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殊坊一期项目建筑立面改造

2017-03-13 05:32李晶晶廖一联
四川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檐口五岳文殊

李晶晶, 申 敏, 廖一联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四川成都 610000)

浅谈文殊坊一期项目建筑立面改造

李晶晶, 申 敏, 廖一联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四川成都 610000)

文章结合文殊坊一期项目主要街道立面风貌改造,从问题分析入手,为街区的更新与改造过程提供依据、明确改造重点;继而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指导建筑立面改造原则及手法;最后在重要节点、店铺及一般性立面中呈现改造效果。

立面风貌; 文殊坊; 改造

文殊坊位于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文殊院片区,由成都中房集团开发打造。文殊坊项目一期(为方便论述,文章统一简称为文殊坊)拆迁工作启动于2003年,于2006年10月开街。文殊坊北临古刹文殊院并与之一墙之隔,西起人民中路,东接草市街、北大街,横跨文殊院街、五岳宫街,纵贯白云寺街与头福寺庙街,并覆盖金马街与白云寺街之间、文殊院巷与头福寺街之间的街区范围。

文殊坊采取了改造与重建相结合的方式,保留“街—巷—院”的空间骨架形态,取“坊”为片区形态肌理,以传统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依托,还原老成都味道的城市区域风貌。业态结合佛禅文化 、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小吃以及由16座川西明清宅院组成的成都书院,集旅游观光、休闲餐饮、文化收藏、会议研修、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在当时成为成都市民怀古寻今的上佳之选,也是外地游客认识成都、体验成都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

2006年文殊坊开街初始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光,特别是遇到一些大型节庆活动或是佛教节日时更是人声鼎沸、摩肩擦踵。然而紧接着锦里、宽窄巷子以及大慈寺片区太古里商业街的改造升级后,文殊坊的关注度日益降低。特别是作为文殊坊主要展示面的五岳宫街、头福街以及白云寺街人流稀少、商业氛围不浓,商家惨淡经营。此次项目改造集中在这几条主要街道,重点在调整街巷空间、建筑立面等方面,目的是创造一个能够吸引人而且留得住人的历史商业街区。

1 文殊坊现存问题分析

1.1 街巷尺度

根据芦原义信所研究的结论:街道宽度为D,建筑外立面高度为H,这二者的比例为:D/H。当D/H>1时,街巷会有宽阔感;当D/H<1时,街巷会产生亲近感;当D/H=1时,街道高和宽的比例感较为匀称。

锦里一期主要街道宽约5m,两边建筑檐口高约6m左右,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值D/H≤1,空间紧凑、氛围亲切。宽窄巷子三条主要街道(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的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值大约在D/H≤1的范围内,加之街道较为丰富的景观小品设置,也显现出较亲切宜人的空间氛围。

相比较而言,文殊坊五岳宫街宽度为13.8m,临街建筑檐口高度为7.25m左右,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值D/H=1.9,街巷宽阔甚至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再加上街道内允许机动车通过, 也是破坏街巷整体氛围的重要因素(图1)。在建筑高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文殊坊一期的其他街道(头福街、白云寺街)也允许机动车通过,且平均宽度在21m左右甚至更宽,D/H>2的空间尺度远远超出传统街巷空间的范畴。

图1 五岳宫街道实景与剖面分析

1.2 街巷节点空间与界面

历史文化街区的外部空间主要由道路与外部节点空间组成。在优秀的组群建筑案例中,通常以道路为线索巧妙串联每一个形态功能各异的节点空间,组成一组完整的外部空间序列。在这个序列中,道路系统主次有序且能够高效地串联每个功能区域(道路系统的相关内容不在本次项目改造的范畴内,故不作重点叙述);节点空间彼此独立具有不同的形态与功能,同时又互为补充在同一个序列的故事中演绎不同的角色。

通过图底关系转换后的的文殊坊总平面图,我们会发现只有成都会馆入口处有5个较重要的外部空间节点(图2),分别是五岳宫街南边的3个节点:①西岳巷路口; ②中岳街巷口; ③北岳巷路口。白云寺街上的2个节点:④五岳宫街与白云寺街路口;⑤白云寺街西侧美食街路口(头福街西侧为成都书院、东侧为居民楼,商业氛围较弱故不在重点讨论范围内)。

图2 文殊坊外部空间节点示意

现在我们模拟文殊坊的游览路线,首先人们从文殊院向东步行穿过五岳宫街时,北侧成都书院建筑大门退后、留出一段较为开阔的步行空间;南侧建筑立面基本统一在一个平面内,且三个路口(西岳巷、中岳巷、东岳巷)节点的标志物红色石牌坊与建筑边线保持一致、形态与颜色相似度很高(图3)。这种空间形态相似、建筑与标志性构筑物外形雷同的处理手法很容易让产生迷惑感,五岳宫街外部空间总体感觉平淡且缺乏变化。当人们来到五岳宫街和白云寺街路口时,本可利用地段优势形成集散商业广场节点的区域被3m见方的景观树池的阻断(图4)。从五岳宫街与白云寺街路口向南行走,西侧面美食街路口节点被同样大型树池遮挡,提示性很弱,很容易错过这一重要的商业节点(图5)

