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3-12 11:54阎志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

阎志军

(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演进以及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新形势,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势成必然。本文结合作者所负责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对全英语授课的相关安排做出了说明。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通过启发式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通过对课程论文提出要求,促使学生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16-0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展全英语教学正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一批全英语课程模块已嵌入现行课程体系之中。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国内高校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教学研究成果还较少。相比而言,由于其专业属性与培养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更具有标本性意义。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所负责的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情况,在此谈谈自己的相关体会。

一、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按照国内多所高校的一般培养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及优良的知识结构,还要能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通常是指英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专业交流,但在现实中,这并未得到较好实现。囿于条件限制,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主要还是用中文讲授,采用双语教学的也较少。在读期间,学生也可能修学由外籍教师讲授的语言方面的课程,并且还有相关的公共英语课程,但其均较少与专业课程产生交集,并且在学习安排上也缺乏连续性。结果一般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研究生完成学业时,不仅英语口语水平欠理想,就连相对简单的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也难以写好,培养质量打了折扣。

在实施改革开放已近40年的今天,作为对英语有着特殊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其研究生专业课程推行全英语教学不仅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遭遇挫折,但经济全球化依然在稳步向前发展,同时,以美国主导的TTP和TTIP為代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也已成蔓延之势。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双重作用下,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乃至文化层面的联系更加密切,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挑战也日趋严峻。就国内情况而言,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的对外经贸发展也在转型,在货物贸易处于调整之际,企业对外投资、服务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正在提速。我国对外经贸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未来涉外经贸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通过在专业课程上普遍实行全英语授课,从专业层面显著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生的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无疑是应对新挑战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采用一种全球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来相互沟通,以顺畅地进行贸易、经济及文化交流,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该角色已非英语莫属。当前,在全球数千种常用语言中,英语的地位及使用疆域都是其他语言难以颉颃的。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正在并且必将进一步强化英语作为全球事实上的通用语言的地位。我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涉外经贸专业人才的使命,内在要求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国际化倾向,而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自然构成该专业研究生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上普遍采用全英语教学,将真正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这样的目标。

二、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实践

“全英语教学”的内涵,是指在课程的教、学全程中使用英语,教师要选用英文专业教材或文献作为主教材,制作并使用英文课件,运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同时还要布置、批阅英文作业,考试或考查需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显然,在教材课件、授课语言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全英语教学与传统的中文授课有着显著区别。这里结合笔者所负责的International Brand Management及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Environment两门课程,就其全英语授课情况做简要介绍。

(一)教材使用与课件制作

在两门课程上,我们均给学生指定了相关英文原版教材及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学习,但在课程教学中,则更加注重PPT课件的运用。我们认为,与本科教学注重传授知识不同,研究生全英语教学更应侧重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其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以英语作为工具来实现。在全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应在广泛借鉴教材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点做有机整合,形成连贯内容体系,并通过英文PPT的方式将其逻辑性强地呈现出来。在课程教学中,教材主要是起辅助作用,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巩固其知识基础。同时,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即给出相关网上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寻自己所需要的文字材料与视频、语音材料。

教学课件体现着教师对课程结构及内容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课件制作上,如果PPT页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英文文字及知识点,未必会受到学生欢迎,反而可能令其产生畏难心态。而简洁地列出知识要点,并辅以对应的图片和图表,乃至通过使用动画、漫画等形式来表现和说明,则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师的讲授上,并借助课件页面使其同步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及相应的逻辑关系,这将非常有利于实现全英语授课的目的。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事先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精心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课件,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教学安排与授课语言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确定每周上课1次,每次3节课。在每次上课结束时,教师会根据当日所授内容提出相关讨论题目,学生则组成小组依次认领题目。在下一次上课时,首先安排上次接受任务的学生上讲台,借助PPT用15—20分钟的时间对题目用英语做出回答和阐述,并同时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做出点评。由于态度上重视并有一周时间做准备,学生的PPT一般都制作精美,运用英语阐述题目和回答问题也较好地锻炼了其口语能力,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课间休息时,教师播放TED演讲或英美知名高校课堂授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个全英语的“浸入式”环境。

