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微党课”的理论实践探究

2017-03-12 11:28徐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微党课朋辈教育大学生

徐颉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朋辈”的作用发挥有效性也逐渐受到肯定和重视。本文将在吸取国内外朋辈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朋辈微党课教育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条件保障、效果评价等进行系统研究,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教育;微党课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55-02

朋辈教育指的是具有相似年龄、生活背景、爱好兴趣的一类人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名家名句都证明古人也重视朋辈的作用,对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已有初步的认识。一直以来,高校发展大学生中共党员是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一环,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又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党课是对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却存在授课内容单一和授课方式单一的两大不足。如何利用朋辈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是目前很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朋辈微党课”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考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求在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随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重大课题的不断深入探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有效形式,“朋辈”的作用发挥有效性也逐渐受到肯定和重视。

如今大学生主要群体“90后”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不得不对原有的教育模式作出调整。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的。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有时候很难保证时效性。采取朋辈教育模式,将优秀大学生融入教育环境中,利用朋辈之间有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等特点,将其转化为党建工作,通过“朋辈微党课”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主体性德育的构建,弥补高校党校师资力量不足、现有党的理论知识培训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等问题,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朋辈微党课”教育模式的创新特色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认清当前高校党课教育模式的不足和朋辈教育的先进性后,创新新式,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朋辈”理念,利用“朋辈”作用进行党课教育,在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开创了一种新型党课授课方式。在实践中,学院精心遴选、充分发动优秀学生党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备课走上讲台,利用他们同样来自学生“朋辈”,但政治觉悟较为高尚、理论功底相对扎实、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在学生中威望高、号召力强等育人优势,以“党群互动、导人育己、共同进步”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导向,把“大主题”与“小切口”结合起来、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普通话”与“地方话”结合起来,把“一人讲”与“众人讲”结合起来,给同是学生的同辈讲党的理论,讲价值引导,讲形势政策、讲热点解读。真正体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灵活直观、通俗易懂,人人参与、教学相长”的教学特点,承载着向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传播党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是贯彻“四进四信”的新举措。经过学院多年来的实践和不断完善,该模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深受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的欢迎,也逐渐在实践中展现出自身的鲜明特色。

1.堅持正确导向,坚守党课阵地。学院党委要求微型党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讲党的理论,讲价值引导,讲形势政策、讲热点解读。因此,各支部书记作为指导教师按照这一要求,组织学生在选题备课阶段作了大量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认识清楚,党课不同于一般的演讲、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舞台表演,应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观点与论证的结合,讲求内容的广度深度,以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教学效果。从近期学生的授课选题上来看,有以《一个大学生党员的国防意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培养和塑造》、《党风廉政建设》等为主题的理论讲解篇,有以《现代社会的冷漠与责任》、《成正确小观念,构和谐社会》、《浅谈当代大学生素养》等为主题的价值引导篇,有以《从党员到“我”》、《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参加学科竞赛的经验交流》等为主题的学风建设篇。

2.完善管理机制,突显品牌力量。作为一项党建创新实践活动,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学院微型党课工作室,组建了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制订了微型党课工作室制度和相关评比制度,目的在于推进活动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员教育体系中的一张名片。各支部积极准备,对支部党课进行修改完善。在作品修改会上,指导教师分别参与了各支部的微型党课活动,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仪态方面给学生党员提出了修改意见,争取为最后的汇报讲演选拔出最好的党课作品。

3.创新教育形式,彰显朋辈效果。“朋辈微党课”以学生党员为主要力量,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学生党员通过潜心研究、集中备课、前期试讲、登台授课等形式,将党史党章学习和时事热点讨论活动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利于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将所学推广至其他同学。“朋辈微党课”的开展不仅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学习党史党章、关注时政热点的氛围,而且全面提升了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各年级学生党员小组通过选题、查阅资料、备课、试讲、登上讲台正式上课等活动,传播党的先进知识,发挥党员正能量,使党课学习不再流于形式。学生党员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考试中成绩较往年有大幅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及党性修养有显著提升。

三、“朋辈微党课”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启示

“朋辈微党课”教育模式是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上做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学院在朋辈党课队伍建设、党课主题菜单体系、备授课技能培训、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制度规范条件保障、效果评价激励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实践中,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无论是在备课、授课还是听课中,都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带头作用,克服了以往党章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病。学生党员不仅通过各自的授课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党史党章,更是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四个全面等时政要点和热点问题,掀起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热潮。2015年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完成了80堂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朋辈微党课活动,听众累计达1800余人次,范围覆盖全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实现了朋辈微党课“新老互动、导人育己、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

总之,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朋辈微党课”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挖掘内涵、创新形式。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改进工作方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合理运用好、建设好“朋辈微党课”,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杜静.略论“微时代”高校“微党课”建设[J].教学改革,2016,(17):147-147.

[2]贺丽,陈晨.“微党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优势与意义[J].高校党建,2014,(474):40-41.

[3]黄晖.新媒体时代高校“微党课”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31):48-51.

[4]靳妍钰.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探析[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4,(142):107-108.

[5]李锦红,田怡萌.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朋辈教育能力建设问题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5,(35):59-62.

猜你喜欢
微党课朋辈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