图3 五岳宫街南侧节点空间

图4 五岳宫街与白云寺街路口

图5 五岳宫街与美食寺街路口

1.3 立面处理

尺度过大或高度过高的建筑会给人带来疏离感,川西风格建筑多数体量较小、层数低、立面装饰和构架精巧,因此整体显现出一种亲切活泼、小巧可人的观感。

文殊坊沿街建筑立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建筑立面较高,檐口高度达到7.25m左右(图2);(2)在人能够感受到的层面上的建筑构件尺度也略显高大;(3)立面材料与处理手法过于纯粹复古而与时代潮流脱节。相比之下,宽窄巷子沿街建筑立面高度低、尺度小,特别是大量融入了玻璃、角钢、大面积开窗、立面竖向划分、浮雕墙体、虚实对比、节奏与韵律等现代建筑材料与处理手法。这种以传统建筑为骨架,又充满各种异质与混搭风格的处理手法,无疑代表了时下最“in”的审美与潮流(图6)。

图6 宽巷子街道立面

1.4 空间层次

文殊坊包含零售、餐饮、文旅休闲等多种业态,不同业态对于营业空间的需求也不同。就拿普通零售业态与高端复合型业态(高端餐饮、佛禅文化零售、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例,普通零售业态商品价格低、人流量大、交易时间短,总的来说消费层次较低;高端复合型业态则消费价格高、人流量相对少、停留时间长,客户群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消费商品与场所品质要求较高。

针对以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模式,所需要的建筑空间环境有很大差异。普通零售业以营业空间为主体,需要一种开敞通透的视觉效果,尽量少的路线迂回与转折能够避免对顾客视线的干扰。商品获得尽量多的展示面,以便于顾客能够一眼就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而高端复合型业态所需空间功能多样化,包含接待、展示、经营、后勤等等一系列空间。除以上功能性空间外,还需配备很多类似入口、院落、中庭、檐廊、挑台等极富特色与个性的灰空间。且要求空间组合能够在满足经营的同时,也能够有层次、有步骤地创造出一种与经营主题相符合的空间文化氛围。

文殊坊多数店铺沿主要街道(五岳宫街、白云寺街、头福街)横向铺展开来,但无论店铺业态和空间格局多类似于普通零售店铺,开门见山且个性化灰空间较少,仅有少量高端复合型店铺有少量空间层次的展开与变化。这种店铺布局方式在内部无法使顾客在体验上与普通店铺拉出距离;在外部展示出趋同的表情,整体街道氛围十分平淡。

综上所述,文殊坊建筑风格相似协调,街区整体基调统一,建筑装饰如匾额、檐口、屋顶等精细度较高。但主要街道界面尺度过大,街道宽度与沿街建筑高度比值D/H值较大;街道平直缺乏变化,外部节点空间的形态不完整、功能模糊;建筑立面处理方式单调、尺度不够亲切;店铺空间层次单一、街道氛围扁平化。

2 改造原则与手法

2.1 改造原则

改造的重点范围为文殊院街、五岳宫街、头福寺街、白云寺街上,针对上文总结出的主要问题,同时注重二层营业空间可达性差等问题。在项目改造工作初始,先确立的三个不改变与两个符合的改造原则:

(1)不改变基本建筑格局;(2)不改变原始建筑结构;(3)不改变建筑整体风格;(4)符合基本商业规律;(5)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在这个原则基础上选用采用不同的手段与材料,以期能够尽量方便快捷改善一些问题,争取创造出一个散发商业活力、蕴含历史纵深感、充满魅力与吸引力的文殊坊。

2.2 立面改造手法

2.2.1 加建或调整一层檐口形式

对部分多层传统建筑的一层加建屋檐,檐口最低点离地面高度为2.7 m。其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丰富了建筑轮廓线;第二,缩小建筑尺度感,因为一层檐口能够将人的视线与触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调节了大尺度建筑对人心理造成的疏离感,重塑传统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图7);第三,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街道的绝对宽度,在沿街建筑高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减小D/H值(图8)。

图7 加建檐口

图8 一层加建檐口对街道尺度的影响

对另外一部分已有的一层建筑屋檐在高度与形式上进行调整。包括降低檐口高度,使其最低点基本统一在2.7 m;增加檐口层次,目的在于活跃建筑立面(图9)。

图9 调整檐口高度、增加檐口层次

2.2.2 二层退阳台

将部分建筑二层立面退后,留出阳台空间。这种处理手法的作用有三点:第一,使得立面出现进退关系,打破了原本封闭沉闷的立面表情;第二,商家可以在这个区域内重新布置经营空间,重塑了二层的商业价值;第三,从二层商业空间可以直接看到街道景观与人群,从街道也直接可以看到二层商业活动,增强建筑与街道的互动体验(图10)。

