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下的“把”字句研究

2017-03-15 16:46李瑞芳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句式研究

李瑞芳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之一,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界最具争议的焦点。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把它当作特殊句式加以研究。本文将对“把”字的语类和和“把”字句中的NP论旨角色的指派进行分析。并采用Chomsky(1995)的最简方案和vP壳理论对“把”字句的句法生成进行研究。

关键词:“把”字句;研究;句式

一、何为“把”字句

“把”字句就是以“把”为标记的句式,也被称为“把”字句。“把”字句结构经常和“被”字句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辨别,因为两者被认为紧密相关、有特殊功能的句式。“被”字句一般被认为带有贬义,描写一个不顺利的事件;而“把”字句结构表示宾语受影响、被处置或被处理。从语义层面上看,在“把”字句里,其后大都是名词或代词,一般表示有定的、被处置的人或事物。例如:

(1)他把那个女孩杀了。

你把垃圾清理清理。

但是,“把”字后边有时不是表示被处置的人或事物,而是表示受影响的人或事物。例如:

(2)我把张三免了。

我把钱数一数。

在句法结构层面上,“把”字句结构中,“把”字后一般不是光杆名词,而是复杂的短语(动宾短语或主谓结构),并且这个复杂的短语可以由“这件事”来替代。例如:

(3)*我把张三。

我把张三骂了。

我把张三骂了一顿。

我把张三骂得很惨。

如果在“把”字中,出现否定词“不,没有,没”,一般放在“把”字的前面。如:

(4)你怎么不把任务完成?

你怎么没有把任务完成?

本文将从句法学的层面,运用语段推导的理论对“把”字句的生成结构进行探讨,以期对“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把”字的分析

(一)语类地位

从历史上看,“把”是一个动词,义为“拿、抓、处理”等。“把”可以出现在现代汉语所谓的连动结构[V1+NP+V2+XP]中,充当V1,义为[把+NP+V+XP]。按照对动词身份的判定,“把”字就不是动词了:i.在组合能力上,动词能带宾语,而“把”不能。如:

(5)a.听音乐。

b.*把音乐。

ii.能重叠起来表示动量的词,就是动词。所谓动量,就是“一下”的意思。如:

(6)a.让我听听音乐。

b.*让我把把音乐

iii.能带上“着、了、过”等体标记的词,一般就是动词。如:

听了,听着,听过。

(7)a. 他把你害惨了。

b.*他把了你害惨了。

iv.不能形成V-不-V形式的否定句。例如:

(8)a. 他把你害惨了。

*b.他把不把你害惨了

在现代语法中,“把”已经语法化了,已经不再是一个动词了;但语法化了的“把”有什么样的句法属性?众说纷纭,穷尽其能:

(9)a.“把”是一个动词。

b. “把”是一个介词。

c.“把”是一个基础生成的功能语类的中心语。(Zou 1995)

正如上文,(9a)按照动词测试,“把”根本不是动词了。如果根据(9b),则“把”后的NP名词短语与VP不应该构成一个单位。本文遵循(Zou 1995)的观点,认为语法化了的“把”,在句子投射的生成过程中,将作为一个基础生成的功能语类。

(二)论旨角色的指派

根据乔姆斯基的格理论和论旨角色理论,在每一个合法的句子中,所有的NP都需要有格和其相应的论旨角色。相应地,有理由认为“把”是一个赋格的中心语。但这个中心语也给从它那里获得格的NP指派论旨角色吗?

1.“把”和主语

否定“把”给句子主语指派论旨角色的是(10)这样的句子,即以无生命的NP做主语的“把”字句结构。

(10)那壶酒把张三喝醉了。

诸如此类的句子的特点是:“把”后的NP是主谓小句,小句中的动词词组“喝醉”给小句的主语“张三”赋予主语的论旨角色。

例(10)中,小句“张三喝醉了”,意为“张三喝了酒,结果醉了”。如果“张三”主语的论旨角色由动词“喝”来赋予,那么句子的主语“那壶酒”的论旨角色就得由别处赋予。那么,“把”字给主语赋予的论旨角色貌似能够说得通,并且充当致使动词,相当于英语中的make的致使用法。但是,例(10)中的主语“那壶酒”根本不是有生命的,所以无法承担施事的论旨角色。由此可见,“把”字无法给句子的主语NP赋予论旨角色。

