作、家庭背景寻常外,作品中多数人物的外貌也颇为普通,郑微、苏韵锦、向远、赵旬旬这些女性的外貌都较为平凡,并非国色天香、绝色佳人。即使作品中有些女主人公,如封澜、顾止安、方灯等有虽着姣好的面容,但仍并非倾国倾城、闭月羞花。总之,辛夷坞笔下的人物,给人以红尘中邻家兄弟姐妹的真实感觉,其故事、人物宛如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2.理性的爱情观

黑格尔认为,男女在爱情中的地位和投入是不对等的:“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第一阵狂风吹熄掉”。[6]爱情于女性来说极为重要,她们坚信没有了爱情就没有了生命的支持力。蓝莲花为了展示爱情的重要性,她笔下人物的爱情常表现为轰轰烈烈式或缠绵悱恻式,向读者描绘了“爱情至上”的童话。《千帐灯》中为家族报仇的丁湘爱上了仇人萧采,因爱而放弃报仇,也为了爱人,而不顾危险替他去敌人的军营救回太子。当萧采身患疾病将不久于人世时,丁湘心中已经笃定要随他而去。爱让丁湘忘了仇恨、忘了危险和忘了自我。这种不顾计较,只为了爱人能够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之爱,确实是将爱情至上、爱情的唯美观念融入其中。可见,蓝莲花的爱情观是理想化的、极致化的、唯美化的,是远离现实生活的爱情。爱上一个人而努力地奉献一切,这一点在辛夷坞作品中也有所继承,但不同的是辛夷坞作品中人物并没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而是传递了一种理性爱情观:“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朝华出版社2007年)辛夷坞在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向读者传达了她理解中的爱情:其实,爱情并非是人生中的唯一,我们不应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更不应该成为爱情囚奴;而是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去看待爱情,在爱时应勇敢去爱,当爱已不在时,应洒脱而去,不被爱束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微和好友阮莞,在爱情方面,她们都积极追爱,却不束缚于爱。郑微努力考上了爱人林静所在城市的大学,可是他却悄无声息地出国了,后来知道他离开的真相,郑微也没有因此颓废。在失去林静的日子里,她依然享受着大学生活,参加社团和结识朋友,生活如鱼得水。后来,郑微喜欢上了陈孝正,且制定一系列攻略疯狂地追求他。最后他们相爱了,那段时光对于郑微来说是最甜蜜的,她以为可以就这样一辈子,结果陈孝正为了前途,选择了全校仅有的两个公费出国深造名额,放弃了郑微。两次遭到被爱人抛弃,郑微依然坚强地接受事实,没有纠缠、没有挽留爱,而是在失去他后,独自来到婺源,在那里埋葬了过去,埋葬了爱情。而阮莞同样是爱得理性,她和赵世永牵手走过了高中时期朦胧爱恋,跨过大学期间煎熬的异地恋,但在多年后她才懂得青春时期最初最好的感情已不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在爱将成为过去时,她毅然选择离开。

“爱情主题几乎在每一部‘青春电影’中都得到了彰显,对于目前的大陆‘青春电影’来说,爱情主题是导演们类型意识最清晰的部分”,[7]而辛夷坞新都市言情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是建立在其对爱情浓墨重彩的渲染基础之上。在辛夷坞言情小说中,女主人公们大都会历经初恋、暗恋、失恋,但她们能在爱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大胆追求自己所要的感情,在感情受伤时迅速坚强。为了所爱的人,郑微积极表白、勇敢争取,她的爱是纯粹的也是霸道的;而阮莞是专一深情的爱,不顾距离阻挡,一直守候着。无论郑微还是阮莞,她们在追求爱情时都努力奋斗,当失去爱后勇敢地独自舔着伤口,不挽留、不纠缠、不乞求,体现了现代都市新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人格魅力。辛夷吾通过该类言情故事向读者们,尤其是向女性读者提供这样的都市爱情指南:在爱情方面,作为女性应该时刻掌握选择的权利和权力,这样才可以不被爱所束缚、所伤害。

三、现代新文学传统对言情小说的重塑

辛夷坞新都市言情小说的成功离不开网络文学的崛起,更与现代文学新传统对言情小说的重塑密不可分。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和新文学运动在对古典文学“旧传统”的反对中,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规范和新理念。胡适在进化论的视野下倡导“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的理想书写,鲁迅在《呐喊》、《彷徨》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在救亡与启蒙的起伏中,中国现代文学由此踏上了一条以白话文为形式、以现代文化为内容的新传统②建构之路。此后,乡土文学、左翼革命文学、新民主主义文艺等在历史的激流中与“五四”文学革命的传统汇流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新传统的主流和显著成分。

