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分析报告

2017-03-13 07:46文/周
上海商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梯队开店便利店

文/周 勇

上海便利店分析报告

文/周 勇

我现在是上海商学院一名老师,管理学院的老师,管理学院有三个专业,零售管理专业,物流专业,营销管理专业。我们每个季度会出零售上市公司的报表,年报,中报,季报,我通过分析103家公司,可比97家公司,营收上升增长13.65%,但是净利润下降46%。净利润下降最大三个行业,一个行业是电商,一个行业是家电,家电下降了8成,电商下降了6成,还有一个行业传统行业,就是服装,服装下降了四分之一。

今天谈便利店三个问题,上海的便利店怎么发展过来,然后提一些发展总结和想法。

我觉得便利店这个行业,与百货公司,大卖场,超市,电商,购物中心相比较是最干净一个行业,这个不是环境干净,营销比较干净,它没有忽悠的原价,它也没有很大的折扣,它实实在在是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可能比超市要贵一点,但是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价格,我觉得这条是非常好的一种零售的状态。但是便利店零售占比很小,尚未形成主导的业态,只是零售的补充的业态,占比小到什么程度?前后14年比较,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占比不到10%,像日本这样国家,便利店整个行业销售额超过了百货公司的销售额,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居住结构,我们的人口结构,我们的销售水平与他们不一样。还有一点,我们看到它的规模不大,大规模的公司反而做不过小规模的公司,所谓大规模便利公司还没有找到北。

我以前做过便利,我至少看过三千多家店,哪一家赚钱呢?直营店不赚钱,加盟店赚钱,但是看加盟比例,内资加盟比例都比较低,外资加盟比较高,那些便利公司越大越找不到北,不知道已经往什么方向发展,他们觉得租金压力,人工压力在提升。但是看看小店,一个店多少人?两人,一天做多少?3000,3000肯定是有,做的好是4000,大型便利公司用多少人,8+1,7+1,现在是8减1,7减1。

2016年5月3日,CCFA发布全国62家主要便利店企业,83004个连锁店铺,易捷2.5万个,昆仑好客1.7万家等等。上海的便利店我总结了一下,有6大梯队,第一梯队我就不多说了。第二梯队是可的,是上海光明集团,良友也是光明集团,好德也是光明集团,光明集团下属便利店有四个品牌,可的,好德,良友,光明。第三梯队是喜士多为代表的这些便利店,第四梯队是全家,全家刚进入上海的时候,叫做全佳,第五梯队是7—eleven,第六梯队是加油站与O2O便利店。我觉得加油站便利店问题是什么?这个加油站你愿意不愿意停留,加油的客人说不好停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危险,还有人在后面排着队,我们中国城市加油站人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加油站便利店未来怎么发展,确实是一个挑战。还有调查入店率是多少,入店率比较少,尽管增加,但是销售上不去。

便利店真的有那么好吗?淘宝便利店是这样的。在淘宝店可以订货,就近一家店有的东西你都可以定,有水果、面包、蛋卷,它会收3块的配送费,送货老板向你收,但是也可以不收,小店老板有什么好处,淘宝引来了客人,但是作为回报给淘宝5%,如果客人这一单完成,就扣掉5%,如果小老板每天多到三四十单,可以雇一个专门配送的人,这个方式好不好?比较好。对便利店来说好不好?通过淘宝便利店可以提升便利店的形象和品质,最后挂一个淘宝便利店,相应的服务和环境都可以跟上,这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有赖于进一步验证。

上海有这么多的便利店,全家便利在上海独占鳌头,顾客感受度,认知度,美誉度各个方面是比较好,罗森也是急流勇进,罗森很多的自制的产品也是好,上海的便利店有一个好的传统,便利店相互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开放,这点是比较好的。罗森有很多的自制产品,比如说甜品非常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个甜品保质期最好有一个期限,要让便利店顾客感到根本不需要看保质期,要保证便利店的东西是非常新鲜,根本不用挑选。大家有没有经验,到超市里面买东西,有一样东西是最难买,就是酸奶,我们不停翻看酸奶的保质期。

现在政府出台了有关支持实体店很多政策,我就觉得有一条支持就够了。比如说税收公平,对不正当价格竞争要适当的管理,我们要找到主管部门。

我们再看看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第一看外资门店占比从2015年9.5%,上升到现在36%,它的销售额,零售占比占到43%。外资门店36%的占比实现了43%的销售额,总的业绩比内资要好,上海本土便利店占据了天时地利优势,但是这个优势逐渐在消失。第二外资便利店加盟店的占比,一开始就是50%以上,现在达到60%,内资便利店加盟便利,从一开始30%不到一点,现在还是30%,而且有下降,这个不是好现象,有的人说加盟不如直营,直营可以管的住,如果放开了就管不住,这是能力不够。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16种业态,包括快餐,食油,面包和一部分电商等等,16种零售业态占比8.9%,过了11年还是有8.4%,反而下降了,大家都把便利店说的那么好,但是便利店行业地位没有显著提高。这12年当中根本没有提高,还是一个小业态。

我们有一个零售QQ群,里面人提到最近不是小业态好,大业态不行,关键是业态要迎合消费者需求。

我统计了一下,上海人均GDP每年与这些品牌进入的时间,我觉得国外的品牌进入确实经过了时间,空间,经济,各个方面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罗森在人均GDP2500美元进入,联华快客在3000美元进入,北京GDP高,但是北京便利店也发展不了,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天气冷是一个原因,但是东京天气也冷,为什么东京便利店生意那么好,一个原因北京的马路太宽了,但是北京马路不能破墙开店,上海一个小道破墙开店,政府允许上海那些店可以破墙开店,繁荣上海的商业。前两年发生一件事情,就是静安别墅开店,只要居民没有意见,政府应该鼓励他们开店,只要不影响居民。

猜你喜欢
梯队开店便利店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蜘蛛开店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小兔开店
在家“开店”记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