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碧江探索

2017-03-14 08:41申越发夏强
当代贵州 2016年43期
关键词:邻里居民社区

申越发+夏强

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如何提高治理能力、创新服务方法成为当前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以党建为核心,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多元主体共联

加强社区治理保障

优化治理结构。按照“一核三轴四联五心”的要求,构筑“大邻里”党建领导服务体系,即社区综合党委一个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三个管理服务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四类多元共建堡垒,志愿者服务中心、邻里互助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文卫服务中心五个互助活动中心,探索推行纵向建、横向联的区域化社区联动治理机制,打破之前固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社区治理模式。

发展自治组织。社区综合党委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作、多元互动、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导和孵化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重点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发展、标准建设、保障服务、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简化登记流程,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发展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目前全区共组建800余个社会组织,吸纳城区200余个辖区单位,10000余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激发各层面、各行业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明晰功能定位。三个管理服务主体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职能定位,突出“共建共驻、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邻里守望”的工作要求,支持和鼓励辖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多元共建堡垒负责制定和完善职能职责和服务菜单,促进城市居民在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五个互助活动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康体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初步形成了“组织引领、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

多元平台共建

构筑社区治理平台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对社区党务、社会救助、计划生育、低保办理等相关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办理,由街道办事处派驻专职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将“五中心”的运行管理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为各类群体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专业性社会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机制。

搭建信息办公平台。利用手机APP和网站网页等便民服务软件和信息平台,推行无纸化办公、移动终端化审核;创设书画室、心理咨询室、绿色阅览室、数字自助图书室、大众阅览室、绿色网吧等。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实现各类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的目标。

搭建志愿互助平台。组建社区公益银行,建立VIP志愿服务爱心兑换机制;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援助、司法自助调解等服务,促进社区和谐指数提升。建立“双阳”活动之家,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活动、托付、照料等关爱服务。

多元组织共商

激活社区治理活力

民主决策聚共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等重大事项共同商议,用最快的速度为群众解决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自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

创新思路解难事。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定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辖区居民分别建议、多元主体分类提议、综合党委共同商议的程序,采取党建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项目建设联推、服务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社区治安联防“六联动”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题。

贴近群众议家事。通过基层夜话、“三会一课”等形式,发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商议解决小区“鸡毛蒜皮”小事;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社区评价反馈等制度,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好事实事办理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

多元资源共享

整合社区治理资源

阵地资源共用。按照“超前谋划、合理分配、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社区文体活动阵地。碧江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通过划转、腾退、共享、新建等方式,整旧为新、挖潜增容,腾出专门地段和资源用于社区建设,拓展居民群众的公共空间。整合2万平方米试点活动阵地,留足市民活动空间,内设健身室、舞蹈室、书画室等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动员辖区单位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有居民文化家园、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化小广场小舞台、有管理使用规章的“四有”目标。

经费资源共筹。将社区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2000万元工作运转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室内外装修、功能配套、智慧社区软件开发等;整合社区办公经费、部门配套、联建单位帮扶等资金200万元,用于社区综合党委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服务等支出;为社区干部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均提高50%以上。

人力资源共享。社区综合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若干;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任社区专职工作者,新招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等54人优先安排在社区工作,引进贵阳等地专业社工组织进驻社区协助开展工作;建立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幼专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3个,近500名高校学生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培训社区干部、社区组织负责人2000余人次,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

多元服务共担

创新社区治理载体

优化志愿服务。整合党政、市场、社会三类资源,按照一个邻里对应一名党员干部、一支民情联络员队伍、一个志愿服务团队的“1+3”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志愿活动常态化,推动形成邻里守望互助的良好风气,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提供助老、助幼、助残、助孤、助病、助独、助特的“七助”服务,形成“三联七助”的“爱心桥”慈善服务模式,推进志愿活动常态化。实行志愿服务积分管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

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方言说唱、美食共享等邻里文体活动。30余支文艺队伍经常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儿童图书室、0至3岁幼教中心、绿色网吧等已投入使用,组织开展“我到社区搞义诊、我为社区献一策、我为社区捐一物、我在社区争做贡献”暨社区邻里文化节主题实践活动。市中西门社区、环北梵净山社区实施“支部+日间照料中心”,河西广场社区开设贵州省首家互联网数字社区影院,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

推进平安建设。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共建单位资源,强化社区居民自治自调,开展律师进社区和法律明白人机制,发挥在矛盾化解、纠纷调处、民情研判、群防群治、法制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背街小巷亮化、天网地网延伸、吸毒人员收戒管控、零发案网格小区创建、平安建设大宣传的平安碧江“五项行动”,实现城市社区治安巡防覆盖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碧江区“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的推行,切實提升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实现社区社会治理从“集权管理”向“放权社会”“还权居民”转变,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转变,从政府完全管理控制社区的“独角戏”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角戏”转变;提升了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实现城市社区治安巡防覆盖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铜仁市第一。

猜你喜欢
邻里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邻里图书馆
邻里之间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