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盗的信用

2017-03-15 16:50柯玲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话卡持卡人牛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卡,仿佛在一夕之间,电话卡、交通卡、会员卡、社保卡、校园卡、银行卡、加油卡……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方寸之间,一个小小芯片或磁条,神奇地链接着一个又一个肉眼无法识得却又无限宽广的虚拟世界。

新卡到手心中总有些许兴奋又有几分紧张,还有几分神秘或神气。记得上世纪末,在外学子打个长途电话回家,都是IP和IC充值卡交替来打,两种电话卡套用会便宜很多。至于如何套用最为合算,传说盘湾里博士楼里有位计算机系的同学专门设计了几套公式,据说还颇受欢迎!读书人为生计而精于算计,有点儿迂腐,但认真的生活态度值得肯定。30元买的电话卡可以打100元电话,于是校门口书报亭以及路边地摊上电话卡生意兴隆,好像师大前后门外的小区各有一部可以打长话的电话,每逢星期假日,总要摆一字长蛇阵,尾巴甩出去老远,风霜雪雨严寒酷暑丝毫动摇不了学子念家的心。

电话卡与手机一道迅速普及,但银行卡的发展简直势不可挡,尤其是信用卡,各种广告无孔不入。我专门办了张英镑信用卡带到牛津,但到了以后发现那里大多数商店都可以用我们的 Union Pay(银联支付),我干脆继续保持一直以来刷工行信用卡的习惯。到共富新村又让我申请了一张巴克利银行卡用来存英镑现钞,于是我的钱包里正常装着两张中行卡两张工行卡和一张巴克利卡,而我的银行卡数量肯定属于少的。

在英国购物刷信用卡比国内方便,因为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密码本来是卡的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不设密码之后,等于“卡”哨下班,大门洞开。夜不闭户,来往自由,安全隐患难免。英国人相信本人签名,但谁敢相信英国超市的收银员能够辨认咱龙飞凤舞的汉字签名?我们的留学生学了几年也未必能认识国人擅长的行草!像“厂广不分,使便混同”之类的错误更是司空见惯。国外收银员肯定大多是汉字盲,即便做出认真比对的神情其实也都是做做样子罢了。所以,在牛津也时常听到银行卡被盗刷的消息。下面一段对话转自牛津访问学者QQ群,发生于2013年,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未改,但为保护隐私,个人信息做了虚化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张国辉02:53:45 提醒一下大家,安全使用信用卡!尽量不要在不可靠的商家或机器上使用,也不要把信用卡信息暴露与人甚至告诉别人(例如电话付款)。许多网上购物只需要提供卡号、有效期和3位验证码(这些都可以在信用卡上看到),不需要提供支付密码。发现被盗用马上打电话给银行,注销卡片,并辩争被盗款额。

王燕 02:54:27 怎么啦?

张国辉02:55:39 昨天发现信用卡被盗用,两笔各10镑,今天去银行,说又有一笔新的374镑。

张国辉02:57:18 打电话给银行,把原来的卡废了。又打给申诉中心,说这些是盗用的。

王燕02:57:48 啊,太猖狂了!

张国辉02:57:49 HSBC马上给赔付了。

……

赵睿03:02:39 还好有惊无险,谢谢张老师提醒!

张国辉03:02:54 仔细想想有两次可能透露信用卡信息的。一次是旅游的时候在华威取了一次钱,另一次可能性更大,是暑假给儿子报了一个夏令营,打电话付款时把卡片上的所有信息都给他们了。

张国辉03:03:37 没想到HSBC这么好说话。

张国辉03:04:51 它要坚持说是我自己刷的,或者把信用卡给别人用了,我也是说不清的。

赵睿03:08:24 真要多加防范。

张国辉03:09:09 是啊。被盗了是很麻烦的。光是电话那头的英语就让人发狂的了。

……

金风03:36:01 谢谢张老师!张老师自己也加强防范。

陈启09:12:06 最近我的HSBC卡也被盗用了。

陈启09:12:24 正在跟银行闹,烦啊!

