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2017-03-12 07:46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青州古城旅游业

冀 剑 蕾

(中共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 262500)

青州古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冀 剑 蕾

(中共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 262500)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州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独特优势。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古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整合,用文化元素强化旅游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做强青州古城文化旅游品牌,让旅游业成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青州古城;文化资源;旅游

2017年春,青州古城被评为5A景区。这既是青州市旅游业升级发展的新阶段,也对青州市旅游业品质内涵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创品牌不易,护品牌更难。要想用古城文化这个“杠杆”来撬动青州市旅游业的上档升级,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青州古城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以古城文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青州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也有助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古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青州古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古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保护,实现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青州古城的知名度,推动青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优势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通过创意来架起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桥梁。青州古城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青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进行挖掘,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性设计,进一步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拉长文化产业链,以文化创意促进文化消费,将青州古城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优势,可以有效促进青州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型。

(二)彰显文化资源魅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青州众多旅游景点是宣传青州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固了青州古城在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丰富而深厚文化。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一方式来对文化的内涵进行感知、鉴赏、体验、享受,从而达到放松身心和愉悦精神的目的,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综合。旅游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欣赏景点风光的直观感受,更多的是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青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发展极具古城特色的文化旅游,可以极大地发挥古城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让人们在领略青州古城风貌、品味古城文化的同时受到深刻教育。

(三)实现古城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

青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保护好各种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盘活那些市场空间大、市场需求大的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既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识,又可以创新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厚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基础,让古城文化资源在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实现“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有机统一。

(四)提升青州旅游业的文化品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云门山的摩崖石刻、青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驼山石窟造像群、龙兴寺遗址等是青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古城旅游景点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进一步强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增强旅游景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吸引力,有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力助推青州旅游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以文化旅游为龙头,休闲度假为核心,生态旅游为补充的资源带动型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实现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

二、青州古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的困境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2013年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青州古城景区入选5A级景区。

1.内涵挖掘不深

青州市是山东省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县(市)之一,共有回、满等少数民族2.7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9%。以回族、满族的民族文化为例,青州市对回族、满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和保护还不够深入细致,对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缺乏全面的开发和保护。也没有建成专门的民俗展馆、旅游景区、民族文化体验区,直接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旅游品牌的形成。

2.宣传力度不够

从外界对青州古城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来看,对这些资源的宣传存在着不足,直接影响到青州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以云门山“寿”字为例,虽然有“人无寸高”和“衡王献寿”的典故,也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了一些宣传,但多是些短期促销行为,宣传效果不明显。同时,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载体不足、销售网络滞后,致使青州古城文化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省内周边城市,古城的知名度与青州古城的历史地位不一致。

3.品牌建设不足

青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与全国其他的古城相比,差距明显。旅游业的品牌价值还不是很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不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佛寿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创新创意不足,档次不高、规模不大,从而影响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游客的忠诚度,品牌的塑造、维护和提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青州旅游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人员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相关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旅游人才队伍没有形成,制约着青州旅游产业向高层次迈进。

三、做好青州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1.加大对古城文化的宣传力度

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吸引游客,提升景区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要全面系统地定位青州的旅游文化,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地域特点,有的放矢地对青州古城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依托于昭德古街、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等众多的“国”字牌称号,对青州古城文化进行高规格包装、全方位宣传,提升青州古城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对青州古城旅游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通过“互联网+旅游”,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城乡资源要素整合,提升青州文化旅游的品质。定期推出青州古城旅游区宣传片、画册,编发景区简报,提高游客对景区的关注度。以“青州古城过大年”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静态的优质文化资源动起来,不断完善丰富古城旅游业态,提高青州古城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2.加强对古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

丰富多样的古城文化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也是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只有对青州古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城市肌理才能清晰,文化才会得以遗存,底蕴才能得以展现。要适时启动青州文化资源库建设,对于青州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评估、研究发掘、保护再生方面的排序,为交流和开发利用提供素材和依据。创新文化保护投入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投入机制。确立建设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对涉及到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地段的建设开发项目,要增加专家评审的程序,多方位论证,对文化资源进行最严格的保护。

3.加强对旅游品牌的维护提升

进一步完善景区硬件设施,提升景区软件服务,确保5A级旅游景区良好形象。一方面,明确品牌定位,对照5A级景区标准,在坚持标准、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更高的要求提升景区的软、硬件建设。以游客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加强常态化管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依托互联网,着力做好智慧景点建设,为游客做好游前、游中、游后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青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生态特点和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品味高、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对景区的常态化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经营行为,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打造“古城青州”旅游品牌。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流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确保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外出观摩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确保服务质量。要严把入口关,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从源头上确保服务质量。定期组织旅游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创新培训的组织形式,拓展培训的范围,丰富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比武大赛等措施来激发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真正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实现青州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加强区域化合作

有资源不等于有市场。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靠一己之力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站在全省来看,青州只是一个“点”,要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合作,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谋求更大发展。应该将青州融合到潍坊乃至山东整体旅游发展格局之中,与上级旅游部门联合设计旅游线路,走大区域联合开发、联合促销的道路,尤其是与寿光、临朐等周边市区交流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打造一个产品类型多样、优势互补、影响力强的大旅游区。

[1] 赵树杰. 论发挥地区优势打造旅游文化品牌[J].当代经济,2014,(23).

[2] 孙国翠. 青州古城历史文化保护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0784650090924.html.

[3] 王晔.青州: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古城游整体形象[EB/OL].http://travel.iqilu.com/xinwen/shandong/2014/0916/2143442.shtml.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5.003

2017-08-27

冀剑蕾(1973- ),女,山东青州人,中共青州市委党校讲师。

F592.7

B

1009-2080(2017)05-0015-03

猜你喜欢
青州古城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青州南燕历史遗存及影响研究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