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祈福品牌,强力推进北镇文化大发展

2017-03-12 05:59于九江北镇市文物处121300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北镇祈福梨花

于九江 (北镇市文物处 121300)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祈福品牌,强力推进北镇文化大发展

于九江 (北镇市文物处 121300)

北镇是辽宁省的旅游大市,也是文化大市。北镇医巫闾山千百年来一直以其尊贵显赫的历史地位、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雄奇峻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北镇的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北镇就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祈福品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一、祈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镇的“五大文化”

(一)以灵秀医巫闾为统领的镇山文化是北镇祈福文化的核心

1.原始祭祀。镇山文化也称祭山神文化,分为原始祭祀和皇家祭祀两大部分,北镇医巫闾山是古代先民的祈福圣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闾山东麓留下了大市郭大发、小井子南山、大亮甲等古人类生活遗址。闾山原始部落早期的祭山神活动,是北镇庙建庙立祠前的原始祭祀。

2.皇家祭祀。医巫闾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的神山、圣山。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起,凡遇大典,都要亲自或派遣官员来医巫闾山告祭。 满清王朝的祈福祭祀活动达到巅峰。黄山、泰山、华山等诸多中华名山和医巫闾山所不能比称的就是这厚重的祈福祭祀文化和镇山文化。可以说,医巫闾山遍布着历朝多位皇帝的足迹。

(二)以神奇青岩寺为典范的宗教文化是北镇祈福文化的灵魂

歪脖老母是“望海观音”、居士的化身、信士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祈福女神。歪脖老母的崇拜是祈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代表和典范,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吉祥文化。如今的青岩寺景区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佛教道场,已远远超过中国佛教的其他四大道场,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祈福圣地。

(三)以雄武广宁城为标志的历史文化是北镇祈福文化的根基

1.契丹文化。北镇是中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汇之地,壮观雄伟的古迹殿堂,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的摩崖石刻、摩崖造像遍布山间。显州下设三州三县,才有了今天的北镇古城。辽国的五处皇家陵寝,两处在北镇,九位皇帝三位葬在北镇医巫闾山。使北镇医巫闾山成为辽王朝统治阶级的龙兴之地,一方神山、圣山。契丹王朝提高了北镇的历史地位,增加了北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今后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2.古城文化。据资料记载,广宁古城始建于辽代公元947年,由辽王朝世宗皇帝耶律阮诏令修建。世宗耶律阮亲护父亲耶律倍灵柩由汴京归来,葬于医巫闾山,名为显陵。是年,世宗“移渤海国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县),于医巫闾山曰显州奉先军以奉护显陵”。“迁东京(今辽阳)三百户以实之”。在金朝统治的百余年中,这里是广宁府的驻地。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蒙古人建立元朝,广宁古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毁于战争。

古城经过多次重修,最后使南大门与鼓楼、双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站在南大门箭楼上,北观双塔、北镇鼓楼,正好北镇鼓楼在双塔中间,双塔在鼓楼左右。俗话形容说:“南门不正鼓楼偏,玲珑宝塔立两边。”充分说明古代建筑技术之高超。

(四)以烂漫梨花节为引擎的节庆文化是北镇祈福文化的平台

2016年,北镇梨花节已成功举办第26届。节庆文化成为宣传北镇、推介北镇的平台。在北镇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御路鸿运、福地花开”为主题,开幕式上,辽西高跷秧歌争霸赛、百余幅书画精品展上演了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交相辉映。一场清朝皇帝拜祭闾山山神的“祭山大典”重现更是吸引了在场游客的目光。本次梨花节将为期六个月,各类活动将从4月中旬延续到9月末。在北镇市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与省市旅游部门密切配合,使第26届梨花节这一节庆活动办的有声有色。

