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自审真诚的忏悔

2017-03-15 16:10杨文山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包弟巴金小狗

杨文山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是一篇精读的重点课文,它是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唯一一篇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题材重大,视角独特,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认为,这不过是一篇浅显的文章,一读就明白了,作品表达的就是一位老人对一只小狗的忏悔。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紧紧抓住忏悔这个问题,做了过度的拓展延伸,偏离主题很远。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1·教师教学用书》也认为:“《小狗包第》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使得相当数量的教师讲解了这两个层面后,就结束了此课。这真是作品的主旨吗,作家的一系列行为表达出来的就是这两个意思吗?其实这种解读并没有真正抓住文章的意脉,完全没有理解作品的重大历史意义。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即作品是不是主要为了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让我们先看看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情况。(教学时,了解时代背景是重点之一,教师需要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并按要求整理出有关资料。可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也可按人物来分,如老干部与群众等;或是按专题来分,如工业、农业等。)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给“文化大革命”做出的历史定性。

叶剑英元帅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讲得更具体一些:“他们(文革中央)利用篡夺来的权力,大搞法西斯专政,上整干部,下整群众,制造大量冤案、错案、假案,把许多老同志打倒,把大批干部和群众打成‘走资派、‘反革命,进行残酷迫害。包括受牵连的在内,受害的有上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

“林彪、‘四人帮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们‘砸烂公、检、法,践踏社会主义法制。他们在所谓‘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幌子下,对广大干部和人民实行法西斯专政,想抄谁的家就抄谁的家,想抓谁就抓谁,只要他们说一声某人是‘坏人,这个人就被投入监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人身安全毫无保障。有多少人被他们用这样那样的方法整死了。”

这就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的概括,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他们用法西斯手段“整死了”许多人。

而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并没有直接去反映这一惨无人道的现实。文中的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作者自己当时“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都没有写到被“整死了”的情形。

文中涉及到死的共有三处文字,一处是“邻居告诉他(艺术家),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没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这也是唯一一处直接写到了死;第二处是“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大妹妹去办。”联系上文的“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来做实验用”,读者可以推知,小狗包弟最后是被医用解剖而死的;最后一处,仅仅写了一句话,“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说的是作者的妻子萧珊,她最后是因癌症在医院去世的。

作者并没有描写那些知识分子或国家干部被批斗遭虐待致死的情形。从语气上,从情感上都能感受到,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并不是描写“整死了”许多人的“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尽管通过艺术家的狗和小狗包弟的死,读者完全能够“从一个侧面”推知出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一定发生过许多惨无人道的事情。但是作者无意重揭伤疤,也不想重现那些悲惨痛苦的记忆。

仇恨只能蓄积破坏的力量;愤怒必将销毁奋发的意志。行文上,作者表现出了极有分寸感的文字控制力。第九段写到:隔壁“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一些情况……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这情景实在可怕。”第十一段:“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作者再次写到了隔壁。“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有時倒下一些垃圾……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

这两段写的很含蓄艺术。从篱笆缝里究竟看到了什么,作者并不写出来,只用了一句“实在可怕”就交代过去了。“‘红卫兵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下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为了‘破四旧他们闯入了知识份子、富人及官员们的家中焚书,羞辱甚至毒打杀死屋主。”结合第十一段看,那位某工厂的老板显然已不在世了,但是那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横飞的场景,没有呈现给读者半点,作者不想再现那些丑恶的行为。另外,文中的“衰草”“无缝的砖墙”“垃圾”“化粪池”等,也能让读者悟出别样的意味来。

由此可见,如果认为作者就是通过讲述一个小狗的悲惨遭遇,而“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那就太低估了优秀作家巴金的思想境界,曲解了作者的的创作意图。尽管老作家也吃尽了苦头,备受摧残,但要去博得别人同情,甚至怜悯,巴金是永远不会去做的。

关键是第二个问题,文章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包弟的乖巧可爱,也“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也确实表达出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难道这个还不是文章的主旨吗?

显然不是。有意义的道歉忏悔是一定要面对具体对象的,小狗已经死去很久了,有人向它道歉,它是根本不知道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接受作者道歉忏悔的问题,请问这样一个未遂的道歉忏悔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行为不是荒唐的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个从牛棚走出来的著名作家,一位同样遭受迫害的近八十岁的老人,反向一只小狗道歉,这是为什么?这有必要吗?他想做秀吗,他又要向谁作秀呢?巴金并没有亲手杀死小狗包弟,那么多的人都被“整死了”,包弟不过是一条小狗而已,它又算得了什么,为此作者竟然使用了“羞耻”“可耻”等一类词语来评价自己,是不是下笔太重了,有没有哗众取宠之嫌?