但现代文学新传统的建构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它在广为接受和传播的同时仍长期处于古典文学“旧传统”的包围之中。古典文学中以诗词歌赋、通俗传奇等为主的“旧传统”构成了现代文学新传统的“隐性”成分。古典文学中的通俗传统在中国民间向来具有强大的传承基因,那些才子佳人、英雄儿女、帝王将相、江湖好汉们的故事和传奇让国人沉溺于其消遣悠闲、轻松游戏的趣味中。它的世俗性、娱乐性、商业性与新文学所具有的科学民主、启蒙批判等现代品格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某种程度上,现代文学的大多作品在宣扬启蒙理性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中国民众强大的审美接受传统,即受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三言二拍、七侠五义等熏陶而成的雅俗融合、含蓄蕴藉的审美经验。所以,“事实上, 从‘五四’到1949年, 新文学小说虽占据了文坛的制高点, 被视为正宗, 但在它周围汪洋悠肆的仍然是通俗小说之海。通俗小说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批判挞伐而止步不前, 而是以铺天盖地之势, 昂然挺进于广大读者群之中”。[8]通俗文学即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仍拥有庞大的读者市场,如新文学史上就有鲁迅的母亲不喜读鲁迅小说,反而时常要鲁迅给自己买鸳鸯蝴蝶派作家徐枕亚、包天笑、周瘦鹃等人所作的通俗小说之掌故。

在新旧文学长期共存互争的背景下,鸳鸯蝴蝶仍风靡、海派文学常盛行,市民们对通俗文学大量的、持续性的消费无疑宣告了现代文学书写的某种缺失、乏力。民初的通俗小说继承了强大的说书人传统,擅长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道尽人世沧桑、儿女情仇;同时,通俗小说在社会时代、新文学的影响下也出现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变革:“到‘五四’时期, 判断通俗小说的标准明显变化, 不再有古代那种文体类型的决定性作用, 而主要是衡量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新文学小说在对旧小说的批判中诞生, 其突出标志是时代精神加欧化技巧。通俗小说则以娱乐主义加传统技法为标志,但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读者需求, 已开始学习借鉴外国小说和新文学的优点, 逐渐趋向与新文学小说遵循同样的美学原则”。[9]综观民初时段的通俗小说创作,它们就大都能及时地结合时代文艺的需求而创作出改良型作品,如徐枕亚的《玉梨魂》与吴双热的《孽冤镜》不单内容上都为表现青年人婚姻不自由的痛苦,而且“——就连其叙事技巧——《玉梨魂》结尾处插入筠倩之临终日记,《孽冤镜》借第一人称之见闻介绍朋友的爱情悲剧——都是直接模仿《茶花女》,《玉梨魂》之叙事人甚至‘有东方仲马之名’”。[10]综观现当代文学发展长河中的通俗小说与新文学小说的交锋,可见出通俗小说的创作大都能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和新文学小说的创作手法,如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多变为“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的悲剧结局、多条情节线索的结构、注意将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作为表现中心等。

清末民初以来,传统的通俗小说又演化为多种类型,有言情、武侠、黑幕、社会、侦探、科幻等。这些类型中,言情小说在通俗小说中因其突出的日常化、休闲化、娱乐化的特性而备受当时市民大众的喜爱,“单是言情小说,时人又强分出‘惨情’‘孽情’‘烈情’‘妒情’‘哀情’‘艳情’‘怨情’‘幻情’‘苦情’‘侠情’‘奇情’等诸多情节类型,并冠于每篇小说之首,无非是渲染故事之新奇曲折”。[11]将言情小说细分出如此多的种类,可见大众对小说叙事的阅读趣味重在“情”的多元、变化和细腻。同时,这些不同类型的通俗小说受戏剧电影、报刊传媒等现代传媒和综合艺术的影响,更常将多种类型杂糅于一体,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纸醉金迷》等社会言情、武侠言情类小说。言情小说或悲或喜、或传奇或梦幻,于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中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和钱财。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给后世通俗创作的繁荣和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0年代的张爱玲热、延安解放区的赵树理方向、50—70年代的革命通俗文艺、80年代台港的言情武侠……及至当下网络言情的风靡,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大陆早已有之的强大通俗传统。

