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带一路”下一步重点

2017-03-14 16:18刘琳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五通倡议一带

刘琳

“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但绝非一国之事,其本质上是一种超级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已近四个年头。回顾过去三年多,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获诸多重要成果。

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一带一路”理念的深入人心。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落地生根,是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的根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此基础上得以共同推进设计,共建政策框架。

据权威部门数据,截至2016年底,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4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一批重点项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逐步落地。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优先进展。据去年年中的统计数据,中国已开通中欧班列39条,由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项,共涉及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资金的融通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对外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纷纷为“一带一路”建设推出了多项资金支持项目。

不止于硬件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增多,促进了民心相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其影响和意义早已不限于欧亚大陆,不限于沿线国家,具有了划时代的全球意义。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继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我国又一次重要的主场外交,必会起到推动国际和地区间合作的重要作用。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会朝哪些方向继续推进?有三个“重点”值得关注。

首先就是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习近平主席曾针对“一带一路”提出“五通”大概念,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资源开发、生态环保、人文和海上合作,都属于“五通”范畴,是下一步“一帶一路”建设齐头并进的几大领域。

第二是重点项目。一批有影响、看得见、各方共赢的项目,必会为“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样板示范作用。我国多地制订了“项目清单”。这些项目将“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下一步,会以这些项目为基础,精准发力,促进更多项目的实质性落地。

三是重点带动。“一带一路”会通过政策沟通和项目引领,沿线一批国家会首先受益,而这些国家组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团队”,影响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并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受益。

谈到促进项目落地,并非是只着眼于具体项目的单点合作。应当说,经过三年多发展,一个空间跨度巨大、时间持续长、涉及各方重大利益关切的合作倡议,越来越需要制度建设保障。“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倡议的,但绝非中国一家之事,其本质上是一种超级国际公共产品。

未来,“一带一路”在推进合作倡议的过程中,无疑应当不断创新制度机制,使这一国际项目合作进程纳入制度框架,中国也将在这一进程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规则治理,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之下的全球治理新内涵。

猜你喜欢
五通倡议一带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明清小说中五通神形象
近二十年来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综述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