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的新趋势

2017-03-13 15:18谭冉
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化小镇

谭冉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城镇发展模式被开发和应用。其中,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发布的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如何建成特色小鎮,《经济》记者采访了《经济》·中国特色小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国华。

《经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开展时间并不长,您认为特色小镇在发展初期需要注意些什么,其“特色”二字有何特殊内涵?

王国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特色小镇的现状谈起。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文件下达后,全社会都在热议特色小镇,各类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纷纷举办论坛或召开峰会、研讨会,并开展项目申报、项目对接、金融支持、文旅创意、产业打造等活动。但是,特色小镇在这种热潮下很容易变味,所以我认为,应该沉下心来把文件弄懂,真正做到“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

至于说到特色小镇的“特色”二字,我认为它既不代表生态环境,也不代表特色产业,它代表的是差异性、独特性、个体性。就像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特色小镇就是要有百舸争流、气象万千的小镇特色。

《经济》:特色小镇建设不是一剂万能药,谁吃都行。您认为,如何评估一个地区是否有资格建设特色小镇,其标准是什么?

王国华:上述三部委的文件要求,在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由于时间较紧,就意味要在现有的村镇基础上去规划策划、调整完善、培植培育有特色、有亮点、有基础的小镇。所以,要评估一个地区是否有资格建设特色小镇,最主要的就是看这个地区是否有特色,有基础,可培育。其具体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否有独特的产业形态;二,是否有较好的环境资源;三,是否有当地的区域文化;四,是否有一定的公共基础设施;五,是否有求新求变的内生动力。

《经济》:有人说特色小镇是“智慧城市”的缩小版,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王国华:我认为特色小镇与智慧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类生存生活的空间概念。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包括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型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成长性。

而特色小镇,是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由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之路。其目的就是为大城市减轻人口压力,为“城市病”退烧,打造宜居环境。

在这两者的异同问题上,我认为,智慧城市侧重的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特色小镇侧重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各项产业的持续发展。简单地说,智慧城市追求的是一种时尚的现代生活状态,特色小镇追求的是一种回归自然诗意般的栖息生活。

《经济》:地方政府想要打造特色小镇,您认为要着重建设哪些方面?

王国华:地方政府要想打造好特色小镇,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特色小镇的培育,要坚持市场主导的方针,发挥市场的主要作用,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情况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二是指导检查,组织推荐。省级住建部门、发改委、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制订本地区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并开展督促检查、组织推荐;三是制订政策,保障实施。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要制订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统筹项目安排;四是精心组织,有序推进。镇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一线指挥部,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允许的范围内,在资金有限、人才短缺等困难面前完成任务,必须精心组织实施,有序推进培育工作。

《经济》: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难题之一,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有资质的小镇解决资金问题?

王国华;按照三部委文件的规定,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对工作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但专项建设基金和奖励,只是一种启动资金、引导资金,要据些培育出一个合格的特色小镇,显然还不够。2017年,浙江省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每个小镇3年内将完成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浙江是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个3年50亿元的投资标准,我国很多地区根本达不到。那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一靠财政引导,金融支持。要运用PPP模式,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金进入特色小镇建设领域;二是实施“千企千镇工程”的典型地区和企业,可优先享受有关部门关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支持政策,优先纳入有关部门开展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范围;三是要引导国家相关银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模式,对典型地区和企业给予金融支持,鼓励、引导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加强服务和指导,帮助解决“千企千镇”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经济》:相对于西北内陆地区来说,浙江省在建设特色小镇上有独特的地域优势。那么如何推动内陆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呢?

王国华:浙江省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多样,小城镇发展基础好,起步早,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的地区经济特色的小镇,如江南药镇、远洋渔业小镇、宠物小镇、和合小镇、青瓷小镇、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艺尚小镇、酷玩小镇等十余个特色小镇。我国内陆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培育特色小镇方面是无法与之比肩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内陆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甚至荒漠戈壁、残垣断壁等,也是别有洞天、别有情趣、别具风采的,只要能抓住特色,精准定位,精心培育,也一定能成为风景绝佳的旅游胜地,引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培育特色小镇的持续动力。

《经济》:我国的城镇化工作已开展多年,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王国华: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并正以每年增加1%的速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物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产业城镇化,此外还有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缺乏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等问题。特别是存在农民进城难、城镇就业难,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等严重问题,使得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为小城镇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特色,有极强的人口聚集和市场发育能力。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和生活成本低,有利于农村人口就地转移实现城镇化,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可以避免房价高企、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更重要的是,小城镇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这种独特的环境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小城镇依托独特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环境优势,还可形成“一乡(镇)一业”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还有与生俱来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特色和村风民俗,以及原始古朴的田园风光,使得小城镇发展极具个性化,防止了在建设中出现“千篇一律、千镇一面”等弊端。

总之,特色小镇建设通过“产城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在财税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扶持地方特色产业,以产带城,以产兴城,可以提高城镇化的吸纳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由此可见,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现代农业进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化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