其实,恰恰就是这个矛盾,引导读者探究到了文章的主旨。明明是一个已经没有了接受对象的忏悔,却还这般严厉深刻地进行着自我审判;明明是一个已经无法实现的道歉,却还这般肃穆真诚地完成着。显然,全部的意义并不在道歉忏悔上。

那么,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二者的关系上:道歉忏悔,必须先要有严厉深刻的审判!正如服药治病前,一定要先确诊,真正查清病症所在一样,自审永远是第一位的,自我审判的结果才可能是歉疚忏悔。

如果没有彻底的清算,找不出产生愧疚的根源来,道歉、忏悔就是自欺欺人,就是欺世盗名。忏悔道歉有自愿和被迫两种,其表现也就自然有了真诚和虚假的两类。如果不能完成触及灵魂的自我解剖,任何形式的道歉忏悔都是虚伪的。而虚假的愧疚忏悔比不道歉忏悔更坏,更无耻。

“包弟送走后……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没能保护好一只小狗,成了作者严重的心理负担,竟然这样日夜折磨自己,作者向我们叙说着他的痛苦感受。其实,这个时候的作者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哪还有能力保护一只小狗,不让包弟遭受乱棍的打杀,少让它遭受残忍的虐待,已经是大善之举了。这和那些举报亲人,甚至残害自己父母的人相比,其善良悲悯的情怀足以让人落泪。

吃下安眠药后依然无法入睡的巴金继续审判着自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这是特别真诚的话语。作者能这样感同身受地描写,完全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一次又一次感受被割开肚皮的情景,实在是太残忍,太不人道了。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短短的两句话,连用“羞耻”“不能原谅”“可耻”“逆来顺受”这些词语,字字刺眼,句句震耳,有的词语是带有侮辱性的,甚至涉及到人品人格。“为了想保全自己”一语就道出了自私自利的本性,直言不讳。“可耻地开始……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揭示出了明哲保身,丧失原则,毫无斗志的懦弱品行。“逆来顺受”甚至还勾画出了一副奴才相。一个受迫害者,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竟然这样贬损自己,如此深刻无情地揭短示丑。我敢说这段文字在当时就是冲天的核爆炸,耀眼的光亮,巨大的能量,是引发全体中国人心灵振憾的一次十级大地震。

《小狗包弟》写于1980年1月4日,最初发表在1980年1月12日的香港《大公报·大公园》上,这时距离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已经整整5年了,那些无缘无故被“整死了”的人,至今还没有等来一个人的认错;那些受牵连、受迫害但还活着的人,至今没有等来一声真诚的道歉;整个社会,甚至全中国都在拭目以待,都在用无言的期盼测量着良心的份量。

巴金第一个站出来了,面对一只无辜而死的小狗,他从中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性中的丑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摸着胸膛,对自己对世界郑重地说出了真话,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丑陋,证实了自己的卑怯。他血淋淋地撕下了自己虚伪的人性包装。

人性中有着顽强护丑护短的劣根性,从而使自审自判变得无比艰难。在世人面前,揭短示丑,太无情了,巴金做到了;在世人面前,彻底地剖析心灵,太痛苦了,巴金做到了;在世人面前,自己对自己宣判,太没有脸面了,巴金做到了。这是无比坦荡的胸怀,是道德的标杆,是二十世纪中国良心的符号。这就是《小狗包弟》的全部意义所在。

包弟,不过是一条小狗,而且又不是作者动手打杀的,竟然这般严厉的剖析自审,这需要无比巨大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国,在以后所有的日子里,这都是无比珍贵的品质。

半年后的1981年6月27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文革的反思批判是深刻的,对文革的评价定性是客观公正的,《决议》还给历史一个真面目,为无数人平反昭雪,極大地慰藉无数受伤害的心灵。党是英明的,历史是无私公正的。

自审是良知的苏醒!苏醒了的良知才能做出真诚的道歉。所以,自审比忏悔更重要更可贵。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抓住“无情的自审”这个重点来拓展延伸,可以广泛联系学生自已,家庭、社会和国内国际的历史、现实,做深入的分析。特别是要评价出自审的深度和诚恳度,看看是否挖到了思想的根源和灵魂的深处。然后,引导学生搞清“无情的自审”与“真诚的忏悔”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年的红卫兵和现在的高中学生的年龄差不多,没有无情的自我解剖精神,就容易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一个人善于自审,就会少走弯路;一个民族具有反省意识,就能走向理性,从而使自已的国家强大富裕起来;人类如果不断用批判性的目光审视自己,世界就会和平发展。

其实《小狗包弟》的真正价值,除了以身示范,教给了我们怎样严厉地剖析自我,客观地审视自我,进而认清自我之外,巴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告诫人们不能遗忘历史,尤其是不能遗忘那些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

他在《随想录》的前言中写到:“有人告诉我一件事,据说有一个西德青年不相信纳粹在波兰建立过灭绝种族的杀人工厂,他以为那不过是一些人的‘幻想。会有这样的事!不过40年的时间,人们就忘记了纳粹分子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那么回过头来看 ‘文革,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的遗迹?才过去20年,就有人把这史无前例的‘浩劫看作遥远的梦,要大家尽早忘记干净。我们家的小端端(巴金的小外孙女)在上初中,她连这点‘幻想也没有,脑子里有的只是作业和分数……”

巴金说他要建造一座文化大革命的博物馆,《小狗包弟》无疑就是这座大厦的一块坚实的砖石。

其实,一切的遗忘,都源于没有认识。一个经过理智的剖析,良心审判过的错误,是永远不会遗忘的,更可能永无再犯!

猜你喜欢
包弟巴金小狗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的憧憬
小巴金“认错”
小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