北镇利用梨花节这一平台,编写了镇山文化的总体策划,收集拍摄了300余幅照片,完成了镇山文化图片展的工作。镇山文化的展出为北镇庙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印制4万份宣传折页,发到各景区、景点和20个接待站。发函邀请省内外旅行社150余家,制作路灯宣传广告牌匾。为了让“祈福圣地·中华北镇”的形象定位深入人心,在“北阁路”安装730块“祈福圣地·中华北镇”的牌匾。在《中国旅游报》整版刊载北镇第26届梨花节的盛况,介绍了北镇旅游资源。梨花节前夕,在300家网站刊登北镇梨花节信息,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精心组织安排梨花节文艺晚会的编排与演出,文艺节目地方民族特色突出,节目新颖。组织青岩寺祈福仪式的祭山表演,重点邀请旅行社经理和旅游经纪人参加梨花节,同时制定一条龙的优惠政策,整体的批发北镇的旅游产品。明年将举办并组织全国性的梨花节摄影大赛,以梨花节做为推介北镇旅游资源的平台,重点把北镇的旅游资源推介出去,为北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举办梨花节的同时,北镇各大景区的佛令节也办得有声有色,青岩寺的二月十九庙会,六月十九庙会,九月十九庙会成为梨花节之后的重点旅游节日。节庆文化已成为北镇打造旅游文化的靓丽平台,成为祈福文化的浓厚渲染。

(五)以精巧满族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北镇祈福文化的传承。

1.闾山满族剪纸。北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闾山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成功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北镇书画。北镇绘画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好的美术教师和历代的传承。唱寿彭先生堪称北镇美术界的导师和领军人物。在任教期间,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和精英。

二、北镇旅游发展现状及下一步规划

(一)北镇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现状。

1.资源基础

北镇医巫闾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这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16处,县级166余处。是锦州地区及至全省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之一。

2.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的文化产业逐渐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按其行业类别,有以下六个主导产业:一是旅游产业。目前,我市已有十大风景区对游人开放。二是乡村文化业。主要包括,以鲍家乡张二利等为代表的采摘园六处,以观音阁街道河洼村等120家为代表的农家院,以西部山区葡萄带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观光示范点”和以常兴店镇青岩干红小酒堡等为代表的葡萄酒厂。三是包装印刷业。我市包装印刷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小型纸塑包装和小型印刷业也在蓬勃发展。四是城乡文化市场业和文艺演出业。我市城乡各类文化市场经营业户已发展到160家左右。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业。北镇国画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现已成为北镇新时期的两张名片,成为我们对外沟通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六是城乡电影放映业。目前,全市共有集体和个人放映队伍18支,每年放映约2000场。

(二)北镇文化的整体规划。

1.做大做强镇山神庙

(1)建设镇山文化博物馆。(2)每年举办祭山大典,增加活动内容。在梨花节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祭山大典表演队,为节庆活动增添内容。(3)建设玉泉湖文化小镇。

2.建设青岩寺宗教旅游文化区

(1)建设一个突出宗教文化的主题酒店。(2)培育具有佛教特色的素餐品牌。

3.以七处“国保单位”为依托,建设休闲广场和辽文化基地

(1)双塔休闲文化广场。以辽代双塔和崇兴寺为核心标志,建设休闲文化广场,激活崇兴寺双塔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周边文化商品的发展。

(2)建设辽文化基地。

4.建设乡村文化产业基地。

(1)打造万亩采摘园。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建设万亩葡萄长廊观光带。使葡萄长廊观光带向乡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

(2)建设梨花节观景台。打造50公里梨花带。在罗罗堡镇十字口、富屯乡龙岗子村和观音阁河洼村建设三个观景台。

5.建设北镇文化大厦。

在广宁新城筹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文化大厦,该大厦共有五个重点项目:

(1)国画作品展示大厅建设项目。将文化大厦变为北镇市“中国画活动基地”,也可称为“北镇画家村”

(2)剪纸作品展示大厅建设项目。对我市从事剪纸活动的民间艺人进行系统的分类,建立信息库

(3)民俗文化展示大厅建设项目。设立专业展厅及民俗文化演艺厅,

(4)多功能影剧大厅建设项目。影剧院含政务区、娱乐厅、培训中心及娱乐中心等设施;

(5)旅游购物中心建设项目。剪纸、刺绣、国画、布老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购物中心进行现场展卖,促进商品营销。

古城北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医巫闾山钟灵毓秀,博大精深。面对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文化宝藏,勤劳智慧的53万北镇儿女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秉承医巫闾山四千年的历史文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把北镇建设的更加光彩夺目,使北镇成为文化之城,旅游之城,文明之城。

猜你喜欢
北镇祈福梨花
头骨祈福
摸马祈福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辽宁:2021 年北镇葡萄减产不减收
农产品地理标志——北镇葡萄
梨花之歌
祈福
《梨花里的白》
基于SWOT分析法的北镇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