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风险决策研究

2017-03-12 13:24周海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脑电磁共振

周海波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风险决策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介绍风险决策相关理论模型和常用实验范式,结合不同研究技术论述现代风险决策研究,并指明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险决策;脑电;近红外;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97-02

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风险情境,在风险情境下进行决策行为是人类长期以来学会的技能。个体须在损失或盈利、损失或盈利的权重、损失与盈利关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方面做出最优选择。当个体不能预告决策情境各种备选方案的结果,方案不确定且概率已知时,便构成了风险决策。在蓬勃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推动下,人们开始探讨风险决策背后的认知机制。

一、风险决策的理论介绍

风险决策的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绝对理性、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风险决策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模型[1]。①基数效用理论。人们进行决策时,并不是依赖获益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愉悦程度所构成的效用,人们决策时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值,且效用与收效是对数关系时,会选择相对安全的小收益,而抛弃相对有风险的大收益。②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强调人们根据喜好和规则进行理性的风险决策,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定的,强调效用应该根据人们的主观概率进行计算,该理论逐渐发展为决策研究的主要方法。③前景理论。前景是指风险决策中的一个备择方案,近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彩票游戏。前景理论将大于参照点的部分视为受益,小于参照点的部分视为损失,强调在进行决策时是主动的,且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不仅考虑外在表征和内在表征,也考虑个体因素。④启发式理论。启发式理论是指通过信息搜索,把问题的呈现形式在人类大脑中加以改变,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依据心理学原则,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知识和有限的认知能力内作出正确决策。

二、风险决策常用实验范式

风险决策研究早期,大多采用自陈量表(如感觉寻求量表)的方式来进行,后续开发出了一系列实验室范式来开展研究,如剑桥风险任务,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骰子博弈任务等。①剑桥风险任务。具体实验模式是设定三种比例(3∶3,4∶2,5∶1),分别对应三种条件:高不确定条件、中不确定条件和低不确定条件。给被试呈现6个盒子,盒子颜色按设定的三种比例,请被试猜测黄球在哪种颜色的盒子里,不同颜色盒子对应的钱数不同。②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实验模式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场景,BART会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仿真气球,被试按键时可将气球逐渐吹大,每一次吹气均会有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气球会爆破),气球越大收益越大,风险也越高,如果气球被吹爆,则该气球的收益就为零或负值。在实验中,被试可以随时停止吹气以接受当前的收益,被试须决策是继续冒险还是停止冒险。③骰子博弈任务。骰子博弈是一种收益金额与概率均明确的风险决策任务,告知被试他的电脑与另一名被试的电脑已联网,两人看到的屏幕画面一样,进程条代表投骰子的力度,进程条越长代表力度越大,力度与骰子的点数之间有着某种规律,但并不代表力度越大点数越大,因此被试要认真观察自己和另一名被试的按键位置和相应点数,从中把握进程条和点数大小之间的规律,尽可能赢更多的钱。被试按键投骰子,两人投掷的点数和大于6则赢钱,小于等于6则输钱,等两名被试都投完骰子,分屏呈现点数比较信息和输赢信息,先反馈两人所投点数的大小,接着呈现合作赌博的输赢结果。上述这些经典的实验范式,可以依据研究要求进行适当修改,也可以与不同的技术手段如脑电、磁共振等相结合,成为探讨风险决策的有效方式[2]。

