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7-03-12 11:01刘淑英马丽花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幼儿园家长

刘淑英,马丽花

(1.哈尔滨市王岗中心幼儿园,哈尔滨150088;2.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校,哈尔滨150088)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刘淑英1,马丽花2

(1.哈尔滨市王岗中心幼儿园,哈尔滨150088;2.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校,哈尔滨150088)

感恩是人类情感发展的高级产物,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知世界的启蒙时期,通识教育与德育培养在此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培育幼儿感恩的行为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前教育;感恩教育;实践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领域目标中包括乐意与人交往,有同情心,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然而在幼儿教育中,德育培养方面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幼儿经常表现出任性、自私、敏感、脆弱、依赖等特性。这不仅关乎幼儿自身成长,更关乎民族未来,因此,幼儿园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感恩的内涵

从概念上来说,感恩就是对外在的他人、自然、社会等带来的恩惠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绪和行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更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育。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1]。那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是否与其概念相符,又有着怎样的独特性呢?幼儿园时期不同于人生成长的任何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对初识世界的认识和感知阶段,处于对人类情感的尝试与体验阶段。这个阶段的感恩教育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在认知层面上,就是认识和了解受到的恩惠,并且在内心对这种恩惠表示认可。其次,在情感层面上,认知层面做了铺垫,产生了幸福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方面,通过实践活动把感恩意识转化为回报的具体行动。例如,教师表扬了某某幼儿,该幼儿便产生感恩与愉悦的情绪,然后送给教师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溺爱式教育错位幼儿感恩认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斯坦来·霍尔经研究得出“独生子女与生俱来就是一种疾病”的结论。独生子女所患疾病就是“四二一”综合征,指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构成的家庭关系[2]。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家长对孩子的爱过犹不及,成为包办衣食住行的过分式溺爱,深怕孩子受一点儿风吹雨打。并且,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对其提出的各种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都予以满足,养成了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意识。

(二)教育中忽略幼儿品德培养

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并且在21世纪开始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中全面开展了课程改革,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孩子态度、品德、情感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

(三)家长感恩意识的缺失

目前,有不少家长自身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鲜有顾及他人感受。而当自己遭受一点儿损失或者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心生怨念,愤愤不平,牢骚满腹,对别人给予的关怀或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这种行为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没有感恩之心,幼儿缺乏感恩意识就在所难免了。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应对策略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幼小时所获得的印象,无论有多小,小到几乎无法察觉,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由此可见,感恩意识培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一)认识幼儿心理特点,做幼儿感恩的榜样

从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看,幼儿时期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时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因此,应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征,加以引导,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以及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一特征,不失时机地抓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事进行积极地引导。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儿童正是通过模仿来开始他最早的功课的。”让儿童学会感恩,教师与家长必须懂得感恩,幼儿才会从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感恩。

(二)利用故事、生活实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故事、生活实例极易提起幼儿的兴趣,也更容易使幼儿接受故事背后所传达的道理。在幼儿园感恩教育中,可以收集一些传统的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这些故事可以动画片、PPT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展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透过故事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培育幼儿感恩意识与感恩心理品质。

(三)通过对话互动进行感恩行为训练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只有在对话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

1.父母与幼儿的互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所谓父母与幼儿的互动,就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的具体行为,通过具体行为的呈现,借助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使幼儿的品德、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情感紧密联结。实践证明,这种互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2.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又一重要场所。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通过与幼儿的行为、情感互动对感恩意识进行引导。这种引导表现在教师所提供的“合作”“共享”活动中,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会自我控制、谦让、关爱。

3.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贯穿于幼儿园的活动中。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会了与朋友相处之道,真正融入集体,对幼儿的集体观念,为他人着想意识的形成意义重大。在幼儿交往过程中,幼儿教师、父母应该担任引导的角色,注重对幼儿为他人着想、付出与给予的教育。通过活动、游戏以及观念培育告诉幼儿给予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友谊与集体的美好,并以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四)为幼儿创设感恩的体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所以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如“三八节”或“母亲节”,开展送妈妈一件小礼物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义卖、义捐活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制作卡片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

(五)关爱动植物,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

幼儿对动植物也同样存在好奇、热爱的心理,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进行感恩教育。可以通过饲养动物、种植植物,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给予的美好。例如,请孩子做动植物的家长,时刻去关心、爱护这些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体验到付出、施恩的快乐。

(六)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尽管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家园互动QQ群、家园互动评价表、定期发放感恩教育宣传资料等途径加强联系,共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陈海燕.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金一鸣.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nse of Gratitud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IU Shu-ying1,MA Li-hua2
(1.Harbin Wang Gang Center Kindergarten,Harbin150088,China;2.Harbin City Wanggang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Harbin150088,China)

Gratitude is the senior product of the human emotions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Kindergarten is the important stage of children’s grow-up,during this period,they know the world and enlighten the world.The gene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rai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is stage and it is also the best time.At this stage,fostering children's gratitude behavior habit will benefit them for life.

preschool education;gratitude education;practice strategy

G611

A

1008-6714(2017)07-0106-02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48

2017-01-04

刘淑英(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幼儿园家长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