图10 二层退阳台

2.2.3 丰富立面元素

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将一些建筑内部楼梯拉到立面外,同时用带有传统特色的现代材料进行包装。垂直交通位置的改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增加了二层店面的可达性,大大增加二层商业价值。同时,玻璃体块能够增加建筑组合层次,也为建筑立面增添现代语言符号(图11)。

图11 将楼梯从室内改到室外

对于部分二三层用传统木雕花窗统一的单调的建筑立面,我们在局部大面积地采用不影响采光的木隔扇做出区分,其目的在于强化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关系,同时在色彩与材质上与传统建筑立面保持一致(图12)。

图12 立面木格栅元素

2.2.4 加建前区空间

在某些大型高端复合型业态店面门入口处加建前区空间,空间将入口交通空间与氛围环境优美的多功能空间(如庭院、外摆、花池等)有机结合。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丰富店铺空间层次、营造环境氛围、提升店铺档次,同时打破街道平直的界面创造变化(图13)。

图13 前区空间示意

3 改造对比

3.1 重点节点

五岳宫街北侧成都书院门口作为重点节点,在调整一层檐口、局部二层退阳台的基础上,保持成都书院大门相对退后的关系,添加印花玻璃外包楼梯体块,强化大门两侧店面前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两侧前区空间用水景分隔,内部功能独立具有较强观赏性,创造相对独立的个性化休闲空间(图14)。

图14 改造前后的成都书院入口

可以看到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在五岳宫北侧较长的一段距离:首先,强化了成都书院大门入口处的重要位置;第二,沿街建筑立面层次变得丰富;第三,在保证基本通行宽度的基础上街道景观品质得到提升。

五岳宫街南侧三个路口(西岳巷、中岳巷、北岳巷)之中,中岳巷位于中间、宽度最宽是相对最重要的路口。在靠近路口牌坊的道路处加设中心水景,配置灯光与假山,可以在牌坊形成框景的基础上建立视觉中心,将人流和视线引入其中,强化了中岳巷路口的吸引力与仪式感,与其他两个路口做出区分(图15)。

图15 改造后的中岳巷路口

五岳宫街与白云寺街路口、白云寺街西侧美食街路口的调整集中在景观树池与花箱、座椅、道路铺装等方面,主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特点进行组织。以白云街西侧的美食街路口为例,有以下调整:第一,修整树冠,调整树池大小,解放视线;第二,调整铺地,增设座椅花池,聚集人流;第三,提高美食街路口店铺辨识度,吸引人流。

3.2 重点店铺

对于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店铺,例如高档餐饮、大型酒店、民俗主题体验店入口处进行空间整理和立面升级。以白云寺街东侧金芙蓉酒楼为例,主要营业空间立面三层用透光木格栅统一,突出立面虚实对比关系(图12)。主入口前少量停车位改造成入口前区院落,使用传统纹饰的格栅做出空间划分,布置中式盆景与少量外摆桌椅营造环境(图16)。

图16 改造前后的金芙蓉

白云寺街靠北路口处,改造为一特色酒店入口,也做了重点处理。一层檐口用檐柱支撑,基本覆盖人行道上空,采用现代构架与玻璃材料,且留出洞口给原有景观树木,外加对铺地的中心化处理,明显在形式、材料与空间上区别于一般檐口,突出其酒店主入口位置(图17)。

图17 改造前后的头福街道北端酒店入口

3.3 一般性沿街立面

立面调整会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与需要选择一些特定的改造手法,现选择五岳宫街北侧靠白云寺街路口处一段立面做详细说明。

(1)调整部分一层檐口。将店家自己添加的零时遮阳屋檐统一改造为高低错落的小青瓦屋檐,并且注意尺度保持在一个较亲切的范围内。

(2)局部二层退阳台。由于建筑立面较长,二层门窗紧闭,缺少变化,封闭性强。因此将局部建筑二层立面退后留出阳台,创造出立面进退关系。

(3)人行道景观调整。移走体型巨大的小叶榕树盆景,让出空间、亮出店铺;在合适的地方放置座椅与大小合适的花箱,为行人提供驻足停留的可能(图18)。

图18 改造前后的一般性建筑立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殊坊一期立面风貌改造项目分以下阶段:(1)普遍性问题分析,其中包括了街巷尺度、街巷节点与界面、立面处理、空间层次;(2)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出科学的改造手法,例如调整一层檐口、二层退阳台、丰富立面元素、加建前区空间等;(3)根据不同的节点、店铺与立面情况与需求,糅合以上手法,以期能够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1]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 廖春艳,陈岚,沈一.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解析成都文殊坊的空间形态构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 : 1544-1547.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从都市更新的角度谈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CY2015164)

李晶晶(198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TU238.1

A

[定稿日期]2016-10-12

猜你喜欢
檐口五岳文殊
高空大悬挑圆弧形组合单元式铝板檐口幕墙装配施工技术
高空檐口铝板横向滑移吊篮安装技术
任意多边形坡屋面屋脊线生成方法
文殊菩萨启智图
五岳独尊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酒泉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图像初探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