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13位博士的百岁“孟母”

2017-03-13 09:33
新传奇 2017年5期
关键词:李昌钰孟母如皋

培养13位博士的百岁“孟母”

她生于光绪年间,长于民国,成于共和,跨越三个世纪;她中年丧夫,靠一己之力培养了13位博士,成就一门传奇;她曾收到克林顿、布什两任总统来信,被誉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就是百岁“孟母”王淑贞。

开办洋行,李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

“华裔神探”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是民国中后期江苏如皋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李浩民家住如皋西门外,其父李耀庭(李昌钰的祖父)先为学徒,后在如皋西门外开设了一家“李耀记陆陈行”,即经营粮食的商行。李浩民年青时也在“李耀记陆陈行”帮助父亲经营生意。

1926年,王淑贞与李浩民喜结连理。

王淑贞(1897-2003),法号岸佛,世居如皋如城长巷,出生于书香门第,读过女中,能诗能文,又通音乐。

贤惠的她成为了李浩民的贤内助,她替李家生了8个女儿5个儿子,为李家再次复兴埋下了伏笔。

1930年,上海洋行来如推销煤油。李浩民抓住机会,成为上海洋行在如的代销商。

他在如皋汤家巷开设了“懋记五洋号”,顾名思义,经营洋煤油、洋火柴和洋肥皂等日用商品,大受皋城消费者的欢迎。数年后,李浩民就将“懋记五洋号”迁到如皋百岁巷,专营批发。

“抗战时期”,“懋记五洋号”曾迁往西场(今属海安),继续做买卖。

“华裔神探”李昌钰曾自豪地说:“在美国,以前好几个总统都知道我妈妈。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都在母亲节的时候写信给我妈妈,说她是最伟大的母亲。”图为李昌钰与母亲王淑贞的合影

魂断大洋,家人等来李浩民遇难噩耗

抗战才止,内战又起。多事之秋,李浩民审时度势,早已考虑将家庭和生意迁往台湾。抗战胜利后,他先去台湾经营渔场。但突如其来的“太平轮事件”让他魂断大洋。

太平轮是一艘载重2050吨的大型客货轮,其规模和命运都可说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

1948年7月上海中联公司花费近7000美元的月租租赁太平轮,负责上海和基隆之间的客货运输。1949年年初,国民党大势已去,越来越多的达官贵人加入了迁台的行列,李浩民也不例外。太平轮的船票也变得票价飞涨,一时间十分走俏。

1949年1月27日下午,李浩民带着大量的鱼苗终于登上了太平轮。同行名人,比比皆是,有国民党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国民党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袁世凯之孙袁家艺、蒋经国助手俞季虞和香港女富翁龚如心的父亲龚云龙等等。人多行李也多,明显是超载。

当日天气良好,因为躲避战事,所有行船都不点灯不鸣笛。晚上11点左右,太平轮行至舟山群岛附近。“砰”的一声巨响,太平轮与迎面驶来的建元轮相撞,建元轮体小,即刻下沉。太平轮打算使向最近的海岸,但是海浪太大,太平轮也随即淹没。船上大多乘客遇难,李浩民也未能幸免于难。

再过两天,即1月29日就是1949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李浩民选择此时来台,显然是打算与台的家人共度春节,吃个团圆饭。

当时在台湾桃园的李家兄妹,已经将自己院中布置一新,借用石头和盆景等道具摆设出一个“父来公园”。当噩耗传来,举家同悲。王淑贞并不死心,她雇用飞机到失事海域寻找,可惜最终未果。

重振家族,13个子女都成为博士

“太平轮事件”让李家人财两空走向衰落。

当时的王淑贞迁往台湾桃园区一个荒芜的郊外,那里偏僻荒芜,但胜在不用交租金。孩子们上学都在市区,每天来回都必须走上好几十里路。

起初,年纪尚小的好几孩子都不觉着父亲不在有多大的影响,后来发现日子越过越窘迫。

他们上学踩着泥泞的小路总是光着脚丫子去,弟弟妹妹们要跟家里的哥哥姐姐共用一张书桌挤一张床穿同一件衣裤,平时节假日还要去卖报纸以补贴家用维持生活。

为了供养这13个孩子,王淑贞在富人家里带孩子、洗衣做饭、家教音乐,只要是能靠一双手挣到钱的活儿,她都没日没夜地做。

王淑贞经常跟孩子们说:“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因为这种乐于助人的性格,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母亲是属于家里吃完这顿没下顿还会把这顿米借给别人的人。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做人要刻苦、坚强、善良。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王母善教”。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门便诞生了13位博士,遍布各行各业:艺术家、律师、广告设计师、教师、金融精英……

李昌钰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警界翘楚、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和名誉全球的刑侦专家,破获了很多奇案和名案。

女儿李小枫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和艾滋病防治专家。

李昌钰的三哥李昌纲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工程师。他是建造台湾石门水库的有功之臣,后来又去联合国工作,被派往非洲等地修建水库,现居美国。这在世界范围内都绝对是个奇迹。

严于律己,时刻挂念祖国

如此骄人的成绩,放在任何一位母亲的身上都是无比自豪的事情。除了在教育上严格,对生活中的很多的细节,王淑贞也是十分重视。

平常在家中,她与子女们交流,坚持用江淮官话如皋方言,一方面是身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解乡愁,另外一方面是提醒子女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王淑贞并未一开始就随子女去美国生活,她是在62岁时才决定去美国长住的。神奇的是,在这之前从未学过英语的她居然靠短时间内自学的英语通过了美国移民局的英语考试拿到了永久居留证,这足见王淑贞的聪颖与勤奋。

在她一手培养的 13位博士中,其中有3位被授予“美国十大杰出青年”。

因为这样的杰出的贡献,连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在母亲节时都写信赞誉过她,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更重要的是,她从未忘记生她养她的祖国。1998年,李昌钰因为破获多起奇案和名案,被任命为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作为母亲,王淑贞对儿子的告诫是:你做厅长不是为你自己,是为中国人打开看世界的通道。

在她100岁大寿时,克林顿总统携夫人和纽约市市长一起去祝贺老人“生日快乐”!能拥有这样高规格的待遇,对她的崇敬可以想象。

生日会上,子女们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说:“我要回去给中国小孩造学校。”一句简单的话,透露出她对祖国浓浓的爱和割舍不下的故乡情。

2003年3月6日,王淑贞在美国纽约阖上了阅尽百年沧桑的双眼,享年106岁。出殡当天,场面隆重,很多美国人自发站在路旁肃穆地敬礼,人数之多,挤满整条街道。

连殡仪馆的老板也忍不住感慨:从事殡仪馆三代,从来没见过规模这么大的葬礼,当地很多华人都说感觉做中国人好光荣。

为感念王淑贞老人对家乡的付出,家乡自发为她建了一尊铜像。

生于光绪年间,长于民国,成于共和,逝于21世纪。这位跨越3个世纪的中国老人,是一位值得所有人称赞的母亲,更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坚毅之人。

(人民网、《环球人物》等)

猜你喜欢
李昌钰孟母如皋
神探错认 “服务生”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孟母断机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李昌钰:成大事者必有大爱
新孟母三
孟母断机子虚
李昌钰洗试管
第二届国际司法鉴识和教育研讨会在江苏如皋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