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017-03-14 02:36李函朱静
山东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视网膜血清

李函,朱静

(扬州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常熟二院,江苏常熟215500)

血清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李函,朱静

(扬州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常熟二院,江苏常熟215500)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参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36例(NDR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4例(NPDR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0例(PDR组),选择体检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PARC、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A-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PARC水平与CRP、ICAMA-1、HbA1c、FPG的关系。结果 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N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SPARC水平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NDR组(P均<0.05);NDR组SPARC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PARC水平与CRP、ICAMA-1、HbA1c、FP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815、0.914、0.875,P均<0.05)。结论 血清SPAR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相关,尤其与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也是成年人视力损害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糖尿病患者约9200万,其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2]。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醇代谢途径增强、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等[3]。近年研究发现,某些新型生化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患者中水平升高,且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4]。血清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也引起关注[5]。研究证实,SPARC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液中水平升高[6]。目前,血清SPARC水平是否与视网膜病变相关仍不明确,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1999年WHO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近期创伤、手术、严重心力衰竭、感染、肝肾疾病及肿瘤等;患者散瞳后检查眼底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参照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36例(NDR组)、有微动脉瘤和(或)有小出血点和(或)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和(或)有棉絮斑者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4例(NPDR组)、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或)有玻璃体出血和(或)纤维增殖和(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0例(PDR组)。NDR组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52.88±7.16)岁,糖尿病病程0~10年;NPDR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56.60±6.30)岁,糖尿病病程0~25年;PDR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64.46±8.28)岁,糖尿病病程0~35年。同期选取体检健康查35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9.14±8.35)岁。各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均>0.05)。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血清SPARC、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A-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检测 研究对象禁食12~14 h,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离心获得血清。用ELISA法检测SPARC、ICAMA-1,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免疫抑制剂比浊法检测HbA1c,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FPG。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比较 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N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SPARC水平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NDR组(P均<0.05);NDR组SPARC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

表1 各组血清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比较

2.2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PARC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PARC水平与CRP、ICAMA-1、HbA1c、FP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815、0.914、0.875,P均<0.05)。

3 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有文献报道,SPAR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关联。SPARC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与胚胎发育、血管形成、组织重建、细胞更新及组织修复等均有密切关系,且研究发现该蛋白在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质和量不同[7,8]。汤译博等[9]研究认为,SPARC能够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清SPARC水平升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有关。Arjuna等[10]研究也发现,SPARC在发生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有表达。该研究还发现,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前就已存在SPARC水平升高,而非继发于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SPARC的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SPARC在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结果显示,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NPDR组SPARC、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DR组SPARC水平较对照组略高但并无统计学差异,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PDR组SPARC水平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RP、ICAMA-1、HbA1c及FPG水平NPDR组高于NDR组。表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PARC水平升高,且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水平最高,提示血清SPARC水平升高可能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因长期高糖血引起微血管进行性慢性硬化,导致视网膜局部慢性持续性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炎性渗出;ICAMA-1等修复性因子大量分泌,引起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新生增殖;大量变性坏死性细胞因修复反应而纤维化,乃至出现局限的肌化性异常组织,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有研究认为,SPARC与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关系[11]。本研究PDR组患者SPARC水平与血清炎症指标(CRP、ICAMA-1)和血糖指标(HbA1c和FPG)均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PARC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过程评估有重要意义。

总之,血清SPAR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有关,尤其与糖尿病患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临床诊疗过程中,如实验室具备相应条件,建议将SPARC作为常规指标与CRP、ICAMA-1、HbA1c及FPG等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

[1] 李昕,郑日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意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11-114.

[2] Yang W,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362(5):1090-1101.

[3] Wan TT, Li XF, Sun YM,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 Biomed Pharmacother, 2015,74(2):145-147.

[4] Zhao ZW, Lin CG, Wu LZ, et al. Serum fetuin-A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Biomarkers, 2013,18(2):160-164.

[5] Schellings MW, Vanhoune D, Swinnen M, et a1. Absence of SPARC results in increased cardiac rupture and dys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Exp Med, 2012,206(1):113-123.

[6] Hautamaki A, Kivioja J, Seitsonen S, et al. The SPARC and CFH polymorphisms and bevacizumab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 Ophthalmology ,2014,121(3):973-985.

[7] Munjal ID, Mclean NV, Grant MB. Differe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secreted proteins in 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 of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origin[J]. Curr Eye Res, 1994,13(4):303-310.

[8] 戴琦,诸力伟,盛文燕,等.视网膜全光凝与次全光凝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6):869-871.

[9] 汤译博,赵亮,苏佳灿,等.骨黏连蛋白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8):664-5667.

[10] Arjuna R,Paraoan L,Nelson G,et a1.Trafficking of osteonectin by retinal pigmentepithelial cells: evidence for basolateral secretion[J]. The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7,39(1):85-92.

[11] 索朗曲珍,杨刚毅,李志勇,等.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骨连接素水平改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5):325-328.

朱静(E-mail:5311355@qq.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5.029

R587.1

B

1002-266X(2017)05-0087-03

2016-09-12)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视网膜血清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