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百年,随章致中看《烟云四合》

2017-03-13 05:43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17年5期
关键词:云楼居图黄公望

记者 陈佳慧

穿梭百年,随章致中看《烟云四合》

记者 陈佳慧

2 016年12月13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览的首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正式与观众见面。

云楼四世所藏,能够于数十年后在苏州聚合,得益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图书馆、苏州市档案馆、常熟博物馆等单位与顾氏后人的大力支持。

而作为《现代苏州》杂志今春首次审美活动,我们请来了知名画家章致中先生带着我们一起观赏这些珍贵展品,并为我们评析背后的故事。

《王蒙竹石图》

王蒙作品传世以山水为多,而墨竹绝少。此为其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游览苏州灵岩山归后,为好友张德机而作。图绘竹一枝斜出,竹叶下垂,如沐雨沉烟之状;地坡湖石一曲,缀以杂草,淡墨皴擦,浓苔提醒,秀润清绝。幅中长题七绝四首。至正甲辰九月五日,余适游灵岩归,德机忽持此纸命画竹,遂写近作四绝于上。黄鹤山人王蒙书。

此轴曾为渐江、张纯修、陆恭、黄瑞、顾文彬递藏。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六著录。顾公硕捐赠。

章致中: 元四家主要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王蒙的外祖父是赵孟頫,受到不少影响。他喜欢非常繁密地表现山水,但画竹子画的很少。

《王原祁湖湘山水图》

此图作于康熙四十年(1701),王原祁时年六十岁,是其应堂弟王奕清之请而画,耗时一年用心点染,笔力遒劲,风格苍润,反映了王氏创作高峰时期的典型风貌和水准。钤“原祁之印”白方、“麓台”朱方印,另有“兴与烟霞会”白方及引首印“我心写兮”朱圆印。

此图有顾文彬、沈秉成诸家题跋,外签有陆恢题:“王麓台湖湘山水。虚斋得自过云楼。”言明此图后归庞莱臣收藏。

章致中:这张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高的位置。王原祁是清代“四王”之一,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代表了清代绘画的最高成就,我的老师吴 木对他是推崇备至。当年,老师就手把手地教我画王原祁的。王原祁的画,一般情况下都是往高里话,画长的,这是唯一的一张。

《王鉴仿子久浮岚暖翠图》

此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浮岚暖翠图》是黄公望传世名作,“四王”都曾临仿过此作,但画得都不一样。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王鉴作于康熙甲寅年(1674)的《仿子久浮岚暖翠图》轴,其上题曰:“子久浮岚暖翠为一生得意之作,已归山左宋荔裳观察,曾携过吾娄,得纵观数日,今不知在何处?”可知《浮岚暖翠图》曾是宋琬的收藏,王鉴曾得以仔细观摩。南京博物院一件是设色,而本作则是水墨,所以只是对黄公望原作的意仿。

此轴为金保三旧藏,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十著录。

章致中:这张是王鉴的画,我们要讲一下。但要从董其昌的学生开始讲。我们对董其昌的理解只是一个中央干部,但是他也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家,我们在绘画史上可不能忘记这个人,因为董其昌的画影响了整个清代。他是从吴门画派文征明的孙子那儿继承下的画风。因为他身居高位,首先由他命名了吴门画派。董其昌的学生叫王时敏,王时敏带了一个学生,就是王鉴。他们的画风和董其昌是一致的。

沈周杏花图

《沈周杏花图》

此图系弘治十五年(1502)沈周为恭贺刘珏之曾孙刘布登科所绘。图中只写一折枝红杏,笔法苍秀古雅,敷色淡润,结合清素风格的题诗,表现出文人诗画合一的审美情趣。

此轴嘉庆时曾经陆谨庭藏,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六著录。

章致中:这个是沈周画的。我们中国花鸟画,有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我们写意的开始,就是沈周,后来一直传到扬州八怪。当然,他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山水画和诗文。

王鉴仿子久浮岚暖翠图

唐寅王公拜相图

《唐寅王公拜相图》

图绘王鏊坐马车,与仆童伴随出山为官的场景。图中人物以白描法绘制,笔法灵逸,大块山石以墨色晕染,以小斧劈皴笔法为主,虽取法南宋李唐而隐其凌厉,得刚劲、凝重之面貌。

本幅款署:“门生唐寅拜写。”后幅有祝允明、徐祯卿、张凤翼、吴湖帆诸家题跋。据张凤翼题,王鏊此次应诏出山为正德元年(1506),唐寅应时而作,时年三十七岁。

章致中: 这张就是唐伯虎画的话,他和周臣是一脉相承的。这张画,唐伯虎画的是王鏊拜相图。他有很多老师,除了绘画方面,还有文学方面的,其中就有一个是王鏊。王鏊回来丁忧。唐伯虎也遇到科场案,回到苏州。王鏊很同情唐伯虎,一直鼓励他,也一起做了许多趣事。后来王鏊升官了,唐寅欣喜若狂,送老师北上,一直送到徐州。回来作了这幅画。这里面有很多人的提款,因为主角是王鏊,所以他的很多学生、晚辈都在后面题词。第一个就是祝枝山。第二个,徐祯卿。还有张灵,是唐寅失意后最好的朋友。还有很多,我不一一介绍了。

《周臣俞节妇刺目图》

弘治九年(1496)八月,文徵明姑母之女俞氏,因其夫顾春早卒而刺目守节,乡里大夫皆称异之。此卷绘庭院中节妇扶儿走向老母之状。款题:“东邨周臣。”

