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见证城市变迁

2017-03-13 05:42丁云
现代苏州 2017年5期
关键词:拓宽号线路段

记者 丁云

人民路见证城市变迁

记者 丁云

人民路饮马桥一段

20多年前的《苏州日报》上,找到这样的“小豆腐块”,1992年人民路638号北塔商场登了条招商合作广告,1995年民路433号上海虹桥友谊商城为开业刊了一则广告。老苏州看了,会感慨万千。

南门汽车站,苏州轮船客运码头,上海虹桥友谊商城,老工人文化宫,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非机动车地下通道,阀门厂,主要路口的交通岗亭……掸开历史的尘埃,宛如一段段纪录片,人民路上的曾经,因每个人的独家记忆而温暖,人民路上的现在,因代表古城生气更显得龙腾虎跃。

风雨同舟相伴这条路

念书时,班主任是年轻男老师,雨天骑着山地车穿行人民路地下通道时,撅着屁股没下车,结果一记甩出去,一条腿骨裂,很长时间里都打着一条石膏腿,套一只卡通拖鞋给我们上课,成了被自个儿学生调侃的一条梗。好不尴尬。

地下通道,也曾经是人民路繁华路段的标签。观前街美罗门口的行人通道兼有商业经营性,现在才清楚,就叫卧龙商场,1994年底开业。察院场、嘉裕坊、泰华门口有单纯的非机动车、行人通道。那会儿我们骑自行车上学,非机动车通道口竖着禁止骑行通过的标识,但年轻人喜欢冲下坡,然后借着惯性,加上腿上的劲儿上坡。带着速度拐弯儿的毛病就是容易打滑。

人民路还曾是方石砌路面,在老巷子里骑过车就有经验,距离稍长点儿,胳膊和腿都能颠麻了。沥青路与弹石路、水泥路相比,街面平整开阔,浑然一体,大方宽畅,不糙不滑,安全舒适,车辆往来非常麻溜。当然是好,也需要这种路面。可资料上显示,1985年人民路上小方石砌路面2640米,沥青铺路面2041米。5000米不到的路,还得一半一半,主要还是穷。1985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才752元。

时间干脆回到最初。

潘君明先生撰文写道,古代道路大都是泥土路。宋代开始有了砖砌街及石板街。他提及南宋“大街”只宽3米,且这条路才有名字,叫“卧龙街”。这样的街巷建设大致一直保持到明清时代。之后是“弹石路”,也称“石子路”“石皮路”或“碎石街”。到了清朝,改称“护龙街”,民间戏谑称“马桶街”。

人民路市图书馆一段

民国初期,饮马桥南至三元坊一段,曾名“饮马桥南街”。1928年香花桥至察院场段的路面,拓宽至7米,铺碎石。蒋介石任国民政府委员长后,名为“中正街”。1933年版的苏州地图上,“中正街”从北寺塔往南,长度1.8公里,最宽不过14米,绝大多数路段是七八米宽的碎石子路。1941年拓宽至饮马桥,宽9—12米,铺弹石。1943年又新筑饮马桥至三元坊段。

1951年,由三元坊延伸至南门新建的人民桥,宽14米,路面铺煤屑。1958年,在新中国的建设高潮中,人民路进行了拓宽并修到了外城河边,路面换上了平坦的小方石。1978年,道路再次拓宽,开始用沥青罩面,限于当时的财力,4.68公里的路段保留了接驾桥、三元坊等四段约1.5公里长的石板路。

1985年,香花桥拓宽,饮马桥也拓宽。1987年,人民路察院场—接驾桥段道路改建。因路面强度不够,路况差,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又影响了安全性,交通状况拥挤。拓宽后,由机非混合改成分快慢车道。1989年,平门桥—香花桥路段改建。这里排水不畅,积水严重,路面沉陷不平整。金山石路面改造为沥青混凝土面层。1993年,大石头巷至憩桥巷段拓宽。1994年,人民桥桥北堍—竹辉路口段道路改建。因轮船码头在此,人车流量大而混杂。路幅宽度拓宽,增设两座地下人行通道。

人民路文庙一段

咯噔咯噔记住某个时刻

一般情况下,道路每10-15年大修一次,同时根据日常路况、流量做小调整。

苏州在1999年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海内外游客日益增多,交通流量猛增,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便显现出来。

以前的人民路是小方石路面,养护困难就会凹凸不平,坐汽车通过时,偶尔会上下咯噔咯噔的,不太舒适,对车子也不好。逢雨天,公交站台周围形成积水坑,公交车来了先躲,等车子停下来赶紧往前跑,跑不及公交车又跑了,气人。车辆往来频繁,部分路段隆起了“小包”,难看更不安全;人行道上的道板也不统一,蛮好的道板可能一踩一翘溅一脚水。更不用说各类杆线如蛛网林立。

