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视角下上海高级口译考试中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研究

2017-03-15 16:40张培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

张培

摘要: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对语言测试更为客观全面的解读。本文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分析上海高级口译考试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及其对口译学习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学;听力测试;上海高级口译考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对高素质的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众多的学子在经历中、高考和四六级洗礼后,都跃跃欲试高含金量的翻译口笔译考试。通过学习与挑战,把自己的外语水平带到更高境界,为自己在职场上赢得绝对优势。在这三大翻译考试中,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因其专业性强,含金量高,一直受到外语学习者的追捧。

口译测试是交际语言能力测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原则[1]。交际式语言测试与别的语言测试方法最突出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是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即要着重了解受测者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而口译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项交际活动,它的测试离不开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翻译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中国翻译考试从开始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各项考试的测量内容及手段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到教学方法、测试评估都没有严格的界定与参照标准”[3]。那么,上海外语口译专业资格考试是否真的能达到其测试目的?它对专业口译能力评估的有效性如何?该考试是否能有效地为我国的口译事业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口译人才?基于这些疑问,本文主要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就上海外语口译考试听力测试部分的内容效度进行研究,探讨该考试对口译人才评估的有效性。

一、上海高级口译考试中听力测试的结构效度分析

(一)上海高级口译考试简介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作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素质英语考试之一,试题难度大,题量多,通过率控制严格,其证书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可信度。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分为高级口译证书考试和中级口译证书考试,以高级口译证书考试为例。英语高级口译证书考试分为综合笔试和口试。笔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口试。综合笔试包括听力、阅读、翻译(笔译)三大部分,含六个考试单元。口试则包括口语和口译两部分。在每份口译试卷中,主客观考题分布有序,仅翻译内容就细分为听译、笔译和口译,语言又覆盖到汉译英和英译汉,难度从句子翻译升级到段落翻译,内容上跨越了科技、经贸、旅游、城市发展、时事新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阅读部分则精选了各类财经刊物的最新时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地道英文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同时扩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视野。相比于专业四级、专业八级及四六级考试的听力测试,高级口译证书考试综合笔试部分的听力测试的题型分布,考察重点和听力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基于交际语言测试学的口译测试

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a complex communicative act)[4]。口译专家梅德明教授对口译下的定义是“它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听到的信息准确而且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5]。

将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应用于口译测试是指口译测试设计者应首先对受试者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受试者在将来目标场景中的目标行为,尽量使测试任务和情景特征与语言使用任务和情景特征一致;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尽可能参照现实情景,在模拟现实的场景中观察检验应试者的心理能力[1]。

(三)结构效度分析

所谓效度, 即一份试卷或一项测试所能测出预定测试内容的程度, 或者说成功地实现测试目的的程度。效度的内涵非常丰富, 一般认为可进一步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共时效度、预期教度和卷面效度。结构效度指的是语言能力理论中假设的基础能力或特征。如果一個考试表明能够测量某个理论能力结构, 它就具有结构效度。考试结构效度的论证对考试本身有重要意义。考试结构效度论证的目的是确定考分的含义是否与我们的期望一致。

1. 题型分析

上海高级口译考试综合笔试部分的听力考察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于考试的上半场和下半场进行,上半场考试和下半场考试之间间隔10分钟。上半场的听力测试因其考察类型也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短文填空和听力理解。短文填空,即根据听力内容补充短文的内容。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主要考察考生对关键信息的捕捉及速记能力。听力理解部分为20道选择题,根据四段听力材料选出正确的答案,每段听力材料对应5道选择题,但试卷上只给出了每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问题则附在听力材料后面。结合口译的基本要求,能听懂听力材料,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关键信息,具备短时记忆能力,都是一名合格的口译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两个题型都能考察到考生作为口译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的测试效度也可以的到保障。

下半场的听力测试难度又有所增加,它不仅考察考生能不能在只听一遍听力材料的情况下记下听力文本的主要内容及关键信息点,而且还考察考生对句子及篇章的边听边译能力。同样的,下半场的考试也分为两部分,短文填空部分和听译部分。这部分的短文填空比上半场的难度又增加不少,主要考察考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听力测试的听译部分对考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考生在听懂英语原句或原篇章的情况下,写出句子和篇章的中文翻译。考察考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英译汉能力。如果说上半场的听力测试注重的是考生的听、记能力,那么下半场的考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听、译能力。这四个题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听、记、译三个方面考察考生的口译能力,较能真实有效地测试出考生的口译水平。

2.文本材料分析

“交际语言测试中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可以体现真实生活以及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交际时所使用语言的一些主要特征”[6]。

高級口译考试听力部分选用的文本材料的题材多为内容较新和贴近时代发展要求及实际状况的材料,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出题范围涉及大会发言、语言文化、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教育、生活消费、节日、环境能源、获奖发言、礼仪祝词等。其中,短文填空多为文化介绍,而且第二部分的根据笔记填空的选材要略难些。单项选择题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为采访或对话,第二部分多为新闻类话题,且每个小题对应一段新闻,第三部分多为政治类话题,文章难度略高,第四部分为文化类短文。听译部分的材料也是文化类居多,也有一些国际关系、政治类话题。它的题型选材覆盖面广,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方方面面的内容,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文本测试的效度。

上海高级口译考试听力测试的选题涵盖采访、对话、讲座、时政等内容,听力文本的长短会根据题型设置而有所不同,除了句子和篇章翻译,其他文本都给考生创造了丰富的上下文语境,高度还原了真实的口译场景,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效度。

二、结论

基于交际语言测试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本文主要从听力考试的题型和文本类型两方面探讨了上海高级口译听力测试部分的效度。上海高级口译考试中的听力测试题型分为短文听写、单项选择、短文填空和句子及篇章翻译,这四个方面各有自己的考察重点和方向,能够反映考生的听、记、译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保证了口译考试的效度。听力文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选材难度也会根据题型的不同而变化,为考察考生的口译素质与能力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信度和效度的缺失,能够忠实于口译考试的考察原则和目的,也真实的测出了考生的真实水平,提高了上海高级口译考试的含金量。

虽然本文尽可能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仅仅分析了上海高级口译考试笔译中听力测试的效度,并没有涉及到其他题型的效度研究,不能代表上海高级口译考试的整体效度。这还有待于更多的专家学者去探讨。

参考文献:

[1]鲍晓英.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口译测试构卷效度研究—以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为例[J]. 外语界,2009(4): 84-90.

[2]高淑玲. 语言测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J]. 西北大学学报,2006(7): 155-158.

[3]黄杰辉、岳峰. 福建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探究与分析[J]. 龙岩学院学报, 2012(4): 95-99.

[4]陈菁.从 Bachman 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 51.

[5]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陈纪梁.试论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及主要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7):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