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一个品种,打造一个品牌 培植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2017-03-15 16:10熊飞
科学种养 2017年2期
关键词:蕲春蕲春县李时珍

熊飞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上乘,种植、加工、使用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大力发展以蕲艾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着力建设“中国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6年4月27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此举办“中药材生产技术交流与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中药材专家、教授与技术人员,参观了该县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加工企业、健康精品超市和中药材专业市场,对该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蕲春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经验

1. 突出一个品种

蕲春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乡,境内已查明的中药材有700余种。蕲春有“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尤其是蕲艾,叶片大而肥厚,香气较浓郁,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明代就被朝廷列为贡品。近代有研究单位化验结果显示,蕲艾含有其他艾草所没有的侧柏酮和异侧柏酮成分,蕲艾的挥发油含量比普通艾草高出1倍,黄酮含量比普通艾草高出30%,热燃烧值比普通艾草高出10%以上。虽然艾草很多地方都有,但用蕲艾制作的艾条、艾柱易燃持久、热穿透力强,灸疗效果更好,被誉为“炙家珍品”。为此,蕲春从众多的中药材中,选择蕲艾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辅以夏枯草、栀子、白芨、丹参和银杏等道地中药材。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蕲春全县中药材面积已达到35.9万亩,中药材鲜干货商品量达到2.8万吨,年产值4.2亿元,其中蕲艾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规模居全国之冠。

2. 共铸一个品牌

湖北省主要领导曾经说过:“湖北最响亮、最耀眼、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就是中华药典、世界公认的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品牌”,“单从经济效益上看,如果把它做好了,我认为李时珍品牌至少要值2000亿”。蕲春的中药材产业,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服务,涉及6万农户和近300家企业,其中包括规模以上医药企业60余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近2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家,上柜、上市企业近10家。如此多的企业、农户,如何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蕲春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集中力量打造“公共品牌”。他们将出生本土、家喻户晓的一代医圣李时珍作为“公共资源”,以李时珍医药集团为龙头,先后投资建设了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举办了多届世界中医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年会、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合作论坛、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等,同时开办李时珍大讲堂,创作《李时珍》黄梅戏和《我爱李时珍》歌曲,集全县之力共同唱响“李时珍”品牌。此举有效地避免了企业间各自为政、无序竞争,扩大了蕲春中医药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 培植一个产业

近年来,蕲春县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蕲艾种植实现了由业余、零星种植向专业化、跨区连片种植转变,基地面积稳步扩大,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在中药材加工上,蕲春县一方面扶持本地企业,另一方面引进外地客商,大力发展以蕲艾为主的中医药产业,目前已形成中成药加工、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品和药物包装多业态扎堆集聚的格局,仅蕲艾加工就先后开发出蕲艾条系列、蕲艾精油系列、蕲艾药物系列、蕲艾日化系列、蕲艾灸贴系列、蕲艾沐足系列、蕲艾灸具系列和蕲艾食品系列等8大系列180余个产品,仅艾条就有近百个品种,而且新品仍在不断出现;在产品营销上,先后创造出“互联网+蕲艾”“文化节+蕲艾”“药交会+蕲艾”“养生+蕲艾”“旅游+蕲艾”“精准扶贫+蕲艾”等多种模式,同时还发展各类以蕲艾为主题的养生馆1000余家,遍布二十多个城市。如今,蕲春的中药材产业,从种植到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下一步,蕲春县将以蕲艾等中药材深度开发为重点,以文化旅游养生为突破口,通过融合互动、集成发展,使中药材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打造“百亿园区、千亿产业”。

4. 带富一方百姓

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活跃了蕲春经济,更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与种植传统的粮油作物相比,种植蕲艾等道地中药材不占好地,平均收益却远高于种植粮油作物。近年来,蕲春县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助脫贫”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帮助一大批农民走上了种药致富道路,甚至一些外地客商、农民也赶到蕲春这块“神奇之地”“种药宝地”,流转土地种植药材。2015年,蕲春共引进各类招商引资主体67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培育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120个,全县千亩连片的中药材基地18个,中药材重点村30个,6万农户通过种药年均人平增收1300元,全县中药材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除种植环节外,中药材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和旅游等,也带动了一大批当地百姓走上了就业、创业,脱贫、致富道路。

二、蕲春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1. 选择品种必须找准优势,持之以恒坚持

很多人都知道,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也有很多人知道,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电视、报刊上有不少发展中药材成功的报道,但也有很多发展中药材失败的案例,以至于有的地方“谈药色变”。蕲春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在选择主导品种时,首先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将当地随处可见、品质明显优于它处的蕲艾,确定为主导品种,并且坚持多年不变,从种植到加工、销售深入探究,使技术逐步完善、产品日益丰富、市场不断拓展,保持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有的地方发展中药材,不是在深挖本土“道地药材”,寻求自身特色与优势上“下工夫”,而是在追“新”求“异”,追逐热门、高价药材上“做文章”,甚至抱着求急求快、一夜暴富心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主导品种摇摆不定、难以确定,或确定的主导品种优势不突出,甚至不适宜当地的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大起大落、不见成效。

2. 唱响品牌必须齐心协力,形成发声合力

如今发展农业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一个响亮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高的品牌,对一个产品、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能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很多地方在品牌建设上,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导致一些企业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同一个产业的产品在一个地区内虽有多个品牌,但由于资源分散、发声较弱,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有影响的品牌,有的甚至出现“内耗”。而蕲春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全县只突出“李时珍”这一个地方性很强且知名度很高的公共品牌,集合全县资源集体“发声”,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对其进行持续地培植和强化,这就使“李时珍”品牌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3. 培植产业必须产销结合,延伸产业链条

一个产业要获得长足发展,不仅原料要“产得出”,而且产品要“销得掉”。尤其是中药材产业,产品销售更加重要。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空间,一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保證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二要抓好产品的深度加工与系列开发,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卖点,开辟新的市场,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三要抓好多渠道营销,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要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提升营销实效。蕲春县在培植中药材产业上,注重了从“种”到“销”全产业链的打造,实现了产销一体化,通过产品的销售拉动了生产,而生产又反过来扩大和促进了产品的销售,进而使产业发展走上了“产销互促”的良性发展轨道。但很多地方在发展中药材时,只注重了“种”,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却考虑较少。特别是销售,一直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些中药材“产出来”,却“销不掉”;有的虽然卖掉了,但价格完全受制于人,效益起伏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时常放弃种植,产业难以平稳发展。

4. 农业产业必须农民认可,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农民增收了,才会有更多的农民踊跃参与。发展产业有了群众基础,企业加工原料来源才有保证,产品销售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蕲春的中药材产业建设,正是因为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保持了多年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但有的地方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时,总认为企业家才是“老大”,把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投资看得很重,未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利益。而一些眼光短浅的企业,更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发展产业不是紧紧依靠农民群众,而是依赖政府支持,眼里紧盯着“优惠政策”“项目资金”,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当地农民利益。如果发展农业产业只想着“靠老板”而不是“靠群众”,发展中得不到农民的认可与支持,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即使红火一时,也会昙花一现,难有生命力,难以持久。

猜你喜欢
蕲春蕲春县李时珍
《蕲春语》与通语及蕲春方言系联研究
解码李时珍
秒变戏精
蕲春县踏红亭
医药并举传承发展
——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在湖北蕲春举行
The Four Regimens of Qichun
蕲春赤东湖渔场突破蛇鮈繁殖技术
蕲春县水产局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保发展
灵通姐姐帮你学数学
基于RS技术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以蕲春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