人民路文庙古玩城一段

人民路乐桥一段

2000年10月下半月,人民路实施的封闭改造,将快车道上的小方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人行道板整治更新;配合道路施工,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也同时实施了管线入地改造。

这次改造将上世纪60年代中期铺设的人民桥到北寺塔的金山石全部换下,改铺柏油路。并开创性地安排了公交专用车道。小方石皆为木渎北金山浜出产的金山石,拆除后被分别用于平江路保护区与文庙的建设改造。

2000年这一年,苏州财政收入158.27亿元,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567.5万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4元,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29平方米,全年运客总量1.77亿人次。而在1998年,这几项数据分别为87.63亿元,1185.52万人,7812元,14.6平方米,1.3亿人次。

2002年至2003年,人民路全线改造,平门桥一直延伸到人民桥。又是交通流量大,路段狭窄成瓶颈的原因,必须全线改造。在原有的三幅式基础上,改造为五幅式。

从人民桥至平门桥的全线改造长度4.2公里,在全线有条件的路段拓建公交专用车道,体现“公交优先”。北寺塔、乐桥、孔庙3个路段出于保护古建筑和人防工程的需要,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选择仿明代的廊式建筑,沿路安装古色古香的路灯、指路牌、果壳箱等小品。并对交叉口进行了渠化,人行道采用花岗岩火烧板,进行无障碍设置。

2002年8月底、9月初专门进行人民桥改造工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民桥连接人民路和人民南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荷载等级和交通流量都不能适应需要,桥面混凝土破损严重,从南门路至人民桥主桥一段出现了沉降。拆除、复建后,人民桥人行道上建古式长廊,是苏州市首座廊桥。

原本计划2003年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办,但因突如其来的SARS,被迫易地。2003年,苏州实现财政收入达到409.9亿元,旅游业受到SARS严重影响,接待境内外旅游者2431.74万人次,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8.62平方米,全年客运量2.29亿人次。

一条路寻味一个苏州

2004年2、3月,人民南路从人民桥南堍—团结桥整治。路幅拓宽,同步人行道无障碍设置。

2007年,人民路向北延伸,工程是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的一个重头戏,除了下穿隧道工程外,还从地面穿越平江新城,与312国道相连接,跨越沪宁高速公路,接通相城区,与日益路对接。

人民路局部路段的沥青路面还进行了灰改黑。更新的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抗车辙、防渗水、防裂缝性的特点,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

这一年,苏州财政收入541.82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4850万人次,近乎2003年翻一番,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全年公路、水运客运量4.02亿人次。

今天的人民路,地上道路宽敞,有车行道、人行道、快速道、慢行道,地下有轨道交通4号线,地上地下同时行进,立体交通系统便捷发达

2009年5月,为配合轻轨人民路站施工,乐桥区段交通改造。这里的站点是轻轨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1号线站台位于地下三层,4号线站台位于地下二层。当年,苏州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接待的境内外游客数量已达到6089.13万人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33.29万人。

到了最近一次的2013-2016年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人民路南自团结桥起,北面至平门桥止,全长5788.87米,道路总宽度为35.5—47.5米,全部沥青铺设;同时竹辉路以南为双向六车道,竹辉路以北为双向四车道,道路更为宽敞,便于车辆通行。

2016这一年,苏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0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11456.13万人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00元。

从1933年到2017年,85年里,慢慢地,香花桥至平门桥一段“平门路”,并入;南门外环城河上建成人民桥,一直通到团结桥的“人民南路”,并入;平门桥北堍至钱万里桥原“车站路”,并入;再后来,人民路延伸北至沪宁高速公路,至沈思港路,至元和街道的金砖路与织锦路交汇处。

曾经长度1.8公里,最宽不过14米的卧龙街,历经85年,经多次调整,成为贯穿苏州城内外南北,全长5788.87米,最宽47.5米的一条名副其实的大道。地上道路宽敞,有车行道、人行道、快速道、慢行道的立体交通系统,地下有轨道交通4号线,地上地下同时行进,交通便捷发达。路面公交专用车道使用了半柔性沥青,以减少车辙,增加使用寿命;为防城市内涝,雨水管扩容,从60公分提升到80公分,排水更顺畅;线路全部落地,周边景观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改造;城市公共绿地下,有地下停车场;红绿灯的调整,一改过去固定读秒,根据大数据分析可智能调整。

今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体验、概括苏州,还是得走人民路。从南至北。它不能走太快,也没必要走太快。这一路上,从过去到现在,从传统到现代,从经典到摩登,都可以慢慢地寻找回味。

猜你喜欢
拓宽号线路段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常虎高速公路路段拥堵治理对策探析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件检测技术探讨
拓宽宣传平台 讲好人大故事
我省拓宽企业“混改”——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