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理论在体育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12 11:01刘迪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赛事英语专业

刘迪

(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150008)

CBI理论在体育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刘迪

(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150008)

针对我国体育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分析我国体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CBI理论在体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采用体育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培养体育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课程设置和体育英语师资建设等方面,研究CBI理论导向下体育英语教学的调整方向,以突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瓶颈,解决体育英语人才短缺的问题。

内容依托式教学;体育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体育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体育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越来越频繁,例如,越来越多的体育公司进入体育产业,科技在体育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观众、球员、教练、球队和联赛带来最先进的体验。科技巨头微软运用先进的技术,牵手NFL、皇马、美国纳斯卡车赛、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等体育资产。微软还借助必应搜索技术,进行体育相关的预测工作。此外,微软还热衷于当地俱乐部球衣赞助、电竞产业投资等业务。London Sport首席执行官说,体育产业真正加速的时代到来了。这个趋势马上就会蓬勃发展。中国体育科技产业领域企业在海外进行的大量并购和投资也出现增长态势。这对于体育院校的外语教学来讲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体育科技产业领域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

二、体育英语教学现状

在体育产业国际化迅猛发展背景下,体育英语开始受到体育类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从成都体育学院于2002年率先开设英语专业(体育方向),截至目前,全国有成都体院、上海体院、北京体大等近20所院校相继开设了本专业,并把体育英语翻译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写进教学大纲。由于体育专业翻译人才的严重紧缺,部分体育类院校开始筹划,甚至有些已经开设体育翻译专业硕士点的申报。

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定位都非常清晰明确,但在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是学科内涵上都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多数体育院校的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传统的精读、泛读、听力、写作、高级英语等。在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上,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简单,缺乏深层次、有内涵的内容,尤其缺乏与特色学科方向知识相关的语言材料,使语言学习和体育方向相分离,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无的放矢。所有的课程都应为培养人才设定的具体目标服务,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科内涵,使专业知识、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CBI理论在体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为目标,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体育英语教学内容具有学科复合性和职业导向性。体育英语的教学应以体育内容为依托,以体育信息和体育赛事为载体,体育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两个学科和专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生能将两个学科知识和思维融会贯通。

1.采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指将语言教学构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Mohan 1986;袁平华,俞理明,2008)。体育英语教学应采用融合英语语言技能与体育信息语言的教学模式。

体育英语教学方面应为实践英语与体育教学的真正融合,即以体育信息和体育赛事的翻译为语料载体,同时应该把握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两个原则。按照体育英语案例教学—体育赛事情景模拟翻译—阶段测试的顺序,设计体育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例如,仅靠英语语言技能很难胜任翻译,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临场经验、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实践素质的训练。体育英语课堂模式应联系真实的现场体育赛事翻译的案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模拟NBA或斯诺克赛事翻译的现场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体育翻译实践能力。

2.培养体育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素养和跨体育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语言技能与体育专业技能的兼修。体育英语课程设计应考虑把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体育外事能力等非语言目标与语言使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体育英语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性质。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要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中的外事活动,加强人文学科与体育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了解体育产业相关知识,为将来体育英语奠定背景知识,提高体育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CBI理论导向下体育英语教学的调整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体育英语教学应该构建“英语+体育+语言服务”的模式。一是强化应用型强的英语专业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二是融合体育专业。对于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语料,目前已有了为语言服务的大数据库。例如,中译语通公司已经建立了语言服务大数据联盟,他们有几万亿句对,现在开放几千万给大家使用,进入语言服务企业的话,作为实习基地,将来我们的教学内容可能不仅仅是书本,还要实操,要模拟真实环境进行教学。三是设置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能运用语言服务里的大数据库涉及的电脑、文案写作编辑,包括汉语的能力等。

在体育英语师资建设方面,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师很多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是翻译专业毕业,对体育一窍不通。体育专业教师的协作教学对体育英语只能是支持和兼职,他们不可能全职地教授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因此英语教师要到体育专业或行业里学习提高,再回来作为全职体育英语方向教师。在体育英语教材建设方面,体育英语教材从概念到定义,到知识体系的框架,再到技能,应该在教学上有所体现,应该有一批这样的专家来编辑这样的教材。

五、结语

体育产业国际化为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体育英语的教学应以体育内容为依托,以体育信息和体育赛事为语料载体,体育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体育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体育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Brinton,D.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9:23.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

[4]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

Application on Sports English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CBI Theory

LIU Di
(Harbin Sport University,Harbin 150008,China)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needs of sports English talents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ports English teaching,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BI theory in sports English teaching.Through the use of sports 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mode,cultivating sports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djustment direction based on CBI theory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fied teachers so as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raditional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ports English talent shortage.

CBI;sports English tal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G642.0

A

1008-6714(2017)07-0041-02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18

2017-03-23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体育文化产业国际背景下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WY2016120-C)

刘迪(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级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体育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赛事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