琼瑶和蓝莲花的作品作为辛夷坞言情小说的主要文学资源,她们的写作内容、传播媒介、艺术手法、时代文化等虽有很大不同,但她们的创作来源于经现代文学新传统中改造过的言情小说新传统。琼瑶式的言情小说大多以师生恋、婚外恋、老少恋、多角恋等为题材,于这些富有浪漫情调的爱情故事中突显人性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个体对真情与尊严的诉求,在古典意境的营造中讲述一个个缠绵悱恻、爱恨交织的爱情童话;而网络作家蓝莲花所写的武侠言情,故事多是虚化时代背景中的红尘有难、英雄多悲、儿女情长,江湖间的门派争斗、世仇宿怨都终为“情”所化。辛夷坞于“转益多师”间,通过向这两者的学习和借鉴中生成了自己的“暖伤青春”言情风格。辛夷坞继承与发展了琼瑶与蓝莲花在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爱情观等方面艺术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且其作品的个性化、互文化、诙谐化、女性化等特点使得她在海量的网络文学上形成了辛夷坞式的言情风格,从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消费文化日益高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新一轮以都市言情、玄幻武侠等为主要书写内容的通俗文学生产与传播的热潮。及至世纪之交,“作为网络文学文本标志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爆炸性的话题引导了2000年文化圈所有精彩纷呈的故事,它第一次将‘网络小说’的字样引进了我们的文化视野”。[12]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原创小说在短时间内走过了BBS时期的碎片化、随意化、短篇化,后经由一批大型商业化的文学网站、文化网站的孵化,如榕树下、博库、起点、晋江原创、红袖添香、潇湘书院、逐浪、言情小说吧、纵横、飞库、世纪文学、17K、搜狐、网易、新浪等,使得作品的题材体量、文体语言、内容形式日益多元丰富,网络文学得以出现了类型化、通俗化、影视化的创作趋势。网络原创小说的迅速繁荣制造了当代中国一种新通俗文学的风尚,产生了一大批成功跨界于网络小说、纸媒出版、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艺术形态间的网络作家,如痞子蔡、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吴过、Sieg、慕容雪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今何在、当年明月、血红、酒徒、唐家三少、流潋紫、辛夷坞、蒋胜男等等。这些作家纷纷以其富有个性的创作组合起了网络原创小说的主要板块,如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网游小说、军事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灵异小说。各个文学网站的板块分类大同小异、趋同度高,其中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则因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迅速扩张而俘获了大量网络读者的眼球,并随后衍生于纸媒出版、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的再次传播中。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深入民心,且以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击着当代文坛。虽然网络作品良莠不齐,可是我们却不可忽视其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作为都市网络言情作家,辛夷坞个性化的“暖伤”风格作品已连续多年成为广大读者最喜欢的言情作品之一,其作品不仅网上点击量高,出版的图书也长期霸占销售排行榜桂冠。然而,其作品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创作风格上趋于模式化、套路化、媚俗化。作品以“青梅竹马”式爱情居多,如向远和叶泽骞(《山月不知心底事》)、顾止安和纪廷(《晨昏》)、司徒玦和姚起云(《我在回忆里等你》)、韩述和谢桔年(《许我向你看》)等。这些故事多大同小异,其“暖伤青春”的风格一直贯穿于其系列小说的生产中,在艺术风格上缺乏探索和突破。第二,网络文学的诸多弊病日益显露。辛夷坞最初的写作是不带有功利性,可是后来成为签约专栏作家后,其写作必然将网站、公司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放在首位考虑。特别是其作品和影视触电联姻后,她作品的功利性、消费性、商品性更为明显,因为“网络言情小说就是为了娱乐和经济利益而存在,在数量极为庞大的小说群中其作品能否脱颖而出和点击率及效益直接挂钩,所以对于作者而言读者需要是第一位”。[13]辛夷坞身为网络作家,自然无法回避网络文学中的这些弊病。所以辛夷坞后期作品的创作主体性逐渐削弱,她不再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创新,而着力于如何将青春故事编得更引人入胜、更吸引眼球,以求达到畅销盈利的效果。另外,其后期作品大量涉及过分露骨的性爱描写。如果为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性描写是无可厚非的。但纵观其后期作品,会发现作者对于性爱方面的露骨描写,显然是为了迎合当今某些读者的低俗趣味,失去了其前期文学创作中的清纯气息。

结 语

综上所述,于辛夷坞作品中能见到强大的言情新传统给予其创作的影响,更能发现她对言情小说新传统的时代改良——以现代都市新中知识女性爱情、成长和闺密友情为主要内容的“暖伤青春”风格叙事,这成就了辛夷坞言情小说的独特品格。辛夷坞通过网络、影视、纸媒等复合媒介的传播,使其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青睐。辛夷坞的作品多书写80后都市男女生活,因此对她的作品进行研究对当代都市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具有了多重的价值意义。当代学术界如何看待、接纳、审视网络文学与现代文学新传统的关系,辛夷坞的作品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注释:

①辛夷坞,女,1981年生于广西桂林,原名蒋春玲,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金牌作家,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专职作家,现签约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当下最受欢迎的80后女作家之一,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其所有作品均长居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并陆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

②温儒敏、陈晓明等认为:“所谓现代文学的传统,不是虚玄的东西,它主要指近百年来那些已经逐步积淀下来,成为某种常识或某种普遍性的思维与审美的方式,并在现实的文学/文华生活中起作用的规范性力量。其实,现代文学传统也有相对稳定的‘核心部分’,这些部分容易获得共识,对当代文学/文化生活的规范影响力也大。最明显的,是以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文学语言的确定,这也是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最重要方面。”(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猜你喜欢
言情辛夷琼瑶
你好,我叫乌鸫
“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写给失踪者的信》获言情作协大奖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
读者来信
《独家星劫》首发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