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教学效能的策略分析

2017-03-12 11:01唐晓敏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科书想象力文章

唐晓敏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提高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教学效能的策略分析

唐晓敏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教科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助读系统包含多个部分,插图是其中不可或缺且极为重要的部分。插图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科书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效果。

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

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第二语言”,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文中的插图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语文教科书编写者考虑到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意识到插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关注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形象思维占主导

中小学学生想法和思维比较简单,对某一种事物更多的是直观感受,不会探索和深究其潜在和深远的含义,大多时候是就事论事,缺乏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他们依赖于具体事物,只能意识到表象和显在的特征,因此,形象思维占据主导。

2.情绪丰富,容易波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变得丰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波动起伏较大,造成不稳定性。

3.想象力丰富

中小学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对于所有的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学习和模仿能力强。有时会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偏差,但这种想像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与实际相贴合。

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情绪的稳定性差,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插图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插图不是随便加上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插图能够非常直观地概括出文章的意思,符合学生的心理,插图也会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的稳定性较差,文字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枯燥乏味,而插图正好避免了这种缺失,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够使其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文章。

二、插图的作用和功能

插图在教材、文章、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每位教师都不能忽视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

1.激发学习兴趣

李丽华认为:“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显眼夺目的格式能够给学生以枯燥平板的文字所不及的视觉刺激。”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大多颜色亮丽、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有兴趣去探讨文本。插图为连接学生和教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先从喜欢看插图入手,进而喜欢上阅读,享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插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视觉享受,使语文课不单单是纯文本的阅读,增添了趣味性,产生了一种良好的视觉效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

2.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进行扩展性和延伸性思考,在所在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插图所描绘的图景做适当想象,更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到举一反三。

鲁迅的文章是否适合初高中学生学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饱受争议,有些文章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都晦涩难懂,小学生更是如此。人教版课文《少年闰土》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虽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但要想真正理解这篇文章也有一定难度,这时就体现出插图的作用了。插图能将闰土的样子大致描绘出来,使学生对闰土有大致的概念和定位。“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插图精确地将开头的这一段描绘出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插图,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插图所描绘的情景是传达文章的主旨,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借助插图进行文章的讲述会使学生容易理解。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古诗词的学习对各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都比较大,有的学生只会背诵默写,实际上并不理解意思,如果能好好利用插图就非常直观了。人教版课文《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果没有插图的展示,会很难领会诗句传达的意境美。

4.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唐永平认为:“课文中文字很难完全实现这一目的,而插图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陶冶、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插图将文章中的精华部分浓缩成一副简单明了的画,而文章都来源于生活,插图能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活之美和文学之美。

三、开展插图教学的具体策略

带有插图的语文教科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插图的使用率低,现状不尽人意。因此,如何让插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插图教学的好处,现提出几点具体策略:

1.插图的设计要实事求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插图设计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阶段性、深广度的调整和制定,要有针对性和区分性,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初入学校,心智还不成熟,甚至不能区分教科书和图画书的不同。因此,低年级学生的教科书设计应有一个过渡阶段,书中的图画可以设计成学生比较熟悉的卡通形象,这样会使学生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插图设计的精美有趣会更贴合他们的心理,因此,插图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到实事求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设计。

2.做到图文一致,切忌张冠李戴

插图的设计要做到图文一致,图画要与文章内容相匹配,能够精准地传达出文章的意思。由于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逻辑思维不强,不能做到扩展性思考,虽然有一定的想象力,但也很容易将图画联想到与实际内容不相关的方面,曲解文章的意思,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读懂文章,插图也就失去了应该有的辅助功能,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插图设计不能张冠李戴,要有直观性,不能太抽象和隐晦,要简单明了地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内容,通过插图可使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深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引导教师重视插图教学,启发思考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的举止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因此,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重视插图的功能,很好地利用插图进行教学,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他们无意识地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关注插图,并利用插图进行探究学习,提升自己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自身应重视插图功能,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教学效果。在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所占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由此也能看出它的重要性和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其他部分不可替代的,使用生动形象的插图能给教学带来极大益处,且效果显著。

插图是教科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讲授都是离不开插图。插图和文本的一致性越高、越贴合,就越能够表现文章的主旨,传达作者思想,并以其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一线在职教师对教科书中的插图都没有重视起来,使用效率过低或者运用不当,忽视了插图的辅助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插图的功能。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利用插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实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李丽华.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J].宁夏教育,2002,(5):43.

[2]唐永平.不可忽视教材插图[J].语文教学通讯,2003,(26):12.

〔责任编辑:钱晓玲〕

G624

A

1008-6714(2017)07-0026-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12

2017-04-20

唐晓敏(1993-),女,山东烟台人,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科书想象力文章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