卷后另有《苏郡志书》烈妇传文,陈鎏、王榖祥款跋文,并接裱有文徵明小楷书《俞母文硕人墓志铭》,其后缺十余行,顾文彬仿文徵明补赵孟頫《汲黯传》例补录并记。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七著录。顾公硕捐赠。

章致中:这张图女主人公是文征明的表姐,也是一个大家闺秀。表姐嫁了人,丈夫很快就死了。男人死了以后,她把自己眼睛弄瞎了。那个时候保持自己贞洁是被颂扬的,所以文征明写了一段墓志铭。后面还有顾文彬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因为古时感动了作者周臣。周臣不得了,他的两个学生唐伯虎、仇英,说来吓撒人。你们看这张画,刻画地非常细,我们从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来讲,我们不得不佩服唐伯虎有这么一个老师。他是浙派风格。我们一会儿就能看到,唐伯虎的作品风格是相像的。以前我们讨论唐伯虎的老师,一个是沈周,还有一个就是周臣。但是从骨子来说,手把手教唐寅画画的,恰恰是周臣。

《王翚临富春山居图》

王翚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心摹手追,一生至少七次摹写《富春山居图》。恽寿平在《瓯香馆集》中述王翚在时年三十岁左右即对临唐宇昭家所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应为“油素本”),并称其“犹为古人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但经多次临写之后,终脱窠臼。王翚所临《富春山居图》现存世有三,已知最早一件系其四十一岁时为笪重光临本,今藏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是卷为王翚七十一岁时所作,笔法精熟,可窥得王翚“摹古”之能。钤“王翚之印”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耕烟外史时年七十有一”白文印、“山水清晖”朱文印等。

本卷尾纸有王翚临沈周、文彭、王稺登、周天球、邹之麟、董其昌题跋或观款,并有顾文彬题跋。

章致中:这张画是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有一段传奇,它是黄公望的代表作,经过一百年,传到吴门画派鼻祖沈周手里,他临摹一下,准备把两张画都交给一位官员去写张跋。结果官员的儿子看到了,把两幅画都弄没了。

黄公望的那幅画,在康熙年间,给宜兴的大收藏家吴裕如收藏了。他死的时候,把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放在火里烧,侄子赶来抢了出来,可是画已烧成了两截,一段大的和一小段小的。大的不知道去哪里了,据说到了故宫被乾隆提款。还有小半段,1939年苏州一个画家在上海滩上看见了,叫做剩山图。1952年,捐给了浙江博物馆。所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2007年,合并展览过。沈周那张,却不知所踪。这张是王翚的,临摹沈周的那张。所以在这个里面,有一段是记录沈周说我为什么临摹,后面又有王翚的记载。

黄向坚黄孝子万里寻亲图

《黄向坚黄孝子万里寻亲图》

清初吴门有孝子黄向坚,其父孔昭及母因明末官云南姚州,兵阻不得归,顺治八年(1651)遂自吴门至黔南,徒步万里,时逾两年,迎二亲而归。此册乃顺治十三年(1656)归后所写涉历诸境,凡葛镜桥、关索岭、响水关、卫城、白口坂、盘江、湘江、鸡鸣关、癞石坡、鸡足山、武胜关、胜境坊等十二景,穷溪断壑、蛮烟瘴雨,宛然目前。

画法主要以枯笔干皴,各开皆有题记。此册为叶道芬旧藏,册首徐枋题“神留宇宙”, 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九著录。顾公硕捐赠。

章致中:我在编《吴门绘画志》的时候,在资料中知道了黄向坚的故事。他一路走,一路把云南、贵州的风景描摹下来了。我把它记下来了,但是我没见过画,现在见到了,很让人激动。他路过湘江,路过云南,一路的好风光。黄向坚在吐蕃,那里高山险阻,但风景特别好。这些册页画了以后,也就作为纸片放着。到了道光年间,有个人把这些东西整理了出来,请人画了一张黄向坚的肖像,然后记录一大段文字。再过几十年,光绪年间,过云楼的主人顾文彬把这个册页买了下来,他在背后又做了些记录。我们幸运地看到了三百多年以前,当时没有摄影,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图像的记载,是非常珍贵的。

《范仲淹手札》纸本

《范仲淹手札》纸本

此二帖内容主要为范仲淹致信其三哥商度义田之事,并及青术辟瘟与摄生之法。惟其书法笔性与范仲淹传世书迹颇不类,观其书风当出元明赵孟頫一系高手所为。

引首沈周、胡缵宗题,卷后题跋有吴宽、沈周、王鏊等 24 家。太平天国后,顾文彬自范氏后人得之。《过云楼书画记》卷一著录,刻入《过云楼藏帖》。

章致中:这两个是范仲淹的东西。我们大家知道他重视文化,他的文字我们从来没见过。现在,水平高得不得了。好像是随随便便的便条,关于房地产借贷方面的,但是字却叫人惊艳。宋代继承了唐代的书风。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范仲淹所写,但后面都有着吴宽、王鏊、沈周的题词。我们真的非常有幸看到宋代的书风。它写于1017年,与现在整好相隔一千年。当年人的精神面貌,真的令人惊叹。

猜你喜欢
云楼居图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旧事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本愿过眼云烟,却是映世霞晖——百年过云楼点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