……

HSBC即汇丰银行。汇丰集团总部设于伦敦,匯丰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在英国汇丰银行随处可见,汇丰也是在英华人比较喜欢于此开户的一家银行,理由很简单——不少分理处的大堂里有中文服务助理。国内关于信用卡的纠纷充斥于耳鼓,国外信用卡同样会被盗刷至少说明,西方社会并非净土,包括心目中的学术圣地牛津,也说明绅士风度十足的英国人中既有正人君子也有梁上君子。我曾在《牛津民俗中的生态平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而从对话时间看被盗频率,从02:53:45到9:12:06,6个多小时的聊天里就有2人提及银行卡被盗刷的遭遇。而牛津访学群那时总共不到100位成员(现已500多了)。由此你可以推算信用卡或银行卡发生问题的频度和几率。这样看来,国内荧屏报端频频曝光的信用卡被盗用被复制的案件就不足为奇了。

信用卡被盗刷常见情况分为两类:一是非本人拿真实信用卡刷卡消费(信用卡是真的,刷卡人非持卡人);二是信用卡未离身,却被他人盗刷(刷卡人非持卡人,用伪卡刷卡交易)。信用卡被盗刷的事件并不少见,关键是持卡人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银行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呢?盗刷案件频发,接踵而来的就是诉讼纠纷官司不断。《人民日报》2016年7月19日16版的一则消息显示《去年信用卡纠纷案超17万件》,准确数据是175577件。国内的银行卡领域,现有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制定的相关部门规章,如《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等。由于纠纷的复杂性和法律依据的欠缺,在司法实务中出现了不同的裁判思路,这就让信用卡案件更加复杂了。信用卡涉及到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多个主体,结果往往是持卡人要耗费更多的心力去面对、去奔波、去起诉,有人甚至达到欲哭无泪、欲诉无门的悲惨境地。

万幸的是牛津群里的两位同胞都很快得到了赔付,挽回了损失,后一位的赔付更具有戏剧性。英国银行办卡的漫长过程和工作效率,本人曾在《想象的速度和效率》中有所吐槽。因此银行的赔付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倒是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甚至感觉有点不合英人办事的动作逻辑!但深思之后却对英国银行办卡过程中的认真、仔细、小心、谨慎有了新的理解:无论是储蓄卡还是信用卡都是一种信用的承诺。而且这里的“信用”既是持卡人的信用,同时也是银行的信用,因此,信用卡还是银行和客户之间互信关系的一个物证。建立信用,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同“日久见人心”!而当这种互信关系受到威胁或遭到损伤时,只有尽快抢修,主动修复,方能保持双方的互信!因为互相信任是世上最美好的人际状态!银行卡业务中,信用卡被盗用或盗刷,持卡人作为受害方惊魂未定,银行自然要主动承担起信用修护的义务。否则发生问题后,如若有一方故意拖延或刻意设障,势必严重伤害双方的互信和情感。由此看来,英国银行的“闪赔”行动其实是一种明智之举。民之交、国之交亦有似于此。

继续看聊天吧,不过这已经是发生在三年之后即2016年12月我和陈启的微信聊天记录了——

柯玲 在写牛津旧事,想起你说过你的信用卡被盗用过,后来怎么解决的?想知道下文和结果。

陈启 哦,那是我在一家英文学习课程网站注册了,报名了,消费了0.01磅一个月课程,但并没有得到“不取消就默认继续订课程”的提示,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扣了我90磅,其实那个课我没有上过一次。我同时向课程公司和银行写信抱怨了。银行首先回复,说他们赔我90磅,抱歉;课程公司后来也把90磅退还给了我。

柯玲 是这么回事啊,这么说你挣了90镑?(偷笑)

陈启 是啊,搞笑的是,银行找了个印度人给我打电话,我始终没听懂他的意思,愤怒地臭骂了一顿他们,最后他说我写email给你吧……;但还没收到email 就收到90磅了(偷笑)。

柯玲 HSBC这是主动自罚了!你也太泼辣了!真得感谢牛村(合十),让我们记住那么多趣事和美好!

但不知为何,心头突然掠过一丝沉重,便不想再说话了。

猜你喜欢
电话卡持卡人牛津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法理分析
银行卡盗刷纠纷中的法律问题
宅假期
独具慧眼,投资电话卡
家庭服务卡
烧烤也疯狂
招行联合腾讯推出QQVIP联名信用卡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