2.“把”和其后的NP

上节的讨论证明:“把”无法给句子的主语赋予论旨角色。如果有理由认为“把”能给其后的NP指派论旨角色,那么是因为“把”本身带有“处置、影响和执行”的意义。然而,“把”缺乏给其后的NP指派论旨角色的证据是:带有一个释义为“受影响的”论元的句子是不可接受的,不合法的。如:

(11)a.我把张三的书抢走了。

*b.我把張三抢走了书。

从结构上看,(11a)和(11b)两个句子的“把”后边都是跟着小句。但是为什么(11a)可以接受,而(11b)却不合法?在(11a)中,“抢走”分别赋予主语“我”和宾语“张三的书”施事和受事的论旨角色。而在(11b)中,“抢走”赋予“张三”施事,“书”受事,然而主语“我”无法得到论旨角色,因而不合法。

简而言之,可以认为,“把”并不给其后的NP或者前面的主语指派任何论旨角色。它唯一的功能是给其后的NP赋格。

三、最简方案理论

Chomsky(1995)提出了最简方案概念。大致内容如下:在运算初选定的词汇项目序列LA,由一些次集合(subset)组成的。在运算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算操作从LA中提取某一个次集合,将其置入工作空间中,随之将其交付于语言运算程序(特征核查)得以使用。运算过程----移位是由探测成分P的不可解释性特征引起的。结构特征的核查和消除是附带性的。

运算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包括粘合(merge)和移位(movement)。主要有特征匹配(feature matching)和最短移位(shortest move)原则。粘合是词项间的初步运算,它产生一定的结构体, 如NP、VP。经过粘合,相关词项获得一些选择性特征。特征袋里的强特征(strong feature)要通过移位进入功能范畴部分,接受特征检查(feature checking)才能得到解释。移位受特征驱动(feature driven)。

我们将采用Chomsky的vP壳结构,结合汉语的“把”字的特殊身份,设置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在此结构中,副词直接嫁接在vP上。对于非“把”字句而言,主要动词从V提升以为到v之后,副词出现在主要动词的左边。在“把”字句中,副词可以出现在“把”字的右边(如果副词附接到高于“把”字投射的节点上,则它也可以出现在“把”字的左边)。

四、“把”字句的结构分析

关于“把”字句的研究,学者们已经穷尽其能。本文认为,“把”本身没有指派论旨角色的能力,“把”字句的主语及其后的NP都没有从“把”处获得论元角色。并且“把”是个功能语类,所起的作用只是赋格。下面我们将用语段推导理论和vP壳理论对汉语的“把”字句结构在句法层面做出分析。如:

(12)a.我小心地把杯子给他。

b.我把杯子小心地给他。

结合Chomsky的vP壳理论,(12a)的结构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表示为:

在此句中:首先,词语“杯子”、“给”和“他”组成VP, 同时,“他”的宾格特征得到核查。然后VP再和“把”合并形成“把P”,NP“杯子”的不可解释的格特征核查消解。ADV“小心地”嫁接于VP之上。NP“我”基础生成于vP的Spec位置,具有φ特征(时态,数,性,)特征。TP的强EPP特征吸引NP“我”移位到TP的Spec位置核查“我”不可解释的主格特征,同时满足TP的EPP特征。这样,句子推导会聚,句子合法。

(12b)句子的生成和(12a)基本一致。结构图如下:

在此句中:首先,词语 “给”和“他”组成VP, “小心地”位于VP的Spec位置。同时,NP“他”的宾格特征得到核查。NP“杯子”基础生成于vP的Spec位置,格特征由“把”字赋予。 NP“我”基础生成于vP的Spec位置,具有φ特征(时态,数,性,)特征。TP的强EPP特征吸引NP“我”移位到TP的Spec位置核查“我”不可解释的主格特征,同时满足TP的EPP特征。

五、结论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独立的句式。自从生成语法引入汉语研究以来,“把”字的语类,“把”字句中名词短语的格特征核查和论旨角色的指派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句法生成层面对汉语的“把”字句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篇幅有限,句式单一,对于“把”字句尚需更进一步地研究分析。

參考文献:

[1]Chomsky N.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Li-liane Hageman Press,1993:226.

[2]叶狂,潘海华.把字句中“给”的句法性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 22-26.

[3]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4):31-35.

[4]汉语句法学[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151-189.

猜你喜欢
句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论配价、题元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