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与陈国文化

2017-03-11 22:15张海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陈国东夷歌舞

张海楠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

1 陈国简介

上古时代有一个著名的部族首领,叫做舜,他就是陈国的远祖。在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夏商时期,舜的子孙并不显赫。直到武王伐纣后,舜的后裔被追封,封于陈。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挥兵北伐,灭陈国。陈国前后经历了二十五世,延续了大约五百年之久。在陈国分封初始之时为二等大国,爵位为“侯”。陈国处于淮河北侧,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时期,陈国都处于相对安宁、闲适的状态下。一直到春秋中期,楚国人开始不断征战,陈国受到楚国较大的打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依附于楚国。成为附属国的陈国再无宁日。其他诸侯国对陈国也是左右夹击。为了更好地生存,陈国不断地与各路诸侯联盟,苟延残喘。陈国经历了两次王国,后又两次复立,最终被楚人所灭。陈国所在的地区在古代是华夏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结合点。初秋时期,陈国文化受到楚国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但是陈国文化本身的特色却得以保留,虽然政权上成为别国附庸国,但是文化仍然保持独立。

2 东夷民族与陈国土著文化

陈国的首都位置在很多的历史著作当中都有所涉及,比如在《汉书·地理志下》当中有提及:“陈国,今淮阳之地。”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当中也提到了:“沙水又东径长平县故城北,又东南径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并都之。”这里所说的沙水就是指现如今的沙颍河,其支流新蔡河西岸就是古代陈国的都城。

古代陈国所在淮阳一带,那里就是东夷部落的主要活动地。上古时期的东方部族领袖人物帝俊、羲和以及太昊伏羲等,其子孙都生活在夏商周时期的东夷部落。但是后来,有些支族进行了西迁,到达了今河南以及安徽等地。来到河南西部周口地区的就是当时的东夷伏羲部落。后来的考古资料证实了周代陈国的故地就是现如今的周口淮阳地区。在淮阳县附近发掘出土了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遗址。这两个文化遗址就是东夷先民创造的,从时间上可以判断,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前,东夷民族就已经将大汶口和龙山文化传递到周口,其中包括伏羲后裔。从一系列研究中可以得知,陈地的土著文化就是远古的东夷文化。其特征十分明显,东夷人主要是以狩猎为生。他们的衣着主要为皮服,并没有纺织品,所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他们非常崇拜鸟和太阳。“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就从这一文化中衍生出来。东夷文化的重巫祠特征延续比较久远。东夷人虽然也进行了农耕生产,但是很大程度上受到原始习俗的影响,发展水平较低。

3 周代陈国文化的演变

3.1 陈国文化的继承和吸收

这里提到的继承是对土著文化的继承,而吸收则是指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孟子曾经提到过舜为典型的东夷人,而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有指出,舜为冀州人。这两种说法表面上矛盾,实则统一。因为,舜最早居住在山东地区,是东夷部落的主要成员。多年之后,舜的一个分支部落西迁到山西等地,并发展壮大建立了古虞国。司马迁所说就是这个古虞国。奴隶社会开始之后,舜的后裔又迁回到山东以及河南地区,仍然建立虞国。据载,这就是西周陈国。陈国本属东夷一族,因此,很容易接收土著文化。陈女嫁到周王室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陈国虽为异姓,但与各诸侯国联系密切。陈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包括陈国的青铜器、铭文等都与中原十分相似。陈国的墓葬也采用了周王朝的礼仪。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东夷文化中的人祭制度逐渐取消,朝着文明化的方向发展。

3.2 原始巫文化

陈国的巫文化在两周时代是非常著名的,这种民俗在诸多史料当中都有所记载。《汉书》中曾有云:“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陈国人的巫文化是其本土文化,将这种文化的盛行归结于某个人的作为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在短时间内想要形成一定特点的地域文化必须有本土文化为基础。这种巫文化从民间的风俗不断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一种贵族文化,实现了合法化,成为陈国文化的重要分支。当时陈国大姬用这种文化来祈祷、祭祀,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规律,但是在当时来说,祈祷和生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大姬以后对于巫风巫术更加重视。后来,陈国的巫文化与伏羲、女娲的传说进行了结合。求子礼仪和行为被推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

4 《诗经·陈风》与陈国文化

在《诗经·陈风》当中收录了典型的陈国诗歌十首。诗歌性质主要是政治讽刺,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歌舞、婚姻和爱情的诗歌。《陈风》与《诗经》当中的其他文章相比,风格不同,民风民情也有差异。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歌舞之俗与自由恋爱

先秦时期的婚姻礼仪对于民众并没有发挥约束力,自由恋爱盛行。人们自由地寻找爱慕之人,私自定情。一般男女会借助春游的时机来表达爱意。在《陈风》当中,自由的爱情往往依靠歌舞带动。比如,《宛丘》诗云: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诗中体现出人们在歌舞之时用鸟羽来作为歌舞道具,同时也表现出陈人崇拜鸟。诗里面主要表现出男女互唱情歌,以歌舞相悦的情景。

4.2 上行下效与浪漫之风

古代的诗词、歌曲、舞蹈三者融为一体,唱歌离不开舞蹈。在周代,礼仪的规范十分严格。上层的贵族尤其欣赏的音乐,而下层人民有其欣赏的音乐,这就有雅俗之称。但是在陈风当中,雅俗共赏成为一大特点。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将歌舞作为乐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陈国这种独特的歌舞文化促进了文化开放性的发展,对于统治者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性。民间的巫文化盛行,婚恋风俗较为开放,贵族也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上行下效,自由浪漫之风在整个陈国盛行。

5 结语

总而言之,古代陈国的文化在奴隶社会开始之时即位东夷文化,在周代之后对中原文化进行吸收,但是却保留了自身的土著文化特点。陈国人十分尊重鸟和太阳,重视巫文化。而且陈国人能歌善舞,自由浪漫的婚恋之风弥漫整个陈国。《诗经·陈风》当中对于这些文化特点的记载十分全面。现如今,专家和学者们也在不断对陈国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相信不久将会有更为丰富的陈国文化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

[1]任百平.《诗经》中的巫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赵璐.秦、豳风诗与近楚风诗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陈国东夷歌舞
十四国诸侯云集戚城意欲何为?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楚庄王伐陈
从莒地岩画看东夷人的崇日文化
仙君泡妞记
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