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基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2017-03-12 11:01杨斐魏正子巫俐群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滇西师范学院用人单位

杨斐,魏正子,巫俐群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基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杨斐,魏正子,巫俐群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一直以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心结,也是用人单位(幼儿园)一直希望得到改进的重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重点找到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看法,基于学生的角度,对自身、学校、用人单位的了解提出新的见解,力求探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新思路。

学前专业;职业能力;整合提升

一、研究背景分析

本研究立足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并以此改进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多国相连,特殊的地域赋予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的责任。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2]。随着社会大众对幼儿教育的越发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而开展本研究,以实现其培养目录。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相互验证,以此提高本研究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共选择15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样本,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为本研究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

从问卷统计的信息上看,接受调查的学生中,99.3%为女生,男生所占的数量极少。男女比例失调一直以来是学前教育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亦如此。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地处云南西南部的临沧,据官方数据报告,临沧少数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还生活着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彝族、景颇族等23个少数民族。从被调查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为38.7%,这主要由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虽地处临沧,但学生来源较广。据统计,学生主要来自云南省的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丽江市、大理州等16个州市,所以少数民族学生比例略低。

根据教育部规定,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前,需进行一学期的实习、实训,而学校一般将实习、实训工作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因此,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三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96.7%为大三(毕业班)的学生,实习、实训地主要以城区、公办的学校为主。数据显示,学生接受实习、见习的学校所在地65.3%为城区学校,仅1.3%的学生选择山区学校;近60%的学生选择公办学校,40%的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公办学校的教学条件优于民办学校,也可能公办学校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首选。

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实习、实训的过程中,72%的学生实习岗位是幼儿园教师兼保育员;21.3%的学生实习岗位是幼儿园专职教师;4%的学生实习岗位是专职保育员;2.7%的学生实习岗位是学前班专职教师。根据云南省的教育现状,设置学前班的地区主要是无条件开办幼儿园的偏远山区,而数据显示,仅1.3%的学生选择山区学校进行实习实训,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城区或乡镇坝区都开设幼儿园,依然有部分地区没有开办幼儿园的条件,这也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问题。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悖

调查数据显示,76.7%的学生对自己进入工作岗位实习后获得的技能情况表示满意,20%的学生对此持中立的态度;67.3%的学生对自己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岗位需求适应情况表示满意,超过30%的学生对此持中立或不满的态度。这充分说明,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进入工作岗位实习后才能获得提高。同时,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岗位需求适应情况不符,这主要由于学生每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频率较低或者次数较少。调查数据显示,仅40%的学生对每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频率持满意的态度,60%的学生对这一观点持中立或不满意的态度。

2.学校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落后

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3]。

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3.3%的学生表示学校对自己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持满意的态度;86.7%的学生对学校定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鉴定情况表示满意,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同时,90%的学生对学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表示满意,8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相应的课程与实际岗位需要的情况相适应。从这个角度上看,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所开设的课程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而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技能习得过程中的缺失所致,也可能是实践操作环节出现了问题。

实习、实训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4]。实习、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用人单位满意用人的目的。但是目前的实习、实训却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内部集训的责任,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不能将自己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终出现“毕业=失业”的状态。调查数据显示,近45%的学生对每年学校安排实习实训频率表示不满,说明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次数较少,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偏低。此外,实训的时间长度上也存在较大问题。据统计,近25%的学生对学校安排实习实训时间长度表示不满。由此可见,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频率较低以及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时间较短是直接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不够紧密

当前提倡的工学结合的思想,要求用人单位和学校紧密合作,但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很大一部分与岗位实际相脱节。调查数据显示,76.7%的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训操作的情况表示满意,23.3%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教师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超过30%的学生对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指导的情况表示不满,近20%的学生对用人单位给自己安置的工作岗位表示不满。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用人单位一方面想得到知识技能娴熟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好地指导实习实训的学生。近20%的学生对用人单位接受实习实训学生的态度表示不满,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校企合作不够紧密,这也是今后学校和用人单位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协作解决,而由此带来的区域差异性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也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1]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2.

[2]李敏.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6.

[3]吴青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4]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钱晓玲〕

G61

A

1008-6714(2017)07-0104-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47

2017-04-01

高校教师教育联盟“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教育之前之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GJZ1511)

杨斐(1985-),男(傣族),云南云县人,讲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魏正子(1984-),女(彝族),云南云县人,讲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巫俐群(1981-),女(拉祜族),云南临沧人,副教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滇西师范学院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