三、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下文选择目前流行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作为切入点,从行为学、电生理学、近红外光学成像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几个方面论述相关的风险决策实验。①行为学研究。在行为学实验研究层面,人们通常使用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概率等考察心理过程。如徐四华的研究中,探讨真实与虚拟金钱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使用BART任务,要求被试在虚拟奖赏和真实奖赏两种条件下完成BART任务,结果发现,真实金钱奖赏比虚拟金钱奖赏有更强的反馈学习效应,即当前的风险决策更容易受到前一次决策结果的影响,前一次决策成功会使个体接下来的风险偏好水平显著提高[3]。在另外一项行为学研究中,为检验风险决策理论中期望法则这一假设,梁竹苑等通过对指导语的控制设计了两类任务:风险决策任务和计算决策任务,要求被试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模式完成实验,结果发现,风险决策任务受决策者个体差异影响,采用的加工过程与计算决策任务不尽相同,并未按照期望法则进行决策,说明不能将期望法则假设作为人们决策的唯一指标。②脑电生理学研究。脑电记录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可以从毫秒级别考察外在事物的内在心理过程。在于凯的研究中,集中探讨了不同感觉寻求个体进行风险决策的行为表现以及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采用了爱荷华赌博任务,以测试被试的风险偏好程度。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风险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不同个体的感觉寻求程度对风险决策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感觉寻求个体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模式是“即时收益优先”模式,低感觉寻求组在负性反馈结果条件下比高感觉寻求组诱发更大的反馈相关负波,说明相对高感觉寻求组来说,低感觉寻求组对代表惩罚的负性刺激更敏感,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保守的选择。张娅玲等人在研究中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青少年风险决策的时间加工机制。采用剑桥风险任务,行为结果表明,被试在决策时,相对于效价来说更多地关注概率,在与奖赏匹配的高、中、低三种不确定性条件下都得到了证实。青少年在风险任务中的决策较多的是选择安全选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N400的波幅可能反映了不確定性程度,而LPC的波幅大小可能反映了结果评价准确性程度的高低。③近红外研究。近红外技术通过测量大脑内含氧与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情况推论大脑某区域的神经活动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在Cazzell的研究中,运用了功能性红外技术来研究在主动和被动的风险决策中,性别差异所引起的健康成人的前额叶皮层的含氧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实验选取了四十名成人参与者完成主动和被动两组BRAT任务。结果发现:在被动模式下只有很少的前额叶皮层激活,而在主动决策并赢得金钱和在所有的实验中输钱都能激发较强的前额叶皮层激活的被试中,女性的主动决策中得到损失比男性在相同情况下有着更强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但在主动决策获胜的情况下却无明显差异。在另一项同样使用近红外与BRAT任务研究中,Li考察风险决策中年龄与性别因素的差异,选择男、女青年与老年被试,结果发现:在大脑激活模式、激活量与脑—行为相关中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年老者前额区皮层激活量明显下降,年青被试更倾向于冒险,年老者更倾向风险规避,年老被试在性别上都倾向于大的前额皮层激活增多与风险规避,但年轻被试却体现出了性别差异。④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fMRI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无创记录大脑血氧代谢情况。Rao的研究运用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检验“加权过程”是否存在于风险决策中,分别采用两种风险决策任务(判断决策任务与偏好决策任务),研究表明,两种决策下,表征概率与回报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不一致,说明风险决策并不一定存在“加权过程”。在Rao的另外一项研究中,为探讨决策偏好的改变是与决策相关的博弈结构还是已有决策策略的变化有关,让被试在已有期望值上完成适应于单次决策与多次重复决策(100次)的高风险高回报与低风险低回报任务,通过脑区激活结果发现,支持风险决策中的二重加工观念,即依据单次或是多次决策来修改决策策略。

四、结语

风险决策会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学界对风险决策的研究也不会止步。现有研究从多个理论视角,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也发展起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但由于风险决策涉及的因素众多,技术手段有限等,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将来研究中,可以加强实验范式的生态性,设计更贴近现实风险决策的实验范式来深入细致探讨其机制,也可以加强对现有技术手段的挖掘或是联合多项技术(如EEG与fMRI)等综合考察风险决策。

参考文献:

[1]刘雁霞.决策风格、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4.

[2]张娅玲,袁文萍,刘雷.青少年风险决策的时程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探新,2011,(03):223-2290

[3]徐四华,方卓,饶恒毅.真实和虚拟金钱奖赏影响风险决策行为[J].心理学报,2013,(08):874-8860

猜你喜欢
脑电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第五章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