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2017-03-12 11:01林梵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理论课实训

林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50)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林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50)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新挑战。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适应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现代学徒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理念的更新一是指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教育的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在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下,两者完全颠倒过来,不仅使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减少,而且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以教师在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将学生置于“校园人”的情境下开展教学;而在新的育人模式下教学环境已由较为单纯的校园延伸至社会,这意味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平台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更要注重教育对象“社会人、职业人和岗位人”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更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帮助高职学生完成社会适应准备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职场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其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职业人和岗位人”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再平衡”。随着学生在真实社会岗位实习实训时间的不断延长,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的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利益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校园人”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在现代学徒制环境下会进一步放大。如何实现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再平衡”,实现社会责任、企业利益和学生需求的“再平衡”,既要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及其肩负的社会责任,还要充分理解企业和学生的真实诉求,这就要求将学生置于更为真实的“社会人、职业人和岗位人”的环境中实施教育,也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理念的更新。

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思政课”教学的总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高职教育目标有别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具有应用性、岗位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因此,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重新审视现代学徒制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社会不断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比例大幅度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面临压缩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必须重新定位,必须围绕高职院校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理论教学内容的重整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时间被大幅度压缩,课堂上理论讲授的课时也相应减少,原来那种追求讲授内容完整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行不通,因此,必须在坚持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整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遵循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制定与行业特征、高职特色和企业文化密切联系的教学专题,实现两方面的突破。一是整合教材内容,由教材章节体系向模块教学转变。所谓“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内容都是独立和完整的,能很方便地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一个模块也可以由一个甚至多个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都是根据模块知能体系的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而划分的小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富弹性,不仅能有效缓解理论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思政课”教学安排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使“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安排相协调。二是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思政课”教学要为专业教学服务,要求“思政课”教学打破学科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坚持理论学习够用为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就业实际,正视高职学生“一线化”的社会需求。一方面,教师要了解企业文化,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相关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不同素质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

四、实践教学形式的重构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同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相比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往“思政课”开展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而学徒制背景下的社会实践专指课堂外的社会实践;二是以往的社会实践基本上独立于学生的专业实践,但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社会实践却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融通。这种重构的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伴随学徒制教育模式推行而产生的两个问题。一是能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学时不足问题。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的最大的影响是课堂理论课时的大幅度压缩,使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完成,开展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是必然选择,这也解决了理论课时减少与保证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二是能有效改变以往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问题。开展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融通方式的实施,能有效改变以往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和真空地带,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也能完成“思政课”的实践教育任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人”与专业教育“如何做事”两个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和全面深化人才培养目标。

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融通,关键是制定实习实训环境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当然这个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考核方式、教师指导的形式、学校的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设计,才能保证方案不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相结合,更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项目。

五、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大多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主体,通常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记忆和理解,重知轻行。但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边缘化,在当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已完全颠倒过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教学的中心平台是学校实验室和社会中的真实企业,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做”,“做”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六、结束语

学徒制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还存在一些困难,还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任何改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under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LIN Fan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China)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new talent cultivation mode,bringing new challenges towards 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modern apprenticeship;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ode

G641

A

1008-6714(2017)07-0050-02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22

2017-04-01

林梵(1966-),女,广东阳春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理论课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