在国际贸易专业全英语授课中,在课堂上100%使用英语,既不必要也不现实。其一,学生已经或正在修读其他中文专业课程,对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名称及外国学者人名等使用汉语加以解释,能够使学生迅速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关联系,增强学习效果;其二,授课内容会涉及到中国经济、贸易及企业等情况,遇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和提法,使用汉语一带而过,可以避免拘泥于细节,有助于从整体上保证全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其三,全英语课程虽不是英语学习课程,但教师在授课时对所使用的部分英文词汇及短语等,在学生不理解时用中文简要说明一下,可以给学生以正向刺激,有助于扩大其词汇量,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从整体上把握,全英语教学要保证授课语言中的英语部分在90%以上。

三、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思考

由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尚属新生事物,在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学生接受能力、教材以及相关管理与扶持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需要及时加以应对和解决。在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所负责课程的全英语授课情况,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认识。

1.全英语授课的关键在于语言上的沟通,而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构成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一般而言,经过多年的学习与专业实践,授课教师的专业英语阅读乃至写作应无太大问题,但在一次课程教学中,要在几个小时里连续运用英语表述专业内容,并在其间辅以必要的连接语与学生展开互动沟通,除非是高学历资深“海归”,对长期习惯于中文授课的教师构成较大挑战。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日常上网观片等途径,已完全知晓纯正英语发音及流利表达应该是什么样子,即使其自身英语口语尚欠理想,但仍可能會以挑剔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英语授课。如果在语言沟通上难以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全英语授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显然,教师规范优雅的英语口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在传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激发其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但高水平英语口语的获取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并有机会参与相关培训及出国进修等。在高校目前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大背景下,要使全英语授课教师感到自己的投入能够获得对应的回报,产生出职业荣誉感,尚需要更高层面的有力度的政策倾斜来支持。

2.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有助于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考研,二是免试生。无论来源如何,他们都是本科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其英语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的在校本科生,并且普遍对全英语课程抱有较高期望。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不少研究生在英文表达和听说能力上仍欠理想。面对相对新颖的全英语授课,学生有可能因各种不适应而难以融入课堂教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埋头做其他事情。在缺乏学生积极响应的情况下,课堂教学难免沦为教师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为提高全英语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要相机把握好课程难度及语言表述外,还需要通过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即将课件及相关参考材料提供给学生,使其可以通过预习而事先知晓课堂所讲内容。教师则在上课过程中随机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当堂做出回答;或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其就特定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并使用PPT做课程发言。教师公开做出承诺,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以及教师英语发音等当堂提出异议。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要现场给出积极评价,并承诺将之作为其课程成绩的加分因素之一。

3.通过对课程论文做出说明和提出要求,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对于课程的结课论文,如果让学生自己选题,则很可能会落入“复制粘贴”的窠臼,且易跑题并在篇幅上难以控制。若给出题目让学生自主发挥完成,在其已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的情况下,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也主要是将构思好的中文回答对应地译成英文,虽然答案切题且篇幅也符合要求,但出现“中国式英语”在所难免。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给出题目的同时,也告知学生主要的资料来源,并对论文的篇幅、参考文献数目等提出要求,促使学生通过完成论文来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英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而言,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应是重中之重。在对课程论文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形成回答思路,然后有意识地借助网络或其他途径去搜寻相对应的英文资料,通过仔细研读资料进一步巩固所学,并且根据答题需要“化人为己”,在规定篇幅内将有关资料有机地组合起来完成答题。如此安排,学生既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英语的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其根据需要查找资料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凤玮.苏州大学研究生全英语教学现状及特色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与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的比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8):40-42.

[2]姜立杰.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3,(6):213.

[3]翁海波,康巧珍,安秀丽.研究生《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全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